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建尔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建尔

王建尔

南通永恒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多,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为最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其以性能优良、造价低及应用范围广成为当前建筑材料的首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安全性、牢固性等相关标准,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浅析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引言

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有许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在混凝土施工中遇到问题时,相应的施工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应的分析,对混凝土施工进行科学管理与规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项目地基通常相对较深,建筑面积较大,因此对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搅拌选择预拌泵送处理,如此能够根据不同的高层施工实现精确浇筑。在实际使用时,混凝土耐久性应当满足高抗压的强度指标,另外按照混凝土施工用途的差异性,对于部分混凝土还提出了较为特殊的要求,例如混凝土补偿收缩性、免除震动性等。随后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开展施工作业,对混凝土施工作业环境实施全面监测与控制,确保施工作业温湿度等相关条件能够符合规定要求,对于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地区也应当选择各不相同的周期作业方法。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缝隙预留位置予以科学设计,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如果在施工作业时要求对混凝土浇筑顺序予以调整,则应当对调整作业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调研,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以及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

2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及运输

对于混凝土要进行科学配比,并按照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标准进行试验,确保混凝土能够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配合比还要与满足经济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在混凝土拌制前,需要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确定,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来调整具体材料的实际用量,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混凝土拌合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具体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搅拌,并对搅拌过程中的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待混凝土搅拌结束后,需要严格对拌和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拌和物搅拌的均匀性,使其性能与相关规定标准要求相符。混凝土搅拌结束后,需要利用专用的运输车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运输车辆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并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

2.2混凝土浇筑

在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混凝上的油污进行清除,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利用清水浸湿木模板,但模板上不能存在积水。在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提前清除基础上的淤泥和杂物,并做好排水和防水措施。混凝土浇筑要由低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根据具体的捣实方法、结构配筋等情况来确定每层浇筑的厚度。在雨雪天气情况下,避免露天浇筑混凝土。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入模的混凝土,为了确保其成型和密实,需要进行捣实操作,从而保证混凝土結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2.3裂缝防治措施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开始之前,作业人员应当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研,结合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调整混凝土施工作业工艺,借助于添加各种外加剂的方式来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而当混凝土裂缝已经出现之后,必须要第一时间做好修复和填补,唯有施工作业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了解增强混凝土粘附力以及强度的技术措施,熟悉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添加技巧,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2.4现场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个流程即是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基本过程,对于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即是对每一道工序予以科学控制。有一个好的施工现场才能够确保每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可以说是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控制。在实际施工作业时,应当严格控制好各类影响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果存在对工序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必须要第一时间通过相关对策予以处理,确保各项工序的稳定进行。对于施工作业现场来说,应当对各项工序进行检验,确保合格后需要填写好质量验收单,对混凝土施工作业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国家规定标准,保证各项工序的作业质量。

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混凝土施工后期重要的工序。养护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凝结时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后期凝结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层水分的过分蒸发和局部热量的扩散,以维持表层与中心温度的一致,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造成膨胀和裂纹。而且混凝土凝结期对湿度也有一定额的要求,在浇筑后应该保持以湿润的环境,并定期的洒水,维持其较高的湿度,使其缓慢冷却,防止温度变化快过造成稳定性的下降。混凝土养护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光照,出于对温度的考虑,在混凝土凝结时应该防止过度的光照,以造成表面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问题。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具体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中,相应的施工人员,以及单位,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从而不断提高其施工质量,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兆君.探析建筑混凝土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4):42.

[2]王志诚.简议建筑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2):22.

[3]林梓明.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04):287-288.

论文作者:王建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建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