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方位护理模式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共30例。给予术前心理干预,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术后体位放置,溶栓导管的防脱处理,穿刺点的防血肿措施等多方位护理模式。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30例患者无1例肺栓塞的发生,无1例手术相关焦虑发生,无1例溶栓导管滑脱发生,无1例患肢皮肤压疮发生,发生穿刺点血肿2例,给予调整溶栓药物剂量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好转。结论:多方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多方位护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1]。患者以突发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有发生致死性肺栓塞和下肢静脉性坏死的可能,在慢性期则有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可能[3]。现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常用的方法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保护下经皮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此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溶栓率高的优点。我院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急性DVT患者30例,均行经皮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对此30例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多方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5-82岁。在这30例血栓患者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9例。其中,周围型3例,中央型5例,混合型12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
1.2.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30例患者均给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22例患者行先健可回收滤器置入,在溶栓治疗结束后均顺利回收滤器,其余8例行巴德永久性滤器置入。
1.2.2抗凝治疗:所有患者自确诊入院即给予抗凝治疗,在置管溶栓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钠 0.3ml Q12h皮下注射。在置管溶栓术后给予自溶栓导管内泵入肝素,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溶栓结束后给予改用华法林口服继续抗凝治疗。
1.2.3经皮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此30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辅助超声引导定位给予经皮腘静脉置管术,给予溶栓导管内泵入尿激酶,检测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1.0g/l。整个溶栓时期为5-7天。
1.2.4多方位护理 :
1.2.4.1手术前护理:严格要求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的方法,给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疾病以及拟行手术的相关知识宣教,在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焦虑感的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2手术中护理:此30例患者均行经皮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完成溶栓导管的放置后,要小心固定好导管和鞘管,防止在搬动患者时脱落或污染。
1.2.4.3手术后护理:术后24小时为各种手术并发症的高发期[7],故在此时期内需要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因为留置导管及使用溶栓药物的原因,所以穿刺点极易出血,故24小时内穿刺点加压包扎,需告知患者保持穿刺侧髋关节伸直位,密切关注穿刺点渗血及有无皮下血肿的情况。
整个溶栓期一般为5-7天,患者多为平卧位,需要指导患者翻身、拍背、咳嗽、咳痰,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反生,对于合并有呼吸道慢性疾病或者老年患者,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及吸痰处理。溶栓期间建议抬高患肢20cm来帮助下肢静脉回流,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勤做踝关节的被动或主动运动,在行小腿肌泵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小腿肌肉萎缩。
我科在鞘管内泵入的药物为肝素钠,在溶栓导管内泵入的药物为尿激酶,因此会有出血的风险,需告知患者关注如牙龈出血,鼻衄,大小便带血或者全身皮肤紫斑等情况,如出现需要立即与护士联系。
2 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前所有患者均能通过护理宣教对术式及相关风险有所了解,均能克服紧张情绪,较平稳进入手术室,无1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无1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焦虑症。无1例溶栓导管滑脱发生,无1例患肢皮肤压疮发生,发生穿刺点血肿2例,给予调整溶栓药物剂量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好转。
3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整个疾病期间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
3.1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患者自入院既开始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再指导患者卧床的体位,下肢的摆放高度,翻身的注意事项等护理重点。
3.2穿刺点以及溶栓导管的护理:穿刺点及溶栓导管的护理是置管溶栓术后护理的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本组30例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了穿刺点血肿,一旦发生了穿刺点渗血或者血肿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行凝血功能检查。
3.3抗栓压力袜及抗凝药物的护理指导。抗栓压力袜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帮助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此组30例患者都按照疾病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3-12个月的抗凝治疗,故在出院时需要告知患者定期至医院门诊复查凝血功能,同时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均没有发生出血事件。
综上所述,多方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耿,李孝虎,庄佩佩,等,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2):171-174.
[2]丁 玲,徐彦妍,罗君君,等,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6,8:73-74.
[3]张学民,张韬,张小明,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3;228-232.
论文作者:袁小丽 程克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溶栓论文; 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滤器论文; 多方位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