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丰富儿童人格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人格论文,内涵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童年就有游戏,古今中外,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孩子都喜欢游戏,都有强烈的游戏需要。儿童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体验着过程与结果,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印证自己,求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自己人格的内涵。
游戏是孩子真正的工作
有言道,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其实,这并不尽然。应该这么说,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强烈地经受着来自外部和内在的心理压力,心理就越紧张。成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构造了社会以及用以交往的语言等符号系统,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应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像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
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孩子的游戏,我们无不为他们的整个身心都融于游戏之中而感动——他们在山坡上采撷野花,在海滩上捕捉螃蟹,有树丛里追逐小虫,在小河边观察水波;他们在弄堂口玩“摸瞎子”、“老鹰抓小鸡”、“造房子”的规则游戏,在小巷里“抽陀螺”、“扯哑铃”、“滚铁环”,在家里取出小听诊器给布娃娃“诊断”和“治疗”疾病,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一块过“娃娃家”……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之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幼儿在游戏中假装扮演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战士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与他人交往,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与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处理问题。幼儿有了游戏,其生命才有了活力,情感的表达才有了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游戏的童年绝不会是美好的童年,只有经常游戏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为孩子创造玩的机会
既然孩子热衷于游戏并不是“贪玩”,更不是在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去阻止他,压抑他,而是应该为他创造玩的条件,使他玩得更高兴,玩得更加投入。孩子的性情大多是喜欢游戏而又害怕受到成人的约束,这就好比是刚发芽吐翠的草木,只有让它自然生长才能旺盛发达,若对它摧残阻碍的话就必然会衰败。
不少人懂得这个道理,不仅不阻挠孩子游戏,而且还创造条件让孩子游戏,甚至舍得花工夫陪同孩子一起玩。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贵族地主们不允许自己的子女与他一块儿玩,他的爸爸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我陪你玩!”爸爸把仅有的一间破烂的小屋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橱窗柜上摆了许多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他常给安徒生讲故事,还用破碎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和欺压百姓的贵族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编木偶戏。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鞭挞达官贵人的贪婪和残暴,都是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关联的。
在国际和国内屡屡获奖的小发明家贝明纲幼时特别贪玩,一个人呆在家里时,要么把自己的脸抹成“大花脸”,要么在地上挖沙子或在草丛里抓小虫子。他的爸爸不喜欢他这样做,可是当他发现孩子在玩的时候经常与众不同,很富有创造性,于是决定让孩子从玩出发,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让孩子醉心于自己的发明创造。贝明纲的爸爸的教育方法获得了成功,孩子与人合作发明的“四用防触电插座”在世界儿童发明比赛中被评为最佳作品,其他不少作品也都获得了好评。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锻炼了肌肉,发泄了过剩的精力,松弛了紧张的情绪,学习了知识和与人交往的本领。
认识和改变现代儿童游戏的负面效应
以高科技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文明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儿童赖以成长的游戏环境的变化。一些早期教育工作者敏锐地看到,现代社会的幼儿游戏状态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对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首先,高度的城市化萎缩了幼儿游戏的自然空间。河流不断被填满,田野不断被吞没,楼房越造越高,马路越铺越多,这一切导致幼儿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使他们身心的发展完全受制于人为的塑造,缺乏自然的抚育和天生的灵气。城市幼儿居住在拥挤而繁闹的城市,到处是招牌和广告,到处是车流和人流,脚底下的水泥地坚硬无猜,头顶上的蓝天狭小如盆,独门独户的居室隔绝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切使幼儿的游戏环境凝固化、封闭化了。
其次,高科技化简化了幼儿游戏的创造过程。健康的人格是儿童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的。幼儿用废纸折叠房子,用泥巴捏小人,用小木块当作手枪,在主动寻找和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凝聚了智慧和力量,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然而,现代科技使幼儿玩具的样式和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幼儿为游戏而自主选择、制作和使用玩具的动人心弦的过程被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压缩了,挤没了。现代技术开发的不少玩具带给孩子的只是短暂的吸引和对结果的享受,而失去的却是幼儿为游戏而投入的情趣和创造的智慧。
第三,高智能化减弱了幼儿游戏的运动活力。幼儿游戏应具备运动功能。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锻炼意志,养成合群和开朗的心态。高智能化的游戏把幼儿过多地限制于桌面上、屏幕前,以大脑和小肌肉的活动替代了一切。尤其是在电视、电脑、电动玩具等多元媒体的冲击下,许多儿童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时间接受独自一人的被动游戏,追求感官刺激,舍弃机体运动,与高智能化商品为伴,疏离亲朋情感。
当然,在看到现代儿童游戏的负面效应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它也有优于甚至超越传统儿童游戏的一面。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针对现代儿童游戏存在的问题甚至弊病提出种种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儿童天性的展开,在极大程度上有赖于他们的游戏。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解决,儿童人格的种子就难以正常萌发,其内涵在未充分展开时就有可能遭受损害甚至挫折。一些早期教育工作者提出,振兴传统的儿童游戏,经常组织孩子到野外作远足活动,提供原始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鼓励和接纳儿童特别是同龄儿童串门访户和共同游戏……这些方法和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代儿童游戏给儿童人格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