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建东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建东

无锡市盛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214221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必然阶段,这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牺牲环境,最常见的环境恶化问题就是水土流失。该问题将会影响地方经济和生态发展状况,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应将水土保持工作做到最好,防止流失问题进一步重演。本文将对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标准。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项目,而由于工业化发展的原因,导致部分地区的地质环境发生变化,水土流失问题日渐凸显,对当地的生态形成严重的威胁。而想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就必然要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技术进行研究探讨。目前,水土保持工作是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举措,而在建设工作中,应结合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以此来解决流失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

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由于工程需要破坏了植被,导致土壤失去了植被带来的固土能力,遇到雨水就容易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不只是植被被破坏,还有其他方面的云因。通过对水利工程阶段施工研究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工程建设未与生态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作为地面工程,需要对所在土质进行挖掘工作。而在此项工作中,难免会对地表的树木、草皮造成破坏。而工程建设阶段未制定合理的生态建设机制,导致施工过程中,植被被严重破坏,极大的降低了植物对土壤的固土作用,使得土壤变得脆弱,极易受到雨水的冲刷,形成侵蚀和流失。而由于地表无植被保护,地表松散的土质容易被风吹起,形成扬尘。对当地的生态、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2)工程建设规划不科学

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应对施工地进行地质勘探,确保地质符合建设的条件。而就已施工的地质,应及时对废土进行处理。由于挖出来的土不具备抵制大风、雨水的能力,极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当前建设过程中,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建设施工后期也未对当地采取土壤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剧地质恶化问题,土壤变得越来越脆弱。

二、水利工程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应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开展施工。但现阶段,水利工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加强发展,对地质、土壤和植被造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而这似乎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植被的根部对土壤起到固沙固土的作用,提高土壤抵制自然灾害的风险,而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对植被造成破坏,加速了土壤风化和侵蚀,严重危害当地土质生态结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与水利工程的关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由于需要大型的机械对土质进行开采、碾压作业,就会对土壤带来实质性的破坏。而作业面积越大,土壤被破坏的越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也越加凸显。当土壤地被植被破坏殆尽后,土壤就会出现被雨水侵蚀、风化的现象,导致施工地段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水土流失的地域性与水利工程的关系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范围逐渐扩大,水土流失也随着水利工程而迁移。导致水土流失的低于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地逐步扩展到牧业草原区,给生态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3)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与水利工程的关系

水土流失是具有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按照自然因素,水土流失的时间慢,具有可控可调节性,是地质发展必然的过程。而水利工程导致的水土流失属于认为因素,具有不可控不可调节范围,人为因素的介入加速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是地区土壤变得更加的脆弱,极易容易受到自然侵蚀,发生重大灾难性事故。对该地区生活的人形成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表现

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结构形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求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阶段,注重对当地土质生态的保护工作,还加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了建设项目防洪的能力,优化了项目施工技术,进一步改善人与自然、水利工程与土质结构协调性发展。

(1)水土保持工作加强了水利工程设施的防涝防汛能力

水土保持致使土壤环境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使得土壤内部结构更加的紧实,不松散,并增加了土壤对原生态的作用。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惠民工程,是保持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提高了土壤拦截洪流的能力,间接的发挥了水利工程项目的作用。

(2)水土保持工作减轻了水利工程设施的压力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不仅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造成泥石流等灾害,还提高了河流的含沙量,抬高了河床,增大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而水土保持通过固土保沙的举措,减缓了当地水土流失的速度,减少了水土流入河流的量,极大地减轻了水利工程的压力,减轻了河流湖泊清淤的负担,为整个生态结构带来良性的发展空间。

(3)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防止山体出现滑坡、滚石的风险,而地质性的灾害往往会对水利工程项目造成严重的破坏,增加了财政负担和维护,缩短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地质性灾害的发生率,减少了水利工程设施的受损率,延长了该设施的使用寿命。

(4)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了水体质量

随着环保节能概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观成为现代建设的重要发展根据。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和水污染等问题出现。另外一方面是加强水体的防污治理工作,建立生态修复可控渠道,以此来改善地区水域的水体质量。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减少了水域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防止水质被泥沙污染,增大河流治污清淤的难度。可以说,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水体质量,也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

四、水土保持工作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项目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优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指标。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问题的原因,未对生态环境提高重视,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政府部门以建立管理机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水利良性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应秉持环境与工程协调发展的理念,规范项目实施布局,加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推进水利工程良性发展。同时,在材料运输、方案设计、开工建设等阶段,减少工程强度对地质土壤带来的破坏,避免对地表植被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以此来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3)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降低人为破坏

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需要全社会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对不合乎科学规范的施工单位进行督促整改。而在政府项目招标的过程中,应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条例,并制定严格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制度,严格管控政治建设阶段带来的废土废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此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设施是惠民工程,将当地的水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帮助地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但惠民就要利于民,在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工程对当地的地质生态造成破坏,增大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因此,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好相关政策条例,以促进水利工程项目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对措施浅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3,4.

[2]刘洋,张磊.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的探讨[J].城市施工流年研究,2013(40):96.

[3]杨秀才.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珠江现代建设,2012(5).

论文作者:陈建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