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个人理财论文,现状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社会的财富增长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种业务是帮客户有效地将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的一种财务策划。当人们手中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所关心的就不仅仅是消费了,而更关心的是如何有效地将手中的财富进行分配和投资。由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居民希望自己的资产有个好的理财顾问,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而且,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国2004年末人民币储蓄余额约为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全年增加1.59万亿元;2003年末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855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个人理财工作室,并以6位优秀理财员姓名命名。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市相继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首个囊括所有个人银行业务的“金葵花”理财服务。各家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然而,热情的投入并不见得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办理理财业务的客户并不多。原因可能是,目前的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具体操作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或是只提供较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投资咨询只是传统储蓄业务介绍,而所谓的网上银行其实是将传统银行业务照搬到互联网上,而在线投资品种仍然缺乏。而且,受到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分业经营状态,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时还不能使得客户资产大幅增值。在国外,由于混业经营的市场环境,个人理财服务可以利用基金、股票、保险、债券等各种金融手段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各种投资咨询,银行还可以担任操盘手。所以,相比较而言,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分别在三个市场体系中循环,而无法享受到混业经营的便利,资金不能在三个市场间自由流动,这样,在一个市场的客户资金就不能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增值。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个人理财市场十分不完善,仍有待大力发展。
当前银行个人理财存在的问题
具备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极其匮乏。国内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由于内部职能分工的限制,往往只注重于提供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等服务。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尽管国内一些内资银行在储蓄、基金、债券等方面给予客户理财服务,甚至出现了保险方面的理财规划师,但是总体上银行业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员工还未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规划师”的要求,既熟悉公司类业务,又精通银行卡、银行结算。证券交易、保险,投资等零售业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缺少。
由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分业经营,使得业务开展束手束脚,而且还有很多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因素。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仍然是分业经营,这样使我国银行间个人理财业务在内容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没有各自的特色。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作用互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由于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金融机构无法结合三者优势跨越行业壁垒,无法利用有效的资产组合分散风险,也就不能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管理计划,以及将资金进行有效配置。结果,导致了个人理财的业务空间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有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这些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而且,在政策和法律方面也存在许多限制。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经营证券、保险业务。法律还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代客理财,这使得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能有效地开展。况且,目前银行的理财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储蓄业务的员工,他们对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不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能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或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
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和正确的市场定位。目前,国内银行为个人提供的金融产品有:个人理财服务类、结算类、设计类、咨询类。从这些理财产品中我们看到,它们基本上同质,而且缺乏品牌,主要以结算类为主。事实上,类似一卡通、银证通等服务产品,在国外仅仅是最基本的结算服务产品,而国内最常见的银行卡也是以贷记卡为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有效的个人诚信系统。
2002年,证监会恢复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政策。在这之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几乎就是股票一级市场的联合申购业务。由于理财产品过于单一,使得新政策的出台让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危机。面对各式各样新的理财品种的出现,客户们感到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处理手中的财富。传统保守的观念造成大众特别相信和依赖银行,迫切希望商业银行能加快金融创新,开辟新的理财渠道。
而且,金融机构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不过,这也是由于大环境造成的。首先,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比较单一。目前各家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服务只有转账、代理、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日常业务,理财师们很难提供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其次,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需要。由于资金水平不一样,不同的人关心的层面也不一样。然而,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只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的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并未纳入银行理财范畴。第三,个人理财门槛偏高,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个人理财业务良好的盈利能力未被充分重视,大众个人理财的观念意识还很淡薄。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所以并不占用银行资金,而且银行只是充当中介,收取服务费,并不承担责任。因此,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收益大的优质业务,在国际上被各大金融集团视为重点业务。据统计,香港恒生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对该行盈利贡献率已达48%;在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到50%不等。但是,在我国以个人理财为代表的中间业务的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却一直很低。
目前,客户的理财观念并未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改变。有人认为炒股或储蓄就相当于理财或者认为节约就是最好的理财。随着国门的日益开放,中国社会经济体系将发生很大变化,就业模式的改变使得政府和就业单位的金饭碗已经消失,客户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必须学会理财。
硬件设施急待更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尚未建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电子化规模小,网络化程度低,这些都成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障碍。要知道任何理财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大多数的理财中心使用的工具却仍然是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之类的简单工具,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和必要的查询服务和市场资讯服务,更别提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的建立和运用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并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客户资料应该以客户信息为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客户信息极为有限,这样的系统无法被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此外,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不能共享,有时甚至还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纵深发展。
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缺乏保障。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综合性业务。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都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分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客户资金由商业银行全权代理并制定。固定收益率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举例来说,客户1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授权商业银行理财,以固定回报如5%给客户,与其差价的盈亏由商业银行获取和承担。目前,由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政策法律的限制,此种理想状态的理财模式很难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受到挑战。例如,客户对理财的需求不再是原来的资产选择,而是如何在资产和信贷负债间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还有,理财业务已经变成有目的、专业化、长期性的理财规划;再有就是个人理财业务正在走向差异化的营销道路。
个人理财业务的出路
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管理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要尽早打破。在这里,我们要确立几条具体有效的措施,使得个人理财业务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能在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支持,并且寻找机会绕开混业经营的壁垒。而金融业的管理部门也要逐步放开对商业银行实施分业经营的束缚,并且减少行政干预,鼓励大胆创新。
管理部门应该提倡银行联合各行业的战略伙伴和各界专业精英,建立规范的理财管理委员会,为客户提供政策允许的金融理财服务。央行要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投资类保险产品,鼓励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而推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现。
商业银行通过各种创新活动,例如金融产品的创新、营销渠道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接收委托理财等,为客户提供终身的综合理财服务。同证券、保险等行业加强混业合作,扩展服务范围。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商业银行要把发展个人银行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拓展个人银行业务,这是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三个阶段。例如,个人银行业务种类发展目标、代收代付金额指标、发卡量、活卡率、特约商户消费目标、个人消费信贷占总量比重目标等。加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奖励先进,以推动个人银行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还要更新理财观念,树立为客户终身理财的理念。个人理财业务是金融行业的全新业务,会促使商业银行迅速地从本位主义向以服务为导向的市场化转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说明了银行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而不再是以前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财务规划过程,而不仅仅是购买一个保险产品、一个银行账号或证券账户。理财应该是一生的活动,客户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例如知足常乐型和激昂奋斗型等,选择合理的理财规划。
大力增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支富于创新,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复合型理财人员队伍,是理财中心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关键。但是,目前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所以需要加快银行保险证券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吸取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各种从业资格考试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开设中国的财务策划师考试,涉及银行,投资、保险等方面,服务目标就是个人、家庭投资、理财等方面。并且要参照国外的行业规范,只有通过了财务策划师考试并获得该执业资格的人才能从事相关业务,为银行方面提供了专业的人才储备。
不断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要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作为自己经营的行为准则。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围绕目标客户的需求去开发和推广新产品。研究市场的重点不仅是市场现有的需求,还有市场在未来的需求变化,要善于捕捉每一种经济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金融需求。例如,香港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策略,包括股权宝、期权保、证券买卖、月供股票计划、代理基金买卖,债券买卖、贵金属买卖,此外还有月月有息(港币定期存款)、积富之选(退休保险计划)、信托服务,按揭贷款、工商业贷款,进出口押汇以及专门为女性设计的信用卡等几乎涉及了客户可能提出的所有的金融需求,且每一个产品宣传折面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言简意赅地列出此产品的优势和客户最可能关心的问题。
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打造“信息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信息平台、网络渠道和电脑软硬件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并形成个人理财业务乃至新经济网络和平台,使所有现实和潜在客户及其业务需求均纳入“网”中;树立对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经营理念,把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真正纳入信息产业或“信息银行”的领地,加强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及经营和管理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美国共有1150家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网上理财服务,而2004年,有86%的美国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提供网上理财服务,借助因特网进行投资理财已成为美国家庭新时尚。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银行业的需要,要适应加入WTO后银行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来争取竞争领先的主动权。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目前,必须加大科技设备的投入,促进银行在线支付,通过虚拟银行(网上、电话、手机等),实现将个人理财业务向客户家中、室外、办公场地延伸,为客户提供时间、空间不间断的理财服务。
从目前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技术问题是长期制约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商业银行要实现个人银行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技术服务手段和技术保障问题。一是解决设备不足问题,如ATM、POS、CDM等自助银行设备不足问题;二是及时处理由于通讯故障导致的ATM机不能正常取款,POS机无法刷卡消费,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三是要加快新品种开发及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产品开发进度,以抢占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应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与新的科技产品配套,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
标签:个人理财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理财业务论文; 理财论文; 个人银行业务论文; 存款理财论文; 收入理财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