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中的法律伦理问题探究
高 燕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计算机领域等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人工智能同样也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从教育、娱乐、出行以及支付手段的变化,人工智能现在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在发展中所存在太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让人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新时代中的“人机关系”法律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伦理以及社会问题研究,最后,为今后我们的智能社会,划定出了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人机关系;人类价值观;法律伦理
2019年3月8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只是科学论坛里传播的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我国将会在未来5年时间里,在人工智能AI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研究等方面,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合作。高阶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福祉还是挑战,近年来大众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于“人机关系”的焦虑,比如说,人工智能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的高手,“阿尔法狗”击败了各国的围棋大师等等。实际上,现在所谓的所有人工智能的技术,仍应当属于“图灵测试”界定下的“智能”而已,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技术都将会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最终,“人类价值观”才是人类的典型特征和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该更加促使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深刻的探索,而且,应当更加坚定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价值属性。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他对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可能失去控制、威胁人类生存提出了担心和警告。对人类而言,人工智能可能是一种失去控制权的异质力量。2004年,美国科幻电影《我,机器人》把场景移到了未来机器人时代——2035年,该影片的亮点在于:人类无法阻挡人工智能自我意识的形成,又必须得要依靠机器人的力量来反对它们中的异己分子。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重新认识到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为机器人设置道德规范,让其获得“人性”而实现人机共存。
2016年的美剧《西部世界》中,更进一步探讨了人类与机器人的人道主义关系。在这些影片中,终于有人开始不把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平等”的状态,实现了最终的共处共生。科幻电影,传递的是一种人类对未来“人机共存”伦理道德等实际问题的思考。
二、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和引发的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伦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开放式的问题,比如说,“人工智能失控”、“技术性失业”、“感情道德”等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虽然,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各种风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依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的加速融合,而且,AI技术正在全面地塑造机器人、家电、医疗、教育、金融等未来许多的行业。
(一)人工智能的失控问题
现在,科技界已经将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强人工智能阶段”和“超人工智能阶段”。国外很多专家认为,超人工智能时代将会很快到来,随后那种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版本将会做同样的事情,这种递归式的自我改善可能导致最终的“智能爆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的失控”确实引起到了各个领域的持续关注,尤其是相关的技术部门和法律部门,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研究人员们,希望让AI技术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起思维和判断过程,其最终的结果可能决定人们能否信任和应用这些系统……
技术性失业,是人工智能现在所面临的在经济和伦理的两大方面重大挑战。2017,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未来产业:自动化、就业与生产力》报告,该报告中指出在2000多项工作以及800多个职业中,近60%的职业或行业中,至少有30%以上的工作内容在技术上,基本可以完全实现其自动化,但是,真正能够全面转变为自动化的职业不超过5%,在“人机共事”的情形之下,自动化每年就可以将全球的生产力提升0.8%—1.4%。其中,自动化技术将会带动大规模的劳动力全面转型,并且,可能持续几十年时间之久,类似这样的转型,早在历史上有过这样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整个20世纪中,农业的劳动力就发生了大幅减少的情况,但是,没有出现长期、大规模的失业,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以前没有预见过的新工作模式。
(二)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问题
周教授一听,立刻上前说,是的是的。还好,我们都保住了中国人应有的气节。我们都是具有刚毅和完美人格的人么,怎么会轻易当汉奸么?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机情感伦理问题
日后,我国应当通过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法律、伦理道德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认真探索,为今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社会划出法律与伦理的明显界限,并且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社会而服务。
三、人工智能时代对法律与伦理规范的需求
人工智能,一直以来都是影响面非常广的颠覆性技术,其“双刃剑”的效应尤为明显,我们必须得要未雨绸缪,加强预防和约束引导力度,有效地应对技术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的一些新挑战,确保人类社会安全、可靠和可控。面对高阶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全面进行规定,同时,也要用人类文明和伦理道德更多地赋予其开放性的弹性力作用。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比较快速发展的时期与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类尚不知晓、不确定的因素和不可控制的风险存在,可能会危及到人类本身。想要把这种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必须要靠法律和伦理来予以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始终能为人类服务。
我国的未来,将会全面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非常谨慎来界定”人机之间关系“的整体格局。2017年7月,国务院曾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出了“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在2015年,美国CNBC和英国BBC两家媒体,共同报道出了:美国一家公司制造出了“性爱机器人”(女性形象)的消息,公司负责人称“该产品,可以帮助到丧偶者解决一些生活的具体情感烦恼”,这台和真人一般大小的全球首款“性爱机器人”销售仅仅6995美元。但是,该产品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各界伦理讨论。对此,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机器人伦理研究员K.理查德(Kathleen Richardson)指出,过度专注机器人将“损害人类之间的情感共鸣能力”,并且,在互联网上发出警示性的声明,向全世界募集支持者。
另外,在教学时间安排、理论实践课时比例、理论实践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等方面,不同题项学生认同程度有所区别,但整体呈现同意趋势,具体比例见表2。
销售赠送有偿取得赠品,其赠品在取得时,其采购成本已计入“销售费用”账户,因此在赠品发出时只需要填制销售出库单即可;对原已计入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四、结论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一种历史上必然的趋势,现在在语音识别、图像分类、自动驾驶、机器翻译等等领域,无一不涉及AI技术的身影。在我们未来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包括:人类的疾病、社会问题等。当然,同时我们也需要做出适当的部署,否则,人工智能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人工智能一旦脱离了人类的控制,人类将会受到进化的限制,将无法与之竞争。在未来,人工智能的透明性、监管和责任、信任等将会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讨论视野,相关标准和规范也须将进一步地完善出台。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比如伦理、责任、安全、隐私等问题,需要在跨学科的基础上,以及在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公众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解决,以此来削弱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人类与智能机器人彼此信任的未来。
[ 参 考 文 献 ]
[1]李婕.人工智能中的算法与法治公正[J].人民法院报,2018-05-23.
[2][美]史蒂芬,卢奇(Stephen Lucci).人工智能(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3]腾讯研究院.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6-0188-02
作者简介: 高燕(1987-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