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论文_许淼淼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论文_许淼淼

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中学 322000

党的十八大已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也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发展素质教育”,为响应党的号召,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部于 2017 年底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2017 新课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的四个主要的核心素养,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四种核心素养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是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一、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信息意识培养

信息意识是最基础的一个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的信息意识强调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如何将“获取信息”环节加入到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有积极性地去进行解答或者创设一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分析其中的信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选择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也学会使用检索工具。笔者认为在对信息意识类的内容进行设计时,可考虑选择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学生也容易接受。

例如,在设计《我的旅行计划》中,笔者通过设置任务“制定旅行计划书”,让学生通过分析任务,确定获取信息的手段,通过对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比,采取最佳方案,不仅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意识,也提高了其对信息的识别力和判断力。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根据任务要求有意识地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再通过同伴的讨论,分享信息,完善信息,最终完成旅行计划书的制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基于探究式教学的计算思维培养

计算思维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2年黄崇福教授的博士论文中,其论文中给出的定义为:“计算思维就是思维过程或功能的计算模拟方法论,其研究的目的是提供适当的方法,是人们能够借助现代和将来的计算机,逐步达到人工智能的较高目标。” 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国内外计算机界和计算机教育界的重视,一直到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ACM期刊上发表了关于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文章,才引起了国内外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她认为计算思维不仅是属于计算机科学家的能力,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所以除了读、写、算,我们应该给学生加入计算思维的能力。

而计算思维是这四个核心素养的重点,计算思维强调的是能够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计算机解决问题都是按照既定的算法或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处理,且每一类问题都有相对应的算法,不同的程序也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而设计的。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就要考虑如何将问题清楚地展示出来。故在面向计算思维这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案例教学模式来培养计算思维。

程序设计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对《算法及表示》这一节内容进行处理时,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与方法的训练,通过《口算比赛》小游戏,进行探究式教学。案例:丁丁想使用 VB 编写一个口算的练习测试小程序,点按钮自动产生两个1000 以内的正整数相加的算法,同时60秒倒计时开始,当在文本框中输入答案,并按下回车后,程序自动将算式、答案以及判断结果在 list1 控件中输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倒计时结束后,显示答对的题数。

通过这个综合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的综合能力,体现核心素养视域下计算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的特征。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前提就是“数字化”环境,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需要在数字化环境下,运用一个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软件工具或程序,在学习的同时,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能够自己运用软件工具或者系统程序进行作品的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在处理《数据的加工与处理》这节内容时,我们知道空气质量与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如何获取空气质量数据、明确空气的污染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是每个学生都关心的问题,故我以“获取空气质量数据,引领健康生活”为项目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感受数据,共享信息,掌握知识,深入理解数据、信息、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搜集各种类型的数据,体会数据编码的作用,知道数字设备处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的优势,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表达作品。将项目目标逐渐细化成一个个具体化的小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在该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四、基于情境教学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社会责任进行了内涵表述,要求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在涉及到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创设情境、或者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或是组织学生就某个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在具体的事件或是问题的辩论中,使学生能够具体地感受到信息责任意识的重要程度,也有能分辨信息的良莠的能力。在处理《网络信息安全》这节内容时,创设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以此警示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信息防护意识,主动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培养数据保护意识,并以“扬州金融盗窃案”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信息法规和信息伦理道德的相关要求并自觉遵守,在对信息安全主题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辩证思维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结论的技能,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

最后,笔者认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既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长期探索研究的新课题。要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每一节课落实到学生身上,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的不断分析、探索、修正和完善。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娜 De Se Co 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2]李艺 钟柏昌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6,(4):5-10。

[3]任友群 黄荣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论文作者:许淼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论文_许淼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