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因而在建筑工程中给排水工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的高低对用户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施工方案是否科学、施工技术是否恰当、建筑的给排水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而建筑商们也开始关注给排水施工质量,以其减少维护成本,减轻修补工作量。要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就不能绕过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本文据此,对建筑给排水的技术发展趋势,提起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在钢铁丛林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城市基础建设,伴随我国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步伐,城市工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居民,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建筑给排水工程密不可分。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建筑给排水工程,面对城市居民与社会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应对这一要求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技术的发展,积极研究发展趋势,加强对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在人们的生活中。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水平加快,新时期环境下,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随着人们的要求日趋增多的同时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中加快的脚步,致使城市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健全我国的给排水体系,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提升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水平,重点在于给排水相关设备与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实践中,建筑及排水工程主要阶段有三个:第一阶段是建筑工程装备期,这一时期主要内容是对给排水技术施工合理规划,满足建筑对给排水提出的要求。第二阶段是融合完善期,这一时期主要内容是在装备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系统,包括融合检测技术和改进技术。第三阶段是发展期,这一时期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健全的建筑给排水工程,对施工技术和管道设施进一步的完善。
1.1给排水技术现状
1.1.1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现代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起步相对晚,没有系统的教学,使得大量没有接受岗前系统培训的施工人员匆匆上岗,从业人员中科班出身的不多,对于这些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还是由于重视程度有限和起步晚的关系,在我国的施工人员中,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实践经验的累积,而不是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使得他们的知识面不够广,对给排水的了解不够全面。在实际施工当中,施工技术人员对于给排水工程十分重要,如果他们个人综合素养不高,很容易看不懂设计人员的意图,在施工工作中无法做到正确的按图施工,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实际上,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当前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质量水平高低不均的原因之一。
1.1.2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工作给予重视
在整体建筑过程中,由于给排水工程只占主体建筑很小的比例,比重较轻,因而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其对于建筑的关键作用以及对用户的重要程度,致使部分施工单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上,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只是依靠建筑技术人员个人经验来进行,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和专业的项目经理管理监督,结果往往是由于预想外的问题频发,反而增加到了建筑成本,并且在后续过程中,对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1.1.3给排水工程施工计划水平低
因为施工单位没有给予给排水施工应有的重视,使得规划初期对于给排水工程施工计划的水平不高,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往往工作懈怠,计划本就不严密的基础上,更是常常会出现预留位置不准确,预留管不够等情况,为给排水施工带去了质量和安全的双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在后期修补的时候,就需要从已经完成的主体结构中,重新开洞,不仅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建筑成本,更是为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1.2给排水技术要点
1.2.1初期的准备要做好
在建设初期,施工单位就要做好准备,制定的施工计划要科学、合理,及早确定应急预案,确保工期准时竣工,结合实际情况,严把材料质量关,要严格满足施工计划和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保证后期施工进行的顺利,避免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出现。
1.2.2施工监管协调工作做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做到位,保证统一部署,确保整个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协调一致,特别是在管道的铺设和设置预留孔道两个环节的配合上面,要高度重视。在排水口位置的选择、调试排水、安装地漏、安装阀门、安装水表等环节,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谨防纰漏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在预留孔道的环节中,要严格安装设计图施工,确保开孔和管道的准确,在衔接上要保持协调一致。针对高层建筑,可以发挥其垂直空间的优势,采取分区的方法施工,提升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加强后期质量把控
对于质量的把控,要从始至终,相关人员要加强对于施工工期的质量把控,减少后续安全问题的产生。为此,在进行排水管道的检查时,要全面检是否存在漏水情况,及时清理排水设施,一旦有问题被发现,要立即补救,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在验收阶段,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做好各个环节的整理工作,包括绘制竣工图纸、收集数据报告、盘点材料使用情况,并且对这些数据信息妥善保存,以便后期复核方便。
2.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建筑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建筑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为建筑给排水技术带去了全新的挑战。所以,除了要定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复检,还要从建筑的实用性出发,保障整体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例如,从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南方降水量教大,可以在建筑楼顶安装集水装置,收集来的雨水进行二次利用,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此外,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越是发达的地区,人口数量越是稠密,这就导致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并且,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以水资源为例,工厂生产用水不合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严重、我国居民节水意
识不足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尽管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居民生活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其他资源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因此,国家目前大力倡导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该技术在给排水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的明显,应当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其中,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就对给排水技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洗浴还是供热,热水在居民生活用水中占据着大比例,因而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热水系统占据重要环节,高耗能的热水系统也是给排水系统节能的关键的。无论是对设备进行改造还是开发新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中,都能够节约大量资源。
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以其绿色环保,能量巨大易得著称,是对当前电能的有效补充。建筑给排水系统中,采用太阳能来给水加热,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热水的需求,还能达到环保和经济的双赢,是未来给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2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的发展
为了促进一体化发展,国家鼓励科研人员把研究同建筑工程行业相结合,在这些科研人员的研究下,不断涌现出新的施工材料应用于给排水工程中。传统的给排水施工材料易生锈、不耐腐蚀、且对生活用水的卫生和安全造成影响,管道生锈会污染水质,严重威胁居民的用水健康,不仅造成不良后果,还会带来诸多不便,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不仅如此,因为生锈,很有可能在管道的接缝处发生漏水、渗水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水管爆裂的情况。新兴材料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发生故障的程度,在众多新型合成塑料管中,相对最好的就是薄壁铜管。该材料不仅干净卫生、耐腐蚀、施工方便,而且铜离子还能够杀菌,应当大力推广,同时,这也是未来给排水施工中管道连接材料发展的方向所在。
2.3新型的技术设备的发展
新型技术设备的发展,也是给排水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水泵为例,水泵隔振技术是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采用橡胶隔振技术,功率大的同时,还具有噪音小的特点。
在卫生器具方面,当前的卫浴用具基本都具有节水效果,合适的阀门开关也有节约水资源的能力。就使用效果而言,效果最差的是蝶阀门,效果最好的是截止阀门,施工单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予以选择。此外,水表除了具备抄表的功能,还应当具备阀门、预付费等功能,配合脚踏开关的淋浴器、水池和马桶连接等,合理利用水循环,控制水流量。
我国的高层建筑,依然使用的是市政管网,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给排水的时候,必须要充分了解周围的水量水压,对建筑用水量进行科学的预估,综合建筑高度等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采用直接供水和无负压变频供水,可以有效减少管网压力,在实际施工中,采用性能好的供水设备,可以减少功率,节约水资源。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对建筑主体而言,给排水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后期用户的日常生活用水问题。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除了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合理规划外,在实际施工当中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结合实际需要,改进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创新发展新的材料和设备,最终确保建筑给排水的工程质量,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克申.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6):147-148.
[2]胡湘云.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创新进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50+78.
[3]刘汝莉,姬海莲.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6(14):113+118.
[4]曹慧.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01):61-62.
论文作者:黄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