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孩子最痛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痛苦论文,任性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家长们把孩子看得特别的珍贵,养得也太娇。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简直不知道怎样爱孩子才好。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害还是有益,一概给以满足,以为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天然的合理”。家长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给孩子制造痛苦。
大家知道,儿童时期孩子的可塑性相当强,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产生相应的效果。家长无原则的迁就、放任、姑息、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在思想上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天下没有自己做不成的事。于是,便常常向家长提出非分的要求,比如,认准了非要某某人喂他,他才吃饭,换了人喂他就不吃;喜欢穿的衣服,穿上了就不脱,脏了也不换;吃东西挑食、偏食,爱吃什么就吃个没够,不爱吃的东西,就一口也不吃;到了商店,是见什么就要买什么,不给买他就撒泼、打滚、哭闹,等等。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任性的毛病。
任性的孩子,完全没有自我克制的能力,为所欲为,不能忍受外来的任何的约束。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带有极大的主观主义的色彩。不管正确与否,也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是有益还是有害,客观条件允许还是不允许,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得做不可。然而,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为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周围的人也不能完全听从他们的“支配”和“调遣”。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钉子,遭挫折。他们事事都不顺心,不能随心所欲,会感到非常的痛苦,对他们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他们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做主动的调整,时间长了,就难免发生心理的疾病,如忧郁、狂躁等病症。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终有一天不能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时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卢梭认为,家长过分放任、迁就孩子,就会助长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强化他们的为所欲为。而屡屡遭受挫折,他们所得到的只能是痛苦。他举例说:“起初,他想得到你手中的手仗,转眼之间他又想要你的手表,接着,他又想要空中的飞鸟,想要天上闪烁的星星;他看见什么就要什么”。他还说:“有的孩子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推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正在行进中的军人,好让他们多听一会儿行军的鼓声……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的确,任性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们家长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幸福。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努力避免养成孩子任性的毛病。平时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迁就,不放任,不姑息,对他们的要求和欲望,不能百依百顺。正确的合理的有益的要求,可以满足:不正确、不合理、无益的要求和欲望,一定不能满足。一开头,可能孩子不太适应家长的拒绝,有几次,就会逐步适应了,就会培养出自我克制能力了。家长若是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就要断然拒绝,不要心软。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怎么办?有的家长认为,对待任性的孩子,就得要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孩子要怎么做,我偏不那样做;孩子要什么,我就偏不给他什么。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任性的毛病给“治”过来。其实,不见得能如愿以偿。对已经养成任性毛病的孩子,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可能会在一时一事上起点作用,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有的孩子的任性,是家长迁就放任给“引发”出来的,有的则是家长跟孩子“叫劲”给“激发”出来的。家长跟任性的孩子“叫劲”,很可能成为对孩子的一种“暗示”,使得孩子更加任性。不仅如此,家长运用自己的权威,强行征服孩子,孩子的思想没有被打通,情绪没有被调整过来,屡屡被家长的强权所压制,弄不好还会发生心理疾病。我认为,最好不用这种方式方法。
儿童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不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由于另外的刺激或条件的影响,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当孩子的任性发作时,道理讲不通,说也说不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或兴趣,以另外的对象或活动引诱他,吸引他,来满足孩子另外的需要和欲望。等他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另谋教育机会再进行说服教育。比如,家长带孩子到了商店,在玩具柜台前,他是见什么就要什么。你不想给他买,或是没有带足钱,不能买。孩子不干,赖在那里不走,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撒泼。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你打他,他会当着众人的面有持无恐的给你闹个没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闹,你看人家叔叔、阿姨、小朋友都笑话你了。”或者说:“你看你的衣服给弄脏了,明天怎么上幼儿园呢?”或者说:“妈妈今天钱带得不够,下星期咱们再买好吗?”这样,就很可能诱导孩子放弃原来的要求。事后,回到家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教育,效果会好一些。
孩子任性的毛病,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要纠正任性的毛病,家长也不能指望一次就给“治”过来,要准备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然,最好是从孩子小时候,就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