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 要】该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二级生化处理-D型滤池深度处理-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板框压滤机深度脱水。本文介绍了工程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及其设计特点,供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计、建设管理等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工艺流程
1.工程概况
1.1 工程背景
污水处理工程占地29.94亩。服务范围:近期建设用地276.9ha,规划人口为2.89万人,远期建设用地324.7 ha,规划人口为2.94万人。污水收集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近期0.5万m3/d,远期1万m3/d,尾水通过泵排进入淮河。
1.2 进出水水质指标
该城镇新建污水管网并采用雨污分流制,其污水浓度较高,参照省内类似城市的经验数值后,确定设计进水水质。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一级标准的A标准。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出水水质表
图1 全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工程设计
3.1 设计规模
本次设计中进水泵房、中间提升泵房、消毒渠道、尾水泵房、脱水机房等土建部分按远期一次建成,其它构筑物均按近期设计;设备按近期污水处理规模安装配置。
3.2 工程工艺设计
3.2.1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粗格栅与进水泵房合建,设计流量为Qmax=666.7m3/h,地下钢筋砼结构、地上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L×B=16.5×8.5m。主要设备:2台粗格栅,回转式格栅除污机,2台潜污泵潜污泵。
3.2.2 细格栅及沉砂池
细格栅2条,用于去除污水中相对较小的悬漂浮物,保证后序工艺的正常运行。设计流量为Qmax=666.7m3/h,平面尺寸为L×B=7.6×2.4m。主要设备:格栅清污机,无轴螺旋输送压榨一体机。
圆型旋流式沉砂池2座,用于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池径Φ=2130mm,池深:H=1120mm,砂斗直径Φ=910mm,砂斗深度H=1520mm。
3.2.3 氧化沟
本工程采用除磷脱氮的表曝氧化沟工艺,氧化沟由功能不同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组成。近期氧化沟设计为1组,单组处理能力0.5×104m3/d。
1、氧化沟
氧化沟1座,设计流量Q=208.3m?/h,钢筋砼结构。设计参数:泥龄θc=18d,污泥负荷Fw=0.06044KgBOD5/KgMLSS?d,混合液浓度MLSS=3500mg/l,污泥回流比R=100%,污泥产泥率Y=1.05KgDS/Kg△BOD5 ,水力停留时间t=20.1h(厌氧:2.0h;缺氧:4.5h;好氧:13.6h),平面尺寸L×B=58.2m×25.5m,有效水深3.4m。
2、配水井
配水井1座,钢筋砼结构,平面尺寸4.6×3.7m,池深4.55m。
3.2.4 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
二沉池配水井1座,可使沉淀池进水、出泥均匀,保证沉淀效果均匀,地下钢筋砼结构,直径8.5m,池深5.7m。
污泥泵房1座。
3.2.5 二沉池
为控制污泥回流量、保证固液分离效果,需单独设置沉淀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圆形辐流式沉淀池。设计流量为Q=360m?/h(单座),池径D=18m,池边有效水深:h=3.0m,表面负荷q=0.665m?/㎡?h。主要设备为2台周边传动刮泥机(半桥)。
3.2.6 中间提升泵房
本设计只新建一座中间提升泵房,设计流量Q=666.7m?/h,半地下式泵站,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单层框架结构,平面尺寸:6.4×5.2m(含阀门井),池深4.25m。主要设备:无堵塞潜污泵,电动葫芦。
3.2.7 D型滤池(含混合絮凝池)
1、混合絮凝池1座,设计流量:Q=360m?/h,其中800x800混合池2格,1800x1800絮凝池3格 ,整个系列反应池尺寸1.8m×10.2m×3.2m。主要设备: 2台机械混合搅拌机,3台立轴式反应搅拌机
2、D型滤池1座(共四格),设计流量Q=360m?/h,为污水深度处理的核心单元,使其出水达标排放。单格过滤面积6㎡,单格平面尺寸L×B=4.04×1.54m,过滤介质是彗星式纤维滤料,滤床高度是0.8m,水力负荷15.02 m?/m2?h(最大流量)。主要设备: 2台潜水离心泵,2台反冲洗风机。
3.2.8 紫外消毒渠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光化学作用破坏病原体的核酸(DNA和RNA),从而有效阻止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分裂。病原体不能够复制、不能传播而死亡。
紫外消毒渠1座,对出水进行消毒,钢筋砼结构,直壁平行渠道,平面尺寸为L×B=11.6m×3.2m。主要设备为1套灯管数量是32根的明渠式紫外线消毒装置。
3.2.9 尾水提升泵房
尾水提升泵房用将处理后的污水提升排至淮河,以满足厂区和周边场地的防洪要求。设计流量Q=666.7m?/h,半地下式泵站,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单层框架结构,平面尺寸:6.4×5.2m(含阀门井)。
3.2.10 污泥浓缩脱水间(与絮凝加药间合建)
污水厂剩余污泥量:845kgDS/d。
含水率99.2%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泵抽送至污泥浓缩池,经机械浓缩后,自流进入污泥调理池,污泥调理池调理后经进泥泵提升送至板框压滤机,产出污泥含水率≤60%的干泥饼,脱水滤液水经下水系统回流至本污水处理厂处理。为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SS及TP达标,需在D型滤池前段投加PAC。为节约基建投资,PAC制备及投加设备与污泥深度处理机房合建。平面尺寸为32.24×11.04m。
主要设备:一套PAC制备及投加系统, 1台(远期增加1台)板框压滤机,2台污泥进料泵,2台压榨水泵,1台清洗水泵,2套储水箱,1台空压机。
4.设计特点
(1)污水处理厂布置了进水事故超越池,便于污水处理厂的调试、检修及运行管理。
(2)优化了水处理构(建)筑物布置,水处理构(建)筑物尽量合建,本工程设计把粗格栅与进水泵房、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二沉池配水井与污泥泵房,污泥浓缩脱水间与絮凝加药间合建,节省占地和工程建设投资。
(3)污泥脱水采用板框压滤机,相对于浓缩脱水带式一体机,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低到60%以下,减少了污泥体积,节省了污泥填埋占地面积。
5.结语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可有效减轻城镇污水对淮河水系的污染问题,减轻对淮河的污染影响,对淮河流域其他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S].上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2011:24-26,91-93.[3] 蔡强真.改良A2/O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厂的应用[J].硅谷,2010,11:151.
[3]孙淑琴,常华,李建科,等.水厂改造工程设计与运行案例分析[J].净水技术,2013,04: 90-95.
作者简介:
黄春梅(1978~),女,云南昭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排水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黄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污泥论文; 泵房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格栅论文; 水井论文; 淮河论文; 污水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