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因应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因应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复关入世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我国恢复GATT谈判主要涉及货物贸易,争取加入WTO需要增加服务贸易的谈判, 而金融服务贸易谈判更是其中难点。于1997年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将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纳入逐步自由化的进程中,加入WTO,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适用于我国。根据日内瓦协议,各国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所占比例超过50%,70个国家(欧盟以15国计)和地区同意开放各自的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签署了定于1999年3月生效的第五议定书。
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协定要求通过多边谈判,使全球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它们的原则主要是最惠国待遇。在促进金融服务开放方面,又提出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即要求允许外国金融服务者进入本国市场,如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机构;国民待遇,即给予外国金融服务者和国内金融服务者同样的政策和要求,如我国允许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和面向国内居民服务;此外还包括透明度要求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一、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加入WTO,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从积极方面看, 可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新的金融商品。有助于恢复和增强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增加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力量增长的同时,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具体来说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还有以下方面:
(一)体现金融开放的必然性。加快金融开放与发展,既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与实践的要求,它是由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一,我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种类单一、金融工具贫乏、资本市场和信用市场发育不足、投融资选择机会不多、可以参与投融资的经济主体相对较少,农业和乡镇企业还很少能够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甚至很少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从事经济活动。从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金融资产来看,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估计约为GNP的150%~200%, 只相当于美国19世纪末的水平。金融市场发育不足既是市场发育不足的表现,同时也是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金融发展的滞后要求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的发展速度是异常惊人的,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因素和依赖力量,1989—1995年我国金融资产年均每增长1%,GNP就相应增长0.86%,经济增长中金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三,十五大确立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国有企业转轨、转制势在必行,我国原有的金融体制和投资体系已无法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股份制的发展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体制的转变,要求发展新的投资和融资工具与方式。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通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传导到工商企业,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国有商业银行。加入WTO 给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注入新的驱动力,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入世后,尽管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机是占领市场,获取利润,但它们全方位的进入,客观上为国内银行业提供了参照和示范作用,这必将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自觉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准则,向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看齐。从各国情况看,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整体水平,主要取决于居领先地位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提高必将带动我国银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根据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在允许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的市场准入将有所松动。当前,随着我国商品、资本、劳务和生产快速国际化,我国居民需要中资银行从境内、境外提供全方位本外币服务,我国银行业也可以从中提高知名度,改善资产、收入结构,借鉴国外银行管理经验,培养人才,扩大生存空间。加入WTO, 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同时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全面发展。
二、加入WTO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由于本身存在的一些弱势, 在与外资银行的抗衡中,商业银行将在发展、运作、管理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一)国内商业银行本身存在弱点。第一,自有资本不足。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8年资本协议,健康银行的资本不应低于其风险加权资产的8%。而1995年,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自有资本平均仅为其资产业务总额的3.33%。自有资本不足,表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第二,不良贷款比重过大。我国目前没有公布不良贷款的统计数字,但根据“八五”期间国家共投入固定资产6万亿元, 而“八五”末期全国国有资产仅有4万亿元,1996年国有企业对银行负债5.18 万亿元,明亏和潜亏的国有企业约占35~40%等数字来估算,目前国有企业无力偿还的资金不会少于2万亿元。依现行体制, 四大商业银行无法收回的贷款至少在30%以上。金融开放和银行商业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此巨额的无法收回的贷款由谁来承担?如果由国有银行来承担,企业的债务将直接变成银行的债务,银行将面临资不抵债和破产局面。如果通过减免债务的形式,对国有企业无法偿还的贷款进行核销,银行只能靠吸收存款来弥补,如有挤兑,必将形成支付危机。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金融开放和银行商业化的起步将是异常艰难的。第三,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使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9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决定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这样原来隶属于人民银行的证券保险监管职能,分别划给了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同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所属信托、证券和保险公司脱钩,对下属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实行垂直管理,对239 家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进行规范,实行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是根据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人员素质以及法律缺乏、经验不足和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部门管理和监督控制能力不足等具体条件决定的。而国际惯例是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这就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二)同业竞争加剧。按照WTO的要求,落实市场准入, 国民待遇原则,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不但涉及外币业务,而且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与国内商业银行享受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从分业竞争转向同业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1、 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世界贸易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服务。外资银行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将使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量减少,国际业务等中间费用流失,外汇存款下降,从而冲击外汇贷款业务。2、在存、贷款业务方面。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高,资产流动性差、风险大。而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大多为世界排名前500家的大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发达的银行网络, 这就必然使一部分资金因考虑安全因素而流向外资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可能因资金短缺而丢失较大的贷款项目。另外,外资银行有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可以较为方便地从国际市场上融资,形成所需的资金规模。再加上我国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外资银行通过国际融资,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从而使其贷款更具竞争力。3、 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客户将会严重分流。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可以依托于母国企业或投资者的地缘关系来建立长期的银企关系,争揽大量的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为客户免去中资、外资银行两头跑的烦恼,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加入WTO, 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在农业、电信业、汽车、医药、服装纺织业、木材造纸等行业向世界敞开大门。外来竞争加强一方面可以刺激国内企业增强活力,使一些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一些管理水平弱、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将淘汰出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危及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影响贷款资金的投向。
(四)人力资源开发和用人方面的挑战。外资银行在用人及收入分配上不受限制,可能会以高薪、出国培训等诱人条件,吸引国内商业银行的优秀人才,极有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
(五)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加大。加入WTO 使我国商业银行置身于瞬息万变、风险未卜的外部环境中。国际金融市场的风波、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问题很可能通过设在我国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传递到我国,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波动。由此涉及到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与管理、人民币是否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的开放度等问题,还需中央银行出台有关配套措施。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与措施
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仍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这意味着外国银行进入中国2—5年后方可逐步取消地域和客户限制,从事全面银行业务,这自然为中国银行业迎来宝贵的适应调整期。此外,由于金融服务业涉及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相信在本土竞争中,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必将充分运用WTO 有关保障条款,拟定相应保护措施,相对减轻由于入世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绝不可低估外资银行的实力,应有自己的应对之策,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
(一)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可以解决金融业的体制与经营机制问题,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 促进经营机制转变。国有银行是我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建立的支点在于国有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和以市场为原则的金融体系的建立。2、实行对内开放,逐步发展其他所有制银行, 形成合理竞争局面。通过竞争,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我国银行业效率的真正提高,在于国有银行一统天下局面的突破和多种形式所有制银行的发展,在于银行竞争局面的形成。3、有选择地开放资本市场, 提高银行业资产质量。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很重要原因在于投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融资手段匮乏。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可以带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扩大,有利于企业兼并、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法规的完善、央行的监管水平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因此,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应该是积极、慎重和渐进的。1、根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加强与欧美国家的合作,承担必要的义务,促进亚洲和世界金融稳定。2、按照WTO对等互惠的原则,要求对方国家在机构开设、业务经营和资本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抓住机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3、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有选择地引进一些信誉卓著、 国际化的大银行来中国开展业务,以保证引进外资银行的质量,建立防范风险机制;优化外资银行的区域分布,注重全国性均衡发展;引进外资银行应首选合资形式,有利于中方更好地掌握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了解国际银行业发展动态,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利用外资银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三)大力进行金融业务创新。近期内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把属于外资银行突破口的中间业务、外汇业务及电子化服务提到改革和创新日程的前列。要适应客户和市场的变化,利用庞大的网络优势,加快产品系列、 客户结构、营销手段的调整和创新。二是加快全面金融电子化进程,创建和完善由先进技术支撑的服务体系,开展各种便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保险代理、证券代理、清算代理、财务监理、投资银行等有潜力的业务。
(四)加强金融监管,采取适当的金融政策。金融开放必须同加强金融监管相联系,1、完善金融立法和管理制度。 我国有许多金融立法需要建立和完善,如通过立法,建立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核准制,减少现行审批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管理制度,减少政府对金融部门和金融活动的干预。2、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监管。金融监管不是干预, 监管目的在于增加金融活动的安全性,因此金融监管一定要严格,并行之有效。良好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是法治的,并具有极强的透明度。3、 金融政策要适当。所谓坚持适当的金融政策,就是要使金融发展同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金融开放同经济稳定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