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应把教育科学研究放到突出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范院校论文,科学研究论文,应把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岚清同志曾指出:“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培养人民教师的师范教育,应该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是必须走在教育现代化前列的教育。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党和政府要为师范院校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提高其教育设施、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自身也要深化教改,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特别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办出高质量的师范教育,大量地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师资,努力造就一批未来的教育家。”[1]我认为我们对“特别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问题应特别注意。本文就如何提高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使师范院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出现一个崭新局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从而使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得到了确立。在党的十四大上再一次强调了“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6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了“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实际上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的战略措施”,“我国对师范教育采取优先办好的重要决策”[2]。因此,师范教育实际上处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双“优先”的位置。
为使师范教育双“优先”的地位得以实现,作为师范院校本身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在教育科学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3]因此,大量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师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首先,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要求不断研究教育规律。我们培养的教师,必须要科学育人。固然,经过几千年来的探索,已经积累了育人的许多经验,但是,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迅猛进步,人的整个客观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未来人的素质又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育人规律存在着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同时,在现实社会里,不科学的育人现象大量存在。也应看到,教育规律并不全是永恒的,有的规律曾在一定条件下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的时代就不一定适用。因此,对传统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必须批判地继承,做“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工作。
长期以来,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对经过自己加工创造的物质世界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相比之下,人类对自身的繁衍和发展的研究就逊色多了。“最近哈佛大学一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多元智慧理论’。他从人脑的研究中发现,人的脑子是分区的,七个区中有的专门对应语言,有的专门对应逻辑,还有一个区专门对应人际关系,根据这一发现,他提出要对学生加以启发和引导,分区进行教育,这样会更有效。”[4]这个事实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进而也能更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素质。同时,人类只有不断提高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和自然界做主人。
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不断掌握新的教育规律。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信息业成为社会的主要行业。教育部门已发展成最庞大的部门或行业。在我国,现有专任教师就有1300多万,就学的有近3亿人口。因此,这个庞大部门的效益和现代化程度显然至关重要。各国都正在掀起新的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将成为今后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方面,谁能尽快掌握教育信息,谁就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乃至经济、文化的效果。谁能为他人提供更多教育信息,谁就能被他人更重视。教育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性,就是教育科研的成果及其成果的转化。因此,追踪教育信息,创造教育信息,应该成为师范院校的重要工作。有的专家呼吁“建议在北大、北师大等博士点比较全的综合性大学设立研究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国家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向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大、中、学教师开放”,“要重视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使每个师范生都能了解和研究信息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使他们成为教育研究的促进派”[5]。只有大力加强教育研究,才能有效筛选、吸收世界各地有用的教育信息,也只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使学校办学贯彻“三个面向”的思想。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通信领域的这场大革命,将我们带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给教育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当代的爱迪生——比尔·盖茨对信息高速公路出现给教育界带来的一些变化,曾作过如下的一些描述:“信息高速公路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我们提供一切途径,使我们得到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知识。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前景。因为将这项技术投入实践,使之改善教育,就会顺便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利益。”[6]“信息高速公路将把无数教师和作者的最好劳动聚集起来,让所有的人来分享。教师将能够利用这些资料作教学课题,学生们将有机会相互探讨这些资料。”[7]“信息高速公路一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读者可以问问题;印课文;在屏幕上读它;甚至用他选择的声音让计算机把文章读出来。他可以问问题,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8]“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机会也对全球的非官方学生开放。任何地方的人都能学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信息高速公路使得包括职业培训和事业晋升课程在内的成人教育更为方便。”[9]“我喜欢学校,但我却在教室以外追求我最感兴趣的事业。我仅能想象出,与这么多信息相通会怎样改变我自己的学校经验。信息高速公路将从机构到个人地改变教育的重点。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10]教育要面向未来,也就是要研究未来的教育,教育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教育来更好培育现代化的人才,已逐渐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再次,计划生育的国策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计划生育,更要优教。如何优教?什么是“优”的衡量标准呢?我们的教育方针,就体现了“优”的标准,即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通常讲“教”,不但教其学会做事,而且要教会做人。现在广大家长希望自己子女上好的学校,选好的老师教,这种愿望当然是合理的,那么如何把所有学校办好,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师,使未来的教师能更好地科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对我们师范院校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任务。现在科技发展迅猛,学科门类繁多,社会又是一个多元社会,竞争十分剧烈,同时,每个人受教育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延伸,终身教育制度将逐渐形成。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之中,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这一切都给我们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师范教育,必须围绕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持久的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的规律,从而能有效地促使教育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促进全民族素质的迅速提高。
最后,社会上教育科研的发展,要求师范院校不断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科研日益重视,相继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目前已形成了全国、省、地(市)、县(市)四级教育科研组织,甚至有的中小学都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或室,有的地方教委对教育科学研究舍得投入,加强教育科研的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加强队伍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尝到了教育科研带来教育成效的甜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通过立法以及颁布各种法规、文件等形式,确立了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年来,在教育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确立,而作为师范院校,更应在“科研兴教”中走在前头,从而承担起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任。
总之,师范教育双“优先”地位的确立,将大大推进师范院校教育科研的开展。同时,也只有积极、持久、有效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双“优先”的作用。
二
师范院校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其侧重点应放在对师范院校自身的研究与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朱开轩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师范院校要以教育科学、应用科学、基础科学研究为重点,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教育特别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为教育决策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服务。”而当前在基础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李岚清同志指出:“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实现素质教育的转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措施。教育科研机构要将向素质教育转轨列为重大科研项目,为教育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广大中小学校要把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11]对这样一个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大转变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大改革的工作,作为师范院校理应积极参与,这也是师范院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教师。具体面向基础教育的科研工作,已有不少师范院校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如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课题的研究,建设教改实验学校,开展系列教育调查,承担重大的教育调查项目,开展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开展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研究,承担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开展为基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研究与服务工作等等。
“我国师范教育正面临着极好的改革发展的机遇。未来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我国的师范教育努力办好。”[12]去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使师范教育将以一个崭新面貌去迎接新世纪来临的会议,回答了人们一些疑惑或认识不清的重大问题,采取了一些促使师范教育发展的措施,尤其是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确定;师范教育独立设置的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师范院校的中师、师专、本科三个层次结构相对稳定;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对师范院校要加大投入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也与师范教育战线同志长期坚持改革和研究是分不开的。但是,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教委也将“选择基础和条件较好的省(市),作为师范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抓好试点,稳步推进;要吸取以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经验教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13]改革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而必须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先导,围绕培养精干素质教育的教师这个主题有一系列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如何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起面向21世纪,适应现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趋势,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如何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总之,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建设新型的师范教育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持久地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在整个师范教育的研究中,对我们来说,尤其要重视对高等师范教育的研究。高师教育在师范教育与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因此,对高师教育的研究理所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部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师教育本身存在着许多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我们要认真进行探究,逐渐形成高师的教育科学体系,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师教育体系。
三
为了使师范院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领先地位,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师范院校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一些鼓励师范院校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的政策,如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教育科研成果和价值的评定,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师范院校中教育科研机构的设置与教育学科硕士点的较多数量的设置,教育科研刊物的审批等。浙江省教委将建立师范教育基金,用于师范教育科研,这是促进教育科研开展的有力措施。
其次,各级领导尤其是师范院校的领导,要大力提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要将它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各个师范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必须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大力加强对教育科学、学科教育学的建设,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从而使面向地区的师范院校成为该地区的教育科研的中心。
第三,要加强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讨论,逐渐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手段现代化的普及工作,加强对教育信息的沟通。
第四,必须制定教育科研的“九五”计划与2010年规划,确定重点,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第五,各师范院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教师投身到教育实践中去,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要把整个教育改革过程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改革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对每位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要明确要求有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
第六,大力加强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学校本身是一个实验基地,必须面向基础教育,加大与中等学校的联系,建设一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必须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大力提倡开展试验教育,认真办好附中,把附中办成为教育实验学校。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七,高度重视学科教育学研究室的建设,每个系必须为其配足教师,对这些教师职称要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第八,要大力加强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在各校重点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包括教育科研骨干,师范院校必须产生一批教育科研的行家,产生一些教育家。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要列为各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加快教育学科类硕士点的建设,从而能推动整个师范教育科研的开展。
第九,要进一步重视教育系、教科所及各教育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发挥高师教育研究会的作用,发挥高师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学校之间,尤其师范院校间教育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对一些重大课题要联合攻关。要积极参加国内外教育科研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
今年是我国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我省的师范教育曾有过处在全国前列的光荣历史,但应该承认,目前我省高师教育与沿海兄弟省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差距,迎头赶上。我们完全相信通过去年全国、全省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我们省的有利条件,浙江省的师范教育也必将大步向前。我们要在教育科研上率先走在前列,从而推动全省师范教育的发展,为全省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2][3][12][13]李岚清:《优先办好师范教育,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打好基础》,《光明日报》1996年10月13日
[4]杨福家:《高等教育跨世纪的走向》,《光明日报》,1996年11月18日
[5]桑新民;《信息时代与教育改革》,《光明日报》1997年2月1日
[6][7][8][9][10]比尔·盖茨著,辜正坤主译:《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34、244、253、254页
[11]李岚情,《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中国教育报》1996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