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基础建设逐渐增多,人们对建筑物规模、用料、造型的要求逐渐提高。虽然从古至今优秀建筑物很多,但是概念性建筑物是21世纪新兴的。所以建筑设计创新和可拓性思维的研究,有利于当代建筑设计者结合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建筑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种发展的发环境下得到稳步的提升。本文对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进行详细地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模式;可拓思维
一、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1.是建筑事业进步最基本的保障
建筑事业如果想稳步发展,单纯的传统不变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是不行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事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设计的不断创新。只有建筑物的创新设计和科学施工,才能将经济效益拉动起来。建筑设计的不断创新,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时,能够全面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将思维用于创新和创造力上。随着建筑设计的创新,我国的建筑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建筑造型还是建筑设计都体现现代化的气息。使得现代建筑物必须在继承传统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
2.对我国建筑创新模式具有直接帮助
设计方面的突破点很大程度上需要可拓思维模式的支撑,此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大体框架的设计,及建筑物整体标准的达标,此思维方式的渗透可以保证建筑物与计划中的目标形成一致,有效的节约成本。
二、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使用可拓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
1.建筑设计方式改进原则
在设计方式上,存在的联系性指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创新时,兼顾到建筑结构每个环节的联系,从而让设计创新方案的执行得到最好的效果。其中,构成性主要指在各种关系的影响下,要集中各项因素,以实现建筑结构各部分间的有效整合,从而让建筑的各部分可以以科学有效的状态集中起来。
最优化和动态化原则,即全面兼顾到建筑结构每个部分的功能,以使之可以有效综合,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以设计出最具特色的建筑物。动态化是指全面了解建筑结构所处的空间,仔细分析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建筑设计创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综合和整体性,是指在确定建筑结构历史发展、因素与功能的条件下,整合各项因素,由此提升创新设计质量。整体性主要指分析建筑设计的每个功能部分,由此让各部分可以实现更加密切的联系,从而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创新的科学性与标准性。
2.建筑设计模式革新原则
在创新设计模式上,设计师要从基本原则方面实现优化管理,即组成变异和外表变异。组成变异指在工程创新设计中采取可拓思维模式时,充分使用各种状态的材料,如施加在外表的镶嵌,从而让建筑结构外表表现出破碎状态。针对差异性很的材料,能够采取叠加方法让建筑结构表面体现出层次性。
另外,还能够采取光纤折射原理,通过进行色彩鲜明比较,为建筑结构加入空间感。而外表变异主要指采取可拓思维形式,让建筑外表给用户以感官上的冲击。具体的能采取轻薄透明的原材料,或采用质感对比明显的变异材料和轻质部件,让建筑结构的设计创新具备渗透性和层次性,从而达到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3.稳定性原则
建筑设计创新和以往的工作存在不同,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殊条件及部分限制性影响要素,均需妥善处理,若完全根据理论模式进行,既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议在工程创新设计时遵循稳定性、可操作性原则。首先,建筑设计创新方式要对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充分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要兼顾到市场需求。比如,民建工程的创新设计中,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一定要引入创新设计体系之中,如此方可更好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可拓性思维
可拓性思维的四个思维模式分别为:传导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建筑设计的创新和这四种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1.传导思维模式
传导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创新相结合,来处理建筑设计中出现的一系列传导性问题。传导性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古代建筑物中,故宫皇城的建造就很好地利用了多级传导的问题。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宜家。去宜家进行过购物的人,对宜家都会有一个较为满意的评价。这是因为,宜家采用全自助购物方式,你可以在不同的样板房装饰之间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家装。累了没关系,有大床有沙发。喜欢的东西只需要记下货号便可以到仓库自取。无论是否处于用餐时间,宜家餐厅总会有可口的食物。宜家还采用送货到家模式,减轻了购物者的负担。宜家从进门到离开,采用了一系列传导性的效应。使宜家在众多家居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建筑物设计中充分利用传导思维模式,将不良效应降低到最小,并且将良好效应的影响扩散到最大化。
所以,采取哪种变换模式来满足工程视野开阔和更多光照需求是值得研究的。基于传导思维方式,借助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来处理各种问题。在使用传导思维方式时,有的研究专家任务传导转变将在建筑投用后收到干扰,从而形成二次传导转变等负效应。鉴于此,工程创新设计者要把寻求空间转变视为设计管理目标,采取实体转变传导实现优化。
2.逆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模式是可拓性思维模式的关键部分。其具有“不破不立”的典型特点。逆向思维模式旨在打破建筑设计者原有的传统定向思维模式。摆脱思考事物的逻辑性,使建筑设计者从一个全新的领域去思考问题。打破原有思维方式,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碰撞模式,给建筑物注有一种新的活力。这种模式的产生旨在从事物的反面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找到全新的思维领域,以超常的构思去建筑设计充满活力的建筑物。比萨斜塔,卢浮宫都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建筑物。卢浮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物的代表。它具有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卢浮宫的外形奇特,像一个巨大的手掌。美术馆与翼楼之间采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
3.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模式是一种先发散、后收敛的思维方式。它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而菱形思维按照发散收敛次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一级菱形思维和多级菱形思维。一级菱形思维的模式为发散——收敛。多级菱形思维的模式为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过程。菱形思维模式,简而言之,是将创新过程中的一系列要素进行发散处理,使之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再运用收敛的方法,从众多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菱形思维的运用往往伴随着逆向思维、共轭思维、传导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4.共轭思维模式
可拓学理论表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正负、软硬、潜显、虚实这几部分。这四部分通过不断的变换使人们对事物熟识并且认识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换,了解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最实质的要求并且做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建筑的形成,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共轭思维的应用有助于设计者对各类事物本身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结语
建筑设计本身是复杂的工作,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麻烦及矛盾,阻碍着创新的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进行创新,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积极拓展思维,从全新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问题分析,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式。只有思维上得到拓展,才能更好进行建筑创新,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波.解读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材与装饰,2017(29): 118-119.
[2]王忠.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思维模式的运用解析[J].居业,2017(12): 50+52.
[3]贾皓.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3): 29-30.
论文作者:宁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 思维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论文; 菱形论文; 思维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