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_物流规划论文

物流园区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预测论文,物流园区论文,物流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3.10.001

1 引言

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基本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体系,不能为物流系统和物流园规划提供足够的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导致我国物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重复建设、设施雍余、服务瓶颈等等[1]。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物流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规划要有适度超前性,物流园区的规划规模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持续发展;但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发展需求来说,规划规模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投资浪费和物流资源闲置,也会给以后的经营运作埋下隐患[2]。而确定物流园区规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该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借助于定性和定量的预测方法,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对于物流能力供给的需求强度,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引导投资有目的地进入物流园区服务领域,将有利于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改进物流供给系统,减少资源浪费。

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都知道物流需求的重要性,但要确定它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缺乏基础数据。没有物流园区吸引范围内物流量的历史数据,或数据不全、不系统,无法进行预测。

②对物流园区吸引范围进行O—D现场调查非常困难[3]。

由于这些困难,有些规划在做物流需求预测时,把物流园区处在的经济区内的物流量作为该园区的物流量,以此来进行预测。众所周知,这个量只是这个物流园区所处的经济区的物流需求总量,并不是这个物流园区实际的有效物流需求量。因此,有必要使用新的方法来确定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

2 方法论述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

2.1 “宏观法”

“宏观法”是从宏观着手来解决微观(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从预测全社会物流总量自上而下分解到预测园区物流量。其公式如下:

为该物流园区承担的物流量在所有物流园区承担的物流量中的比例。

该方法的步骤是:

①确定。全社会物流量的预测可以采取很多定性和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如时间序列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弹性系数法预测法、灰色系统预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组合预测法。如果全社会物流量的历史数据比较全面,可用时间序列法进行预测。若数据不是太全面,最常见的方法是构建全社会物流量与GDP的相关函数,通过预测GDP的未来值得到与之相关的全社会物流量

②确定为预测规划目标年份第三方物流(3PL)市场占全社会物流市场的比例。第三方物流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出现以来发展迅速,3PL完成的物流量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已较大,详见表1[2]。

对于我国,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估计为20%。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值相差较大,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大,而在内地,较小。因此,不同地方的物流园区取值要调查了解当地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比较精确的方法是通过对物流园区所在经济区内的典型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得到在规划目标年份这些企业愿意外包物流量的比例。比较粗略的方法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如取25%;在内陆地区,≥20%,如取18%。

③确定为规划目标年份3PL通过物流园区发生的物流量占3PL全部物流量的比例。物流具有规模经济,因此,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物流量处理经过物流园区来完成。例如德国许多城市物流量中的60%以上是由“货运村”(相当于物流园区)完成的。经济总量越大,市场化程度高,越大,反之越小。要决定值,可以采用类比法。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可以取30%~60%。要预测的规划目标年份越远,可取越大,可取到60%~80%。

④确定为该物流园区承担的物流量在所有物流园区承担的物流量中的比例。在某个经济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流园区。这些园区将“瓜分”整个区域进入园区的物流量。为了计算,可对这些物流园区进行竞争力分析,以确定该园区在所有园区中“瓜分”的量。可以从市场实力、技术实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构建竞争比例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3]。

2.2 “市场法”

“市场法”是根据物流园区的定位及“市场能力”来获取相关行业经过该园区处理的物流量。其公式如下:

该方法的步骤是:

①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选取目标市场。可使用STP市场定位工具(STP是英文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营销术语的首字组合,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首先进行细分市场,对每个细分的子市场进行描述;然后选择目标市场,即评估每个子市场的吸引力,选择合适的目标细分市场;最后进行定位,即为所选定的目标细分市场确定可能的选择,针对每个目标细分市场选定最合适的定位,选取M个目标市场。

②分别确定每个目标市场的物流总需求。可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某个目标市场的物流总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为预测规划目标年份的第i个目标市场的物流需求量

③确定每个目标市场的适区系数,也就是进入园区处理的系数。

3 方法比较及适用范围

宏观法与市场法各有优劣,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①从预测操作的简易程度来说,宏观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基础数据容易获取,往往只需要比较宏观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可以从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中获取。

②从预测的误差程度来说,市场法预测误差较小。宏观法中各种系数较多,确定时较难准确估计,因而造成预测结果误差较大。而市场法中只有一个系数,并且预测的市场比较明确,因而预测结果误差相对较小。

③从预测的实用性来说,由于市场法目标市场明确,预测得到的结果更有实用性,而宏观法得到的是一个笼统市场预测的结果,实用性相对要差些。

因此,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宏观法适用于基础数据不多,希望能较快知道预测的大概数量,即有个笼统的总量“印象”时的情况。市场法适用于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基础数据较为完善,希望能得到主要产品的物流需求时的情况。

4 结束语

在实践的预测工作中,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①常常是政府划定一块地,在这块地上进行物流园区的规划和修建。因此,许多情况下,需求预测是围绕着这块地能容纳的物流处理量来“确定”。这种方法常常比喻为“比着框来找鸡蛋”,而真正忽略了“鸡蛋”的真正数量,容易造成园区的空置。因此,应该“比着鸡蛋来找框”,才能提高园区的使用效益。

②关于预测的数理方法、预测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一个高度,但是在针对具体对象的预测方法还有待提高。例如对物流园区的需求预测,其预测方法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③物流统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在实际预测中,最头疼的就是物流基础数据的缺乏,只有绞尽脑汁从相关数据着手来分析和预测,但这样做加大了预测的误差。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统计体系。

标签:;  

物流园区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_物流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