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连续护理;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
房颤发病率会伴随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该疾病可引发脑栓塞、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不利患者机体健康[1]。因此积极治疗房颤并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目前房颤常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但依旧需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等,对治疗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究组(n=47)与参照组(n=47),探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43.50±14.50)岁;参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44.50±14.50)岁;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谈及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对组员开展专业、合理的护理培训,同时依照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均会因病情或环境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缓解。后续可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时间,耐心倾听其倾诉内心苦闷,并实施针对性疏导。使患者明确良好的心情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术后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依照恢复情况制定出个性化运动计划,增强患者免疫力与抵抗能力。(4)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再次嘱咐术后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手册,同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使心理处于轻松状态,以加快身体康复。同时可留取微信、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以便患者随时与护理人员联系,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开展院外随访,了解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为患者答疑解惑、指导用药、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比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探究组(n=47),用药依从性45/47(95.74%)、出血事件1/47(2.13%)、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46/47(97.87%);
参照组(n=47)用药依从性44/47(93.62%)、出血事件2/47(4.26%)、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35/47(74.47%);
(x2=0.211,P=0.646;x2=0.344,P=0.557;x2=10.802,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方面探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连续护理主要指护理流程的顺畅性与流畅性,其中含括护患关系、临床信息及护理管理的连续,随时间变化不断强化个性化护理为其关键要点。不同护理方法需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护理方案的制定与患者饮食偏好、文化差异、年龄及消费能力等均具有重要关联。就实际情况而言,连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护理人员主要在其出院后通过上门随访或电话等方面进行交流,以持续性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纠正其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提升治疗信心,促进疾病恢复[2]。现阶段连续护理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对慢性疾病护理已经取得一定效果。该护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等,同时强化其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此外连续护理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化运用甚至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机体健康。本研究中探究组实施连续护理相较于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连续护理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徐威, 郭子静, 刘荣新, et al.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7):884-886.
[2].雷晓庆, 张梦霜, 张莹莹, et al. 连续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6):92-92.
论文作者:赵雪 张瑞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2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患者论文; 阵发性论文; 射频论文; 术后论文; 房颤论文; 生活习惯论文; 情况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