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论文_张茜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论文_张茜

摘要: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弱电传统上的设计,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先进,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和实际情况做了对比后,我们发现智能化弱电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智能化弱电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要求,希望对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尽快适应我国的国情有所帮助。

关键词:结构化综合布线;弱电设计;智能化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方向,虽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也标志着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已经成为了在建筑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都按照国际最高住宅标准,来对我们的住宅进行布防,但是却非常有必要让我们的住宅,适应国际化智能建筑的布防条件。

1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基本思路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关键是系统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反映在整幢楼或整个小区,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每一住户单元。任何一种集成都要求各系统、各设备有开放的通信协议,在大家认同的标准下进行通讯及控制,系统集成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优方案,将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等有机的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中。作为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人员,我们所必需解决的问题是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广泛适应的走线条件。在此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首先,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哪怕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也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传统布线,没有统一的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且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其次,结构化综合布线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同时结构化综合布线线缆还可以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所具备的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涉及到的各个弱电系统,可以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平台。而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建筑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的设备,固定性高,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尤其对于固定建筑物而言,这些系统的设备一旦选定,频繁更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大,所以这些弱电系统还是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甚至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亦无不可。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达到的是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数据集成,因为这在智能建筑信息化系统中有着很不一般的意义,智能建筑弱电控制系统对整幢建筑的机电设备始终进行着监控,与此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及信息管理服务都需要弱电控制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所以弱电控制系统集成应以信息数据集成为主要的方向。

2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存在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要使这些电子设备和系统能互不干扰的正常工作,达到彼此兼容的状态,就要在设计阶段处理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分析。

1)对于弱电系统设备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设备的抗干扰措施。①要求弱电设备的外壳、机柜等采用金属材料,如为塑料外壳应在其内喷涂一层金属膜作为屏蔽层,以达到设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要求。②可多采用多层电路板,以减少引线,布线时尽量短且粗,以减小环路电阻,从而减小电路板中的相互电磁干扰,这样就在设备的电路设计上实现了抗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在弱电信号回路尽量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线路中尽可能避免使用插接件,多采用数字信号,少用模拟信号,线路在敷设时用单独弱电井以便与电力线路隔离开,这样就达到了设备信号回路设计的抗干扰。

2)在弱电设计中应注意考虑系统接地问题。接地对高频设备和系统来说是为电流流回源提供低阻抗路径,在满足电磁兼容性上可划分为雷电接地、安全接地和EMC接地,且共用同一系统,整个系统接地电阻应达到1欧以下。安全接地与雷电接地按规定进行,EMC接地则包括系统接地、设备接地和屏蔽接地等,同时要组成等电位接地网络。

3)传导干扰的控制问题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手段是采用电磁干扰滤波器,包括电源线滤波器和信号线滤波器。电源线滤波器以较小衰减把50Hz、400Hz和直流等电源功率传输到设备上,同时能大大衰减经电源传人的电磁干扰信号,保护设备免受损害。信号线滤波器则允许有用信号以较小的衰减通过,同时能大大衰减杂波干扰信号。从而达到了控制传导干扰的目的。

3布防线的调整

智能建筑对于布防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想让现有的传统弱电设计能够适应,智能化弱电设计对线路的基本要求,就必须对现有的布防线进行调整,基于这点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布防线进行如下调整:

对小区内的供配电监控、计算机网络、电视、保安、电话等中心机房或者进线机房进行集中的改造,把所有的这些传统的弱电系统尽量都集中在一个区,一方面是为了以后改造的方便进行,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以后将这个区域,升级改造成为系统集成的中央控制室。

1)对整栋楼房内的同级间的系统的层间接线箱、竖线槽、以及管线进行从新布置,使其集中正在一起,设置于同一个区域或者同于电气竖井中,方便将来对其进行系统集成干线的子系统的以及设备间或者管理子系统。

2)为了以后可以随时对传统的建筑弱电系统进行改造,可以把电话、电视分支器布置、三表远传、计算机网络、保安等系统户内外线路转接,安装到每个居住的单元户的外顶板下,在这里可以明装一个综合接线箱,来方便对线路进行管理,同时也要注意预留一些扩展空间,为今后如果需要进行单元系统的,控制配线集成设备的改造提供方便。

3)要求对每户配备的电箱的箱体进行加大处理,同时对户配电箱和综合接线箱之间,加装设备总监控线路预留管以及电源预留管。

4)各单元户内的安保、三表远传、以及电视等管线仍旧按照原来预留管线的预留计划进行预留,而单元户内的电话、计算机网络的管线,需要进行改造管线的升级预留,防治以后智能化管线空间不足。

5)最好是应用线槽走线的方式,按照传统管线设计要求,对层间各系统接线箱以及综合接线箱进行管线预留。

6)消防监控报警系统必须独立安装,按照国家行业管理规定单独设置警报管线,通过主机接口向系统集成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

7)现有的传统弱电设计经过调整后,虽然还是比不上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但是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智能建筑的走线条件,能够适应系统集成供应商的提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智能建筑弱电的设计,如果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或者智能建筑弱电的设计,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的话,那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智能化住宅的功能是在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中逐渐在建筑上应用的。这就使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同时智能化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也是必须被考虑到的。这就要求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必须与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为以后的智能化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侨.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J]. 科学与财富, 2017(8).

[2]孙丽春.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5(22).

[3]吴桂玲.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和实际情况的结合[J]. 商品与质量, 2016(28).

[4]薛奇琨.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和实际情况的结合[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10).

论文作者:张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论文_张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