现代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研究院论文_热依发提•地力毛拉提

现代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研究院论文_热依发提•地力毛拉提

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830001

摘要:对建筑开放空间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建筑开放空间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在目前的建筑开放空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的观念更新和设计手法探索,并对建筑开放空间的社会经济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倡导树立“城市、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以期为建筑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开放空间;建筑设计;场所精神

1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能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此处指城市开放空间和建筑开放空间)的设计上来判断。大型公共广场等城市开放空间自不必说,本文主要讨论现代建筑开放空间的现状和设计研究。笔者对建筑开放空间做如下定义:位于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外部空间之间,对公众开放并可供使用的不围合或少围合空间。开放空间是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空间体,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也让建筑更加丰富、更加富有趣味。建筑开放空间在建筑中的作用就如同国画中的留白,一个成功的开放空间可以为建筑增色不少。

建筑开放空间也对应了现代主义建筑中流动空间的概念,在赖特、密斯和柯布等大师的作品中都有很多体现。同时,建筑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空间向建筑的延伸,是改善城市风貌的积极因素。通过加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加强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尤其是随机性的接触和交往,增加社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对于建筑开放空间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2建筑开放空间设计历史和现状

建筑开放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与功能需求、艺术形式、建筑技术等方面息息相关。从建筑发展史看,建筑的开放空间设计是很早就出现并被广泛运用的手法。例如在我国各地传统民居中,架空的中庭、外走廊、围廊等方式古已有之,根据环境的特定需要将开放和封闭巧妙结合,使建筑与庭院互相穿插、渗透、咬合,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建筑空间;近代南方地区出现的骑楼建筑,就是在街道与建筑之间,为行人设计出的一个可行走、可挡风避雨、并很适合社会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社会,现代建筑功能和体量迅速膨胀,以往和谐的空间关系被打破,许多建筑带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建筑开放空间的匮乏,使人们失去活动场所和心灵宁静。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们做出了各种手法尝试,如建筑底部架空、屋面设置活动平台等,改善了压抑的空间尺度,使城市空间环境得到改善,建筑空间的开放化是必然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开放空间设计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对人性化的忽视

建筑空间是为人服务的空间,必然反映出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受经济等利益驱动,现代建筑追求更大的尺度和更引人注目的视觉效应,对形式的追求远甚于对使用者真正需求的研究。很多设计是为开放空间而开放空间,片面追求形式、尺度失调,缺乏个性,场所的亲切感和文化情趣的缺乏使得建筑开放空间没有凝聚力,导致人的行为要求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缺乏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2)孤立的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甚至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建筑需求及功能更复杂,体量也更巨大。设计师们对建筑内部空间普遍较为重视,但对外部空间则研究不够。建筑的空间形态服从经济层面的要求,建筑师们也更关注单体建筑创新的设计,而缺乏建筑城市一体化的设计思考。这就导致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界面不再亲切生动,建筑和街道的关系失去了曾有的和谐,传统城市中建筑的亲切感和开放性越来越难得一见。

3)地方特色的缺失。

许多建筑创作还沉醉在“视觉设计”的浅显层面,对建筑形式、表皮的设计多是玩弄手法,缺乏理性,不思考项目所在地的特色和文化,导致了与传统的割裂,造成毫无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如何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与城市空间特色,怎样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气候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是建筑师创作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开放空间的观念更新和设计探索

3.1建筑开放空间设计首先需要更新设计观念

把自身和所处环境相联系是人类的本能。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曾说过:“人建造建筑,然后建筑塑造人”。建筑是通过一种“场所精神”来影响人类的,它既是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又是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因素,现代建筑开放空间的设计探索。

3.2开放空间的创造方法

创造建筑开放空间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建筑的底层架空、建筑的透空与凹入、建筑入口的开放空间、建筑内部的开放空间、立体化的开放空间、建筑屋顶景观以及多种手法方式的综合运用等。针对施工图纸设计中存在的各专业独立完成、缺乏有效沟通的问题,施工设计单位应积极借助先进的施工图设计软件,录入建筑基础数据,建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立体模型,提高施工图纸的直观性、整体性。例如,采用BIM技术建立信息模型,能够实现跨专业设计,实现管线碰撞检查、管线预埋、预留等相关问题,为施工技术交底、现代项目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并改善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施工变更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建筑的底层架空

底层架空设计指把建筑物的下部空间取消围合限定,形成开敞、通透的效果,一般是有“顶”而无围护结构的空间。架空设计不是为空而空,有的是为了退让城市公共空间并主动引入人流,有的是为了引入光线等改善空间品质。该空间可以赋予某些功能,也可以不进行限定,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产生意义和价值。还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娱乐设施等,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2)建筑的透空与凹入

建筑的透空与凹入是对空间的模糊性界定。透空是在建筑体量较大时,为了不使建筑显得过于封闭和沉闷而开出大的洞口,增加“虚”的体量以平衡实体;凹入是由建筑形体的局部后退,在城市与建筑之间形成缓冲的空间,使空间更有层次、深度。透空与凹入使城市开放空间、建筑开放空间、建筑室内空间三者的关系更加丰富。

3)建筑入口的开放空间。

入口是建筑使用的重要部分,是人们对建筑形成印象的重要部分。许多大型公建和商业建筑的入口设置开放空间,既可以缓解大量人流带给建筑的压力,也可营造相应的氛围,给建筑带来特色。

4)建筑内部的开放空间

建筑内部的开放空间有助于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使建筑更加接近自然环境,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同时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良好手段。

5)屋顶景观

作为建筑的第五界面,在高层建筑顶部可以开辟屋顶花园、屋顶泳池等向社会开放,甚至有的建筑通过巧妙设计已经无法清晰界定外墙面与屋顶,不仅对建筑本身干扰小,还可以提供高视点观察城市,会带来很有趣的城市体验。

结束语:

建设行为以市场效益为前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政府没有给予政策、法规的正确引导,而任由个体利益最大化则一定不是最好的结果,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应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因此,政府应主动发挥其调节、引导的职能,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为形成“城市、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高品质城市风貌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黑川纪章.共生城市[J].建筑学报,2001(11):211-212.

论文作者:热依发提•地力毛拉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研究院论文_热依发提•地力毛拉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