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价论文_王敏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目的: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给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FAM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纳维雅卒中量表(MESSS)评分和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MESS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FAM评分和ADL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则可以显著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常常伴有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障碍,使得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受限,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则可以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对其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本文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康复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4月-2017年5月,护理组患者49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23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6.3±1.7)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5±1.5)年;对照组患者49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例,27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0.5±1.5)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4±1.5)年;分析其一般资料显示,资料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首先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嘱咐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在此期间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四肢运动,待患者病情有好转后帮助其下床或给予全身运动指导,以促进患者的恢复[1]。

康复护理措施(护理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的3-7天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健肢主动活动、机械性的腰腹肌训练、然后深呼吸训练,并且进行仰卧起坐,站立训练等。对于不能够进行自主活动的患者,可以由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进行被动的活动,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训练程度为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2]。进行肢体位置的摆放:让患者肩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前臂后旋,将肘关节伸展,让手指关节处于伸展位,腕关节背屈。下肢肢体的摆放位置:使下肢踝关节处于背屈位、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髋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3]。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练习,首先由健侧开始向患侧翻身,然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坐起、站立、行走的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的负担,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饮食指导给予患者机体足够的营养,加快恢复速度。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的FAM评分、MES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分析。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分数越高则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能力越强[4]。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以软件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值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 值检验,若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则采用 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

对护理后的FM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分析护理后患者MESSS评分和ADL评分

对护理后患者的MES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MESSS评分和ADL评分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1 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 )

 

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梗死俗称中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约为4‰~7‰,并且会随着社会人口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剧而升高。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也越来越多,但是急性脑梗死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往往重视对生命的抢救而忽视了肢体和身体功能的恢复,虽然在临床上能够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但是仍会因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发生软化、坏死,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肢体功能障碍,而文中如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临床治疗中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是一组针对有残疾的患者进行的护理,通过对患者具体病情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功能锻炼,通过对关节和肌肉等实行被动或者主动的训练,提高其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促进患者四肢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然后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神经系统的重塑与功能重组,大量临床实验也证实了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6]。经本文研究显示,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FAM评分、MESSS评分和ADL评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而在训练时则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超负荷训练反而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刚瑛.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1):255-256.

[2]王秀利.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21):238-239.

[3]刘雪平,李小敏.关于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04):309-310.

[4]王建芳.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05):181-182.

[5]伍和.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4):951-952.

[6]巫梅岚,陈楚君,梁玉玲.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03):437-438.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价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