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战略战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战术论文,思想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673-8268.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1-0005-07 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历史性低潮,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实力愈发增长。针对这种世界格局,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解释:一种是“历史终结论”和“马列主义过时论”。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整已经欣欣向荣,没有一点腐朽、垂死的迹象,历史已经终结在资本主义,因此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乃至马克思主义本身都过时了;另外一种观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指出,苏共的亡党亡国并非马列主义的失败,而恰恰是背叛马列主义的失败。资本主义仍然是垂死的、腐朽的,只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及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衰落,资本主义才没有被粉碎。 这两种观点的背后,是各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相径庭的态度和方式:一种是根本性的偏离乃至彻底抛弃;另一种则是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前一类共产党组织大多都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乃至“新自由主义”理论路径,其发展态势基本一蹶不振。而在第三世界的南亚、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广泛存在的毛主义共产党,则总体上属于后一种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类共产党组织陆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中的亮点,其中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是一个典型代表。 自2004年9月21日成立至今,印共(毛)持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威胁。2009年以来,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帮助下,印度政府集中巨大的军事、情报、政治、经济力量对印共(毛)进行围剿,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印共(毛)控制的核心区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与印度政府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这意味着印共(毛)基本拥有了与印度政府相博弈和抗衡的力量,其发展走势对整个南亚地缘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结合印共(毛)相对成功的实践,系统而深入地梳理其思想理论和战略战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都已经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工作。 一、印共(毛)对当今世界主要特征的基本判断 (一)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帝国主义时代 印共(毛)旗帜鲜明地认为,当今世界“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时代”。“自马列毛定义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以来,世界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或新发展。然而,关于时代的特征,我党认为没有本质的变化,仍然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 在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上,印共(毛)的理论是辩证的。印共(毛)指出,列宁当年的判断并没有错误,列宁所描述的帝国主义的基本性质没有变化,帝国主义基本特征仍然存在,“它是垂死的、寄生的和腐朽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今天之所以没有灭亡并有可能继续存在,主要原因是它没有被摧毁,而并非它还具有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尽管它可能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并且除非被粉碎,它是不会自我毁灭的,但在这个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上不会再有更高阶段的演化。”[2] 同时,印共(毛)也指出,帝国主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主要是“控制方法的变化”。“二战以后的时期里,帝国主义采取了‘新殖民主义’的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又采用了‘帝国主义全球化’的形式。”[2]印共(毛)认为,与旧殖民主义相比,这些新形式仅仅是控制方法、控制手段的变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没有变化。 印共(毛)的上述论断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实际上,苏联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便放弃了与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直到出现了戈尔巴乔夫那样的全面投降派。因此,帝国主义在腐朽不堪中继续张牙舞爪,而原本在列宁、斯大林时代欣欣向荣的共产主义运动却极大地衰落了。 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科技的继续发展,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还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封建社会末期的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一样。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化成帝国主义国家后,如列宁的判断,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直就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此资本主义从未再回到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比如,从1913年至1945年,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处于历史低谷,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垄断资本财团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不得不拼命地争夺殖民地,并因此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差一点完全摧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随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崛起,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达到了远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而资本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穷途末路,但其科技仍然在生产关系这一桎梏的阻碍下继续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阵营及内部共产主义运动的空前压力,垄断资产阶级不得不调整国内政策,如提高工人福利等,从而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时机,在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里得以站稳脚跟。但是从1971年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又陷入了滞胀和体系性危机,1991年冷战胜利的巨大红利也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其危机,只是给帝国主义打了一针兴奋剂而已,随后便遭遇了2000年开始的持续性严重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危机已经走向顶点,仅仅依靠IT泡沫、房地产泡沫、金融泡沫苟延残喘,而美国这个帝国主义国家也已经蜕变为主要依靠美元霸权、军事霸权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和武力讹诈的寄生性国家。 (二)帝国主义统治手段的新特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全球化 印共(毛)认为,“新殖民主义”比“旧殖民主义”更具欺骗性,并且其统治方式更加邪恶。“新殖民主义”出现的背景是,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极大地被削弱。当时,全世界1/3的土地上出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再加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就形成了重塑世界的新力量。这样严峻的形势逼迫帝国主义改变旧有的直接殖民统治方式,而采取另一种新方式,即依靠精心挑选并训练代理人来进行殖民统治和剥削,这就是“新殖民主义”。 而“帝国主义全球化”,则是新殖民主义新的表现形式,是新殖民主义更加野蛮和残忍的阶段:“新殖民主义的统治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采取了更富有进攻性和残忍性特点的‘全球化’形式。自1973年以来遭受经济危机的重创,使得帝国主义这种疯狂的进攻变得必不可少。”[2]印共(毛)认为,以“华盛顿共识”的出台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时期,富者和穷者的鸿沟已经达到人类前所未有的水平,阶级矛盾比以往更尖锐。 印共(毛)在《党纲》中指出,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全球化的重要统治工具。在今天的印度和其他落后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无数的大型跨国公司正在公开运作,“各种各样的限制被取消以满足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独裁控制、扩张和剥削”[3]。帝国主义正采用这种新殖民主义的方式,把越来越多落后国家的主权践踏在脚下。 帝国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落后国家众多国企和公营部门的私有化。“为了误导民众舆论以社会主义为幌子设立的所谓的公营部门,也已经被送给了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跨国公司。”[3]在印共(毛)看来,印度等国家之前的国企和公营部门,本身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 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全球化统治的另一类工具,则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通过这些工具以及跨国直接投资等方式控制落后国家。印共(毛)《党纲》指出:“帝国主义的金融资本通过帝国主义国际机构,例如向其他国家强加苛刻条件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以贷款和‘赠款’的方式,不受限制地向一个国家输入资本。通过这种方式,帝国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不受限制地大肆流入,其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力也增强了。此外,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一直在增加。”[3] 除此之外,印共(毛)还比较早地认识到当前帝国主义的一些新特点,例如金融资本的巨大投机性、信息产业的技术变革等。2006年12月26日,印共(毛)中央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现在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对帝国主义今日的运行方式、巨大的投机经济的性质、大规模增长的服务业部门新技术变革等等以及这些对世界和各个国家阶级斗争的影响等的深入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2]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帝国主义全球化的疯狂进攻,印共(毛)着重指出,“科技跃进,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配合了这次进攻”[2]。 (三)印共(毛)对当今美帝国主义及其经济危机的分析和预测 印共(毛)中央委员会2006年12月的报告对美国的国内外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后来爆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作出了十分惊人的前瞻性预测。这充分显示,印共(毛)虽然身处印度密林中,但是却有非同一般的扎实理论根底和现实敏锐性,因此表现出对世界局势相当全面和深入的把握能力。 这份报告认为,帝国主义的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是美国成为战争贩子的根源。2001年以来的“反恐战争”,就是美国为摆脱危机所采取的法西斯主义手段:“在2001年初‘9·11’之前,帝国主义不断加深的危机就已经使美国经济持续衰退6个月了。尽管用GDP计算的增长率显示有局部复苏,但这次经济危机促使美国采取了更加具有进攻性的单边主义、法西斯主义政策,并在‘反恐战争’中扮演了战争贩子的角色。”[2] 印共(毛)判定,美帝国主义正在走下坡路:“在过去的五年(2001-2006)里,它的所有尝试都可耻地失败了。离世界帝国尚远的美国(它在二战之后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和武装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这点也没有什么变化),已经面临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了。”[2]印共(毛)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虽然其总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由于它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美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的中心[2]。 美国金融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后,印共(毛)中央委员会于2008年11月再次发表声明指出,“日益加深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迫切需要推翻贪婪的资本主义体系和迎来社会主义”[4]。印共(毛)指出,面对金融危机,垄断资产阶级以牺牲普通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救市,工人阶级和普通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印共(毛)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市场的盲目驱动以及美国的军事战争。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加剧的经济危机将导致资本主义更多矛盾的爆发,因此未来的世界将是如下图景:“在全世界经济大国之间,在全世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公正的帝国主义战争、失业、通货膨胀、削减社会福利和全球食品短缺会接踵而至。”[4]而在印共(毛)看来,这必然意味着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也将日益激烈。印共(毛)宣告:“资本主义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危机、饥饿、饥荒、失业、灾难以及死亡,另一方面却是少数秃鹫的盛宴。另外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让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4] (四)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印共(毛)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今时代的新特点、新形势,做出了如下判断:帝国主义(及其新殖民主义和全球化),正在陷入越来越深的危机之中。帝国主义近几年遭遇危机的严重程度,是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而解决帝国主义危机的通常手段也已经毫无效用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帝国主义已经穷途末路并尝试公开地采用军事手段来摆脱这场根深蒂固和涉及面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 当然,帝国主义是不会自我毁灭的,它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印共(毛)认为,帝国主义的新特点创造了更有利的革命形势,落后国家将成为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帝国主义全球化对落后国家的最坏影响激化了帝国主义与落后民族和国家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仍然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要矛盾。因此落后国家将是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危机,所有的矛盾将激化,落后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将变得越来越好。”[2] 印共(毛)的上述理论,可以视作是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以及未来走向的一种阐释。印共(毛)在内外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带有本国特色的武装革命道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僵局的今天,印共(毛)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亮点之一。 二、印共(毛)对印度社会性质和矛盾的分析 (一)当今印度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于印度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印共(毛)认为,经过英殖民者200年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印度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附庸。英国统治者把独立的、封建的印度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印度。而“所谓1947年的‘独立’,本质上是个谎言。不过是英帝国主义者将其权力转移到其忠实的代理人——代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大会党手中。”[3] 印共(毛)分析指出,今天的印度仍然是“帝国主义施行新殖民主义间接统治、剥削和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对印度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的控制和主导越来越深。事实上,帝国主义控制了印度经济甚至是政府的关键领域和部门。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全方面渗透和控制体现在对印金融资本总额的惊人增长,成千上万的技术和资本公司的涌现,对印不平等的、羞辱性协议的签订上,同时也体现在印度统治阶级对帝国主义的‘援助’、赠款和贷款、资本品、技术情报、农业投入、军用物资和军火工业等的依赖上。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和帝国主义全球化使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对农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控制仍在继续加强。而构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对帝国主义的屈从。”[3] 不仅如此,在印共(毛)看来,印度大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服从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的命令和计划,并执行服务于帝国主义国家全球战略需要的反动外交政策:“根据帝国主义者的需要和计划,印度买办统治阶级不时派遣他们的武装部队作为雇佣军到索马里、南斯拉夫、刚果和卢旺达等国家。通过这样的激进扩张政治,印度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洗劫和抢占这些国家的资金、原材料和市场,在主要服务于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从这些地区中获得了自己的利益。”[5]由于印度在整个南亚处于支配地位,所以“帝国主义一直支持、鼓励和煽动印度统治阶级实行扩张主义计划,这样便于帝国主义者能够继续为所欲为地控制巨大的利润市场”[5]。 关于印度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印共(毛)认为,1947年印度独立后,国大党进行了一场十分不充分的土地改革,使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下来,印度农村的土地仍然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对此,印共(毛)《党纲》具体分析指出:“即使在今天,印度2/3人口仍生活在农村地区,从根本上说印度还是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也是受剥削压迫最严重的阶级。他们的生活极端悲惨和贫困。纵使在国大党导演的那场土地改革的骗局下,土地总量的30%仍然集中在占总人口5%的地主手中。”[5] 印度地主阶级的剥削手段和土改前没有根本的区别。印共(毛)《党纲》指出:“在农村地区,半封建的极端剥削形式仍然存在。主要流行的剥削方式是通过分成租赁制度、抵债性劳动、高利贷和商人资本还有其他额外的经济胁迫强夺农民的劳动成果,光分成租赁制度造成的掠夺就高达50%,土地分散,农业落后,在一些地方主要依靠原始的方式来生产。农村地区受到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和宗教机构的控制。这些剥削者就是印度统治阶级在农村地区维持半封建生产关系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供养了私人军队以及暴徒,对农村地区民众维持着中世纪的压迫……高利贷者、商人和大地主阶级是极其反动的,并且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印度社会的工具。”[3] 印共(毛)《党纲》总结道:“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我们国家是一个半封建的国家。”当前,许多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信奉者将印度吹捧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由于土改不彻底,种姓制度仍然深深扎根于印度农村社会。几乎在印度所有邦都存在贱民,总数在一亿人左右,他们生活极为悲惨。印共(毛)《党纲》对印度种姓制度作出了这样的分析:“几千年以来,统治阶级延续了令人厌恶的种姓制度和种姓主义。种姓制度和种姓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压迫和剥削的特殊形式,也是印度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使用的一种煽动和分裂穷人与被压迫者的武器。被压迫种姓当中大多数是穷人,他们除了要面对阶级压迫外还得面对残酷的种族压迫。与此同时,种姓主义也是破坏反帝、反封和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斗争的工具。”[3] (二)对印度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 印共(毛)《党纲》认为,印度社会面临四大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与印度人民之间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3)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4)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四大主要矛盾之中,前两大矛盾是基本矛盾。这两大矛盾必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解决。为现阶段的印度革命制定总体策略时,首要考虑这两大矛盾[3]。 在这两大基本矛盾当中,第二大矛盾即封建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被印共(毛)视为当前主要矛盾。要通过武装土地革命,即持久人民战争来解决这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得以解决,其他矛盾也会随之解决。武装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除了这两大基本矛盾外,另外两大主要矛盾在决定今日印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和战术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这几大矛盾以外,印共(毛)认为印度也具有其他一些矛盾,但这些矛盾无疑都是在解决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的过程当中作为次要矛盾予以解决。 (三)印度议会制度的虚伪性 印度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统治时期在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试图改造印度的政治和文化,以更好地进行控制。印度独立后通过的新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该宪法是欧美自由主义宪法观的产物,其中规定“任何人之财产不得予以剥夺”。这是一部十分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其建立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其中不少条文是借鉴和照搬西方英美国家宪法的范本,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制[6]。印度实行的这套和西方类似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西方舆论格外青睐。西方舆论不仅将印度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且将其奉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典范和样板,诱导其他国家走印度之路。 1969年,印共(毛)的前身印共(马列)与主张走议会道路的印共和印共(马)分道扬镳,从此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印共(毛)《党纲》认为印度实行的议会制度具有彻头彻尾的虚伪性。 首先,印度的议会制度是英帝国主义强加给印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印度从未完成,因此印度根本不存在资产阶级民主。印共(毛)指出,印度的议会制度并不能解决印度社会的痼疾,如两极分化、种姓制度、封建残余等。因此,“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这样极具欺骗性的名义存在的议会民主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印共(毛)认为,“所有机构如议会、立法议会和执行委员会只是轻轻地掩盖了对帝国主义唯命是从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独裁统治。对亟待解决的人民的基本问题和社会痼疾,任何议会机构都拿不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 其次,印共(毛)对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分析指出,55年以来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任何以策略的名义参与选举的人,或早或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深深地陷入议会泥潭不能自拔。因此,任何利用议会的企图都是幻想[3]。 最后,以利用议会的名义参与选举的策略相当于放弃了武装斗争策略。而在印共(毛)看来,“人民唯有通过持久人民战争道路方可夺取政权”[3]。因此,印共(毛)将武装斗争作为党工作的重心,并提出了“抵制选举”战略以及“抵制选举是一项民主权利”等口号[3]。 三、印共(毛)为革命斗争设定的目标、阶段和战略战术 自20世纪初帝国主义形成以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民主。亚非拉广大地区一直是被旧殖民主义势力(以英国为核心)和新殖民主义势力(以美国为核心)控制、肢解、剥削的主要地区,尤其是那些拥有庞大的人口、独立的文化传统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印共(毛)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印度社会性质及其矛盾有着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该党确立了革命目标,划分了革命阶段,以及制定了相关战略战术等。 (一)印共(毛)革命斗争的目标 印共(毛)《党章》规定:印共(毛)是印度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是指导该党在各条战线活动的思想基础。印共(毛)的短期目标或最低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实行间接统治、剥削和控制下的印度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进行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印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革命的三大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印共(毛)终极目标或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以土地革命,即实行持久人民战争夺取政权为中心任务,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7]。 (二)印共(毛)革命斗争的阶段 印共(毛)《党纲》认为,印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印度革命将不得不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解决印度当前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即印度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广大人民群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革命阶段。我们国家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土地革命。自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以来,民主革命就不是旧式的而是新式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始于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又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3] 另外,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朝着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继续革命。第一个阶段是第二个阶段的先决条件。 (三)印共(毛)革命斗争的战略战术 印度政府借鉴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①,于2009年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清剿印共(毛)的“绿色狩猎战争”。印度政府大规模地投入了准军事部队、特种部队和运用各式高精尖武器对印共(毛)游击队活跃的地区进行围剿和扫荡,旨在清除印共(毛)武装力量,重新控制农村的政治经济[8]。有证据表明,美国政府为印度政府的“绿色狩猎战争”提供了战略设计、情报支持和武器供给。 针对美帝国主义和印度政府的“低烈度战争”战略,印共(毛)中央委员会在2008年12月制定出了相应的反制策略,内容包括:第一,提高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阶级斗争理论的理解水平和人民的阶级意识。这样做可以确保印共(毛)党员、人民游击解放军战士以及人民群众不受敌人信息心理战的影响。印共(毛)主张必须回应敌人的假宣传:出版刊发各种小册子、书籍、各式书面声明。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做访谈。在一些情况下写公开信。尽可能在资产阶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与之进行辩论,最大程度地利用资产阶级媒体。从上到下,在党内和党的外围组织中,建立独立的应对信息心理战的机制。每个邦的委员会特别委派1到2名成员负责向人民解释、宣传、揭露敌人和对敌人散布的谣言进行回击;第二,印共(毛)主张用“持久人民战争”击败印度政府的“低烈度战争”:“动员最广大的印度受压迫人民反抗印度统治阶级,用革命政治不断教育民众”,“我们要将组织力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大规模地武装民众”[9]。针对敌人计划在3到7年内消灭毛派的目标,印共(毛)主张尽可能延长敌人的剿灭过程,从而将印度军队拖入长期战争[10];第三,在人民不反对、人民支持和人民参与的情况下,破坏交通、通讯、电力、石油以及印度统治阶级的战争供给。并将敌人的供给和所夺取的官僚资产阶级以及西方跨国公司的财产分给人民;第四,针对敌人“斩首行动”对印共(毛)领导层造成的巨大威胁,印共(毛)认为“基于敌人的情报攻势,保护领导层变成十分重要的任务”,并要求“为了使情报信息不落入敌手,党、军队和党的各类组织要散布各种误导性信息,并鼓励人民积极参与”[11]。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印共(毛)形成了一整套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共(毛)相对成功的斗争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理论的时代价值。 然而,通过分析印共(毛)的理论可以发现,它基本还停留在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基本框架中。因此,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尚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印共(毛)若只是简单照搬照抄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的。印共(毛)能否走出战略相持阶段并取得胜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思想理论尤其是军事斗争理论的成功创新。 ①所谓“低烈度战争”战略是美国里根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在世界各地的扩张,于1981年提出并实施的运用政治、经济、信息心理和有选择的军事干预手段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动的没有正式宣战、规模较小和相对廉价的战争。标签:新殖民主义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美国革命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