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以凝练而富有音乐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像,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把握诗歌的教学呢?诗歌以情感人,教学诗歌也应以情入诗,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境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
一、明确诗词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进行分析了。如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再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等。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地了解与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二、把握情感基调
1.根据提示把握作者情感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例如《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泊:停船靠岸。②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③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试题:诗歌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
其实该题的关键是对“钟山”的理解,而通过注释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可以看出“钟山”就是诗人的故园、家乡,从而就不难理解故园虽近却难以归乡的无奈、惆怅之情。
2.品析诗词的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有利于解题。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利于解题。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如“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就含有惜别之情。
三、赏析字词,体会意境
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坐标,也有助于我们赏析诗歌的用词之妙、意境之远。
1.字词赏析。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跟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更好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我感觉答题的要点是: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2.体会意境。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试题: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的满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了。诗歌富于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便于诵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多读。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并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读诗诵诗活动。
诗词是中国瑰丽的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赏析诗词不仅能感受到它昭示了五千年古国的文化底蕴,更对自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反复诵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领悟,提高诵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梅 浅谈初中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8)。
[2]黄丽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解法初探[J].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2010,(6)。
论文作者:叶国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诗歌论文; 诗人论文; 钟山论文; 情感论文; 诗词论文; 紫金山论文; 词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