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的十个领域--2010年的未来_日本生活论文

新增长的十个领域--2010年的未来_日本生活论文

新增长的十大领域——2010年的未来景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景象论文,领域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括了政府经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的《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创新计划》简称《计划》其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出了创立新兴产业的设想。 面对21世纪,世界正在形成大竞争的时代。因此,为了对付产业和就业的空洞化问题,确保良好就业机会,《计划》认为提高包括既存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创建新兴产业是关键措施。计划中就新兴产业具体提出了生活文化、环境、产业服务和城市环境整治等15大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提出了实施措施和未来图景。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新兴成长产业,冲破传统产业类别划分的束缚,提出了跨越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新产业概念。其背景是制造业正逐渐移向海外,如果生产率低下的非制造业今后仍维持现状,继续进行朝非制造业的就业移位的话,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整个产业生产率低下的危机感。另外,高龄化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各个领域中,不断减少和撤消限制成为各新兴产业发展的共同条件。减少限制已是当前的世界潮流,它将明显落后的日本抛在一边,汹涌向前。不仅仅发展方向,速度也将成为今后的议题。这是面向国际标准化,事关生存的竞争,必然要进行淘汰、重组等伴随着阵痛的改革〔1〕。

一、流通与物流领域

表1 流通产业

就业 目前19万人

2010年 145万人

市场 目前36兆日元 2010年 132兆日元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吸收就业最多的产业被认为是流通业,然而不光是前景诱人的材料业,而且餐饮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化。大店以收购和兼并小店的方式不断扩展,原来成为抑制因素的大店法,90年代后逐步放松,2000年之前有可能废除。一些大公司,加快了扩展的步伐,由于资金、技术等必要条件,大型商社和开发商正趋于联手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是厂商流通环节最重要课题,零售商、批发商、厂商三方携手,灵活运用信息通讯系统,抓住改革流通体系的机遇,通过通产省的EC(电子厂商的贸易)试验等不断增多。21世纪初,大量的外资将同经济增长相平衡,并能因消费扩大等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小规模流通企业的退出,获得生存的大型骨干流通企业携手联合,那时总体就业水平不会扩大,而只能缓慢地发展。大致是按产业结构审议会和经济审议会所制定的规则,简化流通环节,朝零售商业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这虽然具有改善因多渠道、多环节而导致高成本的作用,但同时也扩大了同商业者的摩擦,对物流业中的这一状况不容乐观。

二、环境领域

表2 环境产业

就业 目前64万人

2010年 140万人

市场 目前15兆日元 2010年 37兆日元

环境产业历来就是通过强化规则而成长起来的。目前这一产业在不断完备的、以保护地球环境为目的的环境法规和环保的原则的实施下得到发展。从世界范围看,著名的有,必须出售不排放污染大气物质的汽车的加里福尼亚州法规,限制向海洋扔废弃物的伦敦条约等。此外,国际标准化机构制定的“ISO14000”则是环境管理和监查的国际标准,今后不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企业将不允许在国际市场上存在。

在另外一些领域,放宽限制促进了环境产业的发展。例如,因修订电气事业法而使电力销售自由化,尤其可望垃圾发电的普及,固体垃圾燃料的需求增长和废橡胶油化技术的发展等。对无须批准的废弃物处理产业范围的扩大,低公害车辆和太阳能装置等放宽限制,也对环境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某种意义上,根据强制性的环境原则成长起来的环境产业有待于今后出现较大规模的扩展。 例如, 根据产业结构审议会地球环境部会1994 年的测算, 生态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3 兆日元, 发展到2000年的23兆日元,以及2010年的35兆日元。不难预料,生态产业内防止公害装置及废物再生利用方面的材料等硬件部门,以及包括与环境修复有关的服务和咨询等的软件部门,将作为一大产业而出现较大规模的发展。加上日本的国内市场,今后海外尤其是亚洲的环境关连市场将特别引人注目,亚洲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的产业中心实现了飞跃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公害,叫人担忧的是,它今后将进一步恶化。

根据通产省的“亚洲等环境对策研究会”估算,亚洲6国(中国、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若要实施其环境对策,初期的设备投资就需大约16兆日元,1年的费用至少需要6兆日元,日本公害对策ODA目前的预算至多是300亿日元。这一水平自然使日本处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环境对策榜样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自己实际有效的环境政策的过程中,我国的环境产业必须积极地参与。

三、产业后援服务业

表3 产业支援服务产业

就业 目前92万人

2010年 140万人

市场 目前17兆日元 2010年 33兆日元

产业后援服务反映出企业的外部发展、工程技术进展和信息化进程等在服务业中也属于高增长的领域。1991年日本有34万个事务所,从业人数为370万人;事务收入额达55兆日元。 有一种看法认为:服务业同制造业相比限制较严,在某些领域里附加价值被额定于55%左右。放宽限制的话,既扩大其他产业的机遇,又基于竞争条件的变化,很可能扩大产业后援服务业的市场。

此外,(1)信息化的发展,(2)从物质中心经济向信息中心经济变化,这两点令人瞩目。前者既越来越扩大信息服务业的活动领域,又对各种服务业的业务革新或效率提高作出贡献。后者指在今后的经济中,信息(软件)将比物质(硬件)更拥有主导权。由于这种变化,历来是“产业后援”的服务业可能成为产业的“主角”。

作为今后有前途的行业,一方面,首先逐渐扩大员工派遣业务的合适对象,另一方面,处于剧烈竞争环境的企业要积极谋求发展。这一业务职能外部化的设想,是极有发展前途的。若推行行政改革的话,消防、救护、福利、邮政等公共服务行业有可能被托付于民间团体。信息处理也是一种业务职能外部化的形式,但企业经营中针对市场的经营方法和设想越来越重要,而促进信息技术革新和电气通讯领域的竞争,将提高业务的效率,所以今后将进一步发展。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以软件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产业今后很有前途,其中信息网络的设计、建造等与网络关联的业务尤为引人注目。由于企业活动高度复杂化,对提供信息和进行咨询的需求今后不会减少,国际互联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提供手段的多样化,将有益于市场的扩大。同气象、环境、知识产权和技术信息有关的产业很有前途。

四、生物工程领域

表4 生物工程产业

就业 目前3万人

2010年 15万人

市场 目前1兆日元 2010年 10兆日元

根据《日经生物工程年鉴》统计:1996年生物工程商品市场为 6552亿日元,其中遗传因子方面的产品约4891亿日元,占3/4。但与10年前生物工程热时相比,生物工程产业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第一,将生物工程仅作为物质生产技术,同有关生命的科学区别开来已经是不可能的。可以从完全解析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克隆羊、克隆猴和人类遗传因子信息的人类染色体组,以及正用于实践的遗传因子治疗等典型例子看出。目前生物工程的应用以药品生产的医疗领域为中心(约占全部市场的2/3),21世纪将重在超出药品生产的范围进入生物工程医疗领域。生物工程医疗领域的应用,要确保单个生命体的研究和对人类的适用方面安全可靠的科学基础,制定有关伦理性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规则,以及产业化章程,诸如此类应该研究的问题很多。不然,日本的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恐怕将落后于其他国家。

第二,是利用遗传因子生产食品的普及化。厚生省已表示允许利用遗传因子生产的农产品进口,今年起农林水产省也考虑这一问题。然而,利用这些原料的厂商不愿公开产品原料的使用情况,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也抱有疑虑。日本不提高自给率并对高价格有思想准备的话,将来就不可避免会普及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的食品。假如考虑到21世纪全球粮食需求情况,人类发展遗传因子食品更是不可避免。

当务之急是制定信息公开化的规章制度。这一方面日本企业大大落后于美国。在放宽限制前,日本的产业化制度迟迟未确立。必须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建立企业公开有关信息以及PR(企业报告)的制度,从而使消费者基于正确的认识和站在现实性的立场上作出判断,否则弄不好消费者的餐桌上只有进口的遗传因子食品,而国内却不扶植与生物工程相关的产业。生物工程作为我们身边的技术正逐渐被开发利用。若上述课题得以解决的话,估计今后年增率为将近10%。

五、宇宙航空领域

表5 宇航产业

就业 目前8万人

2010年 14万人

市场 目前4兆日元 2010年 8兆日元

宇宙航空产业是全球关注的领域,日本首先必须重视亚洲市场。至2010年航空客货运输的需求,亚太地区估计将以平均8%(日本为5%)以上的速度迅速扩大市场。1996年至2010年将有5000架新的民航客机交付使用,仅中国同期就有1500架民航客机的需求,倘若包括机场、航空管理设施的现代化更新以及军用飞机,估计市场规模将需30兆日元。此外,航空业和直升飞机等一般航空事业也将随着各国限制的放宽,而出现较高的增长,至2000年中国估计增长60%。在亚洲,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正在积极推进各自的飞机制造业。在今后的飞机开发方面,欧美、俄罗斯的国际共同开发体制将更受到重视,日本也将起重要作用。在亚洲的机场、航空管制的新建和更新中,也有新机场建设和新航空管制系统“FANS”引进计划,从而形成巨大市场。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新机场计划是数兆日元规模的项目。

在亚洲的宇宙领域,日本居主导地位,借助H—2火箭发射商业卫星。在发展卫星广播、通讯服务、遥感技术等宇宙商务的同时,也期望能在称为宇宙空间站、宇宙物质(如探测小行星等)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发展。

六、新能源领域

表6 新能源产业

就业 目前4万人 2010年13万人

市场 目前2兆日元

2010年7兆日元

1997年12月京都将举行“气候变动结构条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

从世界范围看,今后将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法律制约,尤其是加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须在抑制煤炭燃料使用量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对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为了确保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引用新能源以及促进节约能源的必要性愈来愈显示出来。由于强化环境法规将推荐节约能源的建筑等,从而产生各种商业机遇。

所谓新能源是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燃烧发热和污水发热等“热再生利用型能源”,以及混合热发电和燃料电池等“传统能源的新利用”等的总称。这些新能源即便无法全部取代煤炭燃料,但在资源匮乏的日本的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上,无疑将带来正面效应。政府正把一次能源中新能源所占的比例,从1992年的1.2%, 提高到2000年的2%,2010年的3%。即使以相等苛刻的条件和价格向普通电气业者出售电力为前提来测算,预计2010年将达到88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其中,太阳能发电为604亿日元,风力发电为131 亿日元, 物利用发电为2803亿日元,混合热发电为4389亿日元,燃料电池为934日元, 倘若加上与新的市场规模能源相关的机器供给、设计、安装、咨询等附带产业,其市场就更广阔。利用这些新能源,促进能源节约,不但涉及能源政策,而且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们同被认为与今后将飞速发民的环境产业相得益彰,很可能成为21世纪新产业中的支柱。

七、人才领域

表7 人才产业

就业 目前6万人2010年 11万人

市场 目前2兆日元 2010年

4兆日元

根据产业结构审议会的阐述,人才产业包括派遣业、有偿职业介绍业、人才培育业。尤其是人才派遣业,其形成主要由于企业事务的外部化。因此,业务的外部化是今后这一领域的关键。

这些业种中,人才派遣业和有偿职业介绍业是传统行业,交易的对象是人。在劳动力买卖方之间所具有的信息收集能力、财务等许多方面,交涉双方地位相差悬殊,买方易占优势。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就业形式和劳动方式多样化,以往规则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人才培育产业为了适应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大幅度变化,正在谋求产业间人才的再分配,包括人才流动的人才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人才派遣事业,中央职业稳定审议会应在年内提出一个基本方向,即自由化关键在于能否定夺如何处理交涉双方的地位差别,如何保护相对的弱者等保持平衡的内容。此外,对人才培育产业虽说没有提出特别的限制,但就能力开发进行了挥讨,将通过目前企业的补助金制度改为直接付给个人的制度。这样,将来与人才相关的领域在市场规模上谋求扩大的因素很多,但据产业结构审议会的预测,就业规模的增长将大大超出市场规模的增长,就业中传统的如企业内部的工作外部化的部分将扩大。换言之,改变传统就业的因素越来越强。

八、住宅领域

表8 住宅产业

就业

目前3万人 2010年9万人

市场

目前1兆日元

2010年4兆日元

1997年3 月推出了以促进城市居住和经济活力为目的的放宽容积率限制等措施。第一,创设“促进城市中心高层居住区”。其一,在三大都市圈和地方城市,设立城市中心高层居住区,将建筑的住宅比率从目前的400%容积率,提高到最大限度的600%。其二,废除限制建筑物高度的采光规定,放宽斜线照射限制。

第二,除公共部分的容积率外,可能利用的容积率将提高到目前的1.2倍。

第三,设立按建筑用地规模进行综合设计制度,确定东京都7 号环线内等空地比率,可从原来确定的600%提高到800%。建设省推行了一系列放宽措施,取得的成效是公寓价格下降二至三成,并计划三大都市圈要在10年内新增多、高层住宅15万户。

九、生活文化领域

表9 生活文化产业

就业目前220万人2010年 355万人

市场目前20兆日元

2010年 43兆日元

生活文化产业是指不仅提供有机能和性能的“物质产品”,而且提供丰富生活的“精神产品”的产业。基于物质社会的成熟,近年来消费者开始构建以自己为主体的生活,向自己挑战。这样的消费者区别于以往随大流的消费者,他们被称为追求生活文化充实的生活者。这些人追求的是生活的全面丰富和充实。由于日元的升值,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选择商品和服务,要满足当代人生多样化的需求,也就要重新考虑商品服务的选择标准。

从产业方面看,历来决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是大众消费。供给者要满足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是很困难的,只能使商品服务向多样化、多功能化和高级精品化发展。

与追求满足个人生活方式的欧美企业比较,日本国内缺乏有魄力的大企业,这正成为阻碍企业创造追求新生活文化的巨大障碍。历来,企业都是致力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形成了彼此的差距,这是经济性的追求,未必适应市民的需求,今后必须从生活方式中捕捉所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核算其市场规模并预测各个产业的经济增长力。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的预测,若从市场规模和增长率看,1995年市场规模最大的首推餐饮业,为35兆日元,但2005年至2010年,以个人为对象的服务业(如理发、美容、维生素、化妆品、洗涤行业等,2010年的预测规模为60兆日元),以家庭这对象的行业(如住宅、家具、家政服务、保险、室内装璜和照明等,2010年约达53兆日元),它们将与餐饮业并驾齐驱,甚至超过餐饮业的增长,教育产业、体育产业、娱乐和交通产业也将呈扩大的趋势。

十、新制造技术领域

表10 新制造产业

就业目前73万人

2010年 155万人

市场目前14兆日元 2010年 41兆日元

制造业基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科学进步联带推动下的技术革新,引进了产业革命以来从未间断的新制造技术。迄今,积极引进新制造技术的日本制造业也必须致力于面向21世纪的革新。许多国家都把制造业视为国力的源泉之一,而力图强化之。然而以制造业立国的日本今天却为产业空洞化和后继乏人而烦恼。

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市场和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正推行制造技术的强化政策,设立工业大学和自动化研究所等。欧美各国也在制定保证质量、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的国际标准,推进工厂设备硬、软件网络的通用化。

迄今为止,日本的制造技术一直被积极用于适合时代要求的自动化、省力化、全面质量管理和节约能源及环境政策方面。在世界上始终享有最高水准的评价。但现在却面临着由于国内需求不足、产业空洞而发生的设备投资降温以及年青人脱离制造业等问题。大学机械工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会操作工作机器的人很多。

放宽新制造技术领域的限制,关键是放宽三大都市圈内新设、增设工厂的限制和信息能源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强化国际规则的制约,尤其必须与国际标准(ISO)接轨。 如果不能达到有关包括产品责任(PL)的质量保证的国际规定(ISO)9000条款, 以及达到企业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条款的规定,今后将不允许再向欧美出口。

今后,跨入成熟时代的日本,被夹在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欧美和在制造技术上以赶超日本为目标的亚洲中间,日本从何处寻找自身的存在价值?这个问题显得重要起来。答案之一是要奠定日本作为基础性制造技术发源地的地位。首先是新材料技术。日本企业在材料设计技术制造开发能力,军用技术转民用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今后在新材料领域,可望继续成为世界的先导。

其次是零件开发技术。日本的超精细加工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等是出类拔萃的,将来可望与微型技术结合起来。与工程相关的技术是日本所擅长的,可以引进虚拟现实的遥控操作工厂和反向工程技术等,即一反“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的制造程序,反向地进行“回收——分解——选别——再生利用——生产”。

摘自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997年4月23日

注释:

〔1〕十大领域指:流通与物流领域、环境领域、产业服务领域、生物工程领域、航空宇宙领域、新能源领域、人才领域、住宅领域、生活文化领域、新制造技术领域。

郭洁敏译

XX郭洁敏

标签:;  ;  ;  

新增长的十个领域--2010年的未来_日本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