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衰退的特点及政策取向_产业转移论文

中国产业衰退的特点及政策取向_产业转移论文

我国产业衰退的特点及其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萧条或衰退现象是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运行过程中的常态,它是由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基本变化规律所决定的。可以说任何产业或迟或早都会发生这种现象。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壮大和成熟、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世界石油危机的打击和产业相对经济优势的逐渐消失,传统产业部门如纺织、采掘、钢铁、机械、化工等纷纷陷入萧条和衰退之中。迫使这些国家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整治工作。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和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以原有消费结构和层次为基础的传统产业一时很难适应。同时,以满足新的消费结构和层次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传统产业昔日的经济优势日益衰减和消失。另外,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的调整及其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产业受保护和优惠的程度,使其发展机会和条件受到约束和限制。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致使目前我国许多传统产业部门如纺织、采掘、钢铁、传统化工、传统机械等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萧条和衰退问题。目前在这些部门中,纷纷出现生产滑坡、产品滞销、效益低下等问题。据统计,从1990—1994年,煤炭、石油、机械、纺织、化工几个部门的亏损额占我国全部工业亏损额的比重平均为60%多,其中以煤炭、石油、纺织部门的问题最为严重。目前我国传统产业的萧条或衰退问题已构成这些部门和我国某些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使它们的经济状况处于不景气和萎缩之中,由此正在或将会引发许多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尽快改造与整治传统产业,迅速解决其萧条或衰退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了把传统衰退产业的改造和整治工作做好,我们应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作法和经验,迅速制定出改造和整治我国传统产业的方针和政策。

然而,在借鉴其他国家改造和整治衰退产业的经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我国产业衰退问题的特殊性。首先,我国的产业衰退是“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西方国家产业萧条或衰退的一般经历看,它们基本上是“结构性”的萧条,即产业萧条或衰退主要是由产业发展变化规律、消费结构和层次变化以及产业相对经济优势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它们与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及其机制等“制度性”因素基本无关。对这些国家来说,解决产业萧条和衰退问题只是一个单纯的改造、援助和整治问题,而没有或基本没有制度创新与变迁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产业萧条和衰退问题则是“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合理的企业制度,政企不分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地存在着,企业办社会和企业社会负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和非合理决策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些因素构成我国传统产业生产衰退和效益滑坡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产业衰退问题同时表现为地区问题。这点在一般国家中是不多见的。在一般国家,产业衰退问题主要涉及产业本身的运行问题,与地区发展及地区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然而,我国则有所不同,由于实行较为特殊的工业发展战略,使我国传统产业较为密集的分布于老工业基地内。传统产业的萧条和衰退,使老工业基地普遍陷入不景气状态之中。这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较差。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经济正常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引发了老工业基地与新开发地区之间的经济摩擦和矛盾,从而影响地区之间正常的经济关系,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再次,我国产业衰退问题发生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为低下的发展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产业普遍萧条和衰退发生在六七十年代,而这些国家在这个时期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5000美元以上的水平,这为它们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整治奠定了良好和雄厚的财力基础。而我国则有所不同,我国传统产业衰退问题发生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为低下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过400——500美元的水平,这使得我国在改造、援助传统产业时遇到资金上的巨大困扰。最后,我国产业衰退问题所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将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产业萧条和衰退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大量的失业问题,这是在一般国家都会发生的现象。但在我国所不同的是,由于长期实行“高就业、低工资、低效率”的就业制度和政策,使我国在职“隐蔽性失业”的数量和规模非常庞大,因而由产业萧条和衰退所产生的失业人数会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加上我国已经存在的大量失业人员,使我国的失业问题显得十分严重,最终导致和滋生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产业的萧条和衰退问题除了在原因和运行机理方面与其他国家具有共性外,更大程度上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我们在制定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和援助政策时,要更多地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经验。

我认为我国改造、援助和整治传统产业应坚持以下几个政策取向:一是改造与改革同时并举。考虑我国产业萧条和衰退问题由“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状况,解决它必须采取改造和改革同时并举的政策。对于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产业萧条和衰退问题主要应通过改造政策来解决。具体讲应包括调整、重新配置传统产业过剩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技术的开发和更新换代,加强对失业职工的培训和安置,优化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和配套设施、条件等内容。而对于由“制度性”因素引起的产业萧条和衰退问题主要应通过改革,即促进制度创新和变迁政策来解决。其主要包括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消除政企不分、政府行政干预等痼疾,不断完善和发展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力量对企业的引导和约束等。二是产业改造与区域整治相结合。鉴于我国产业衰退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地区问题的现实,在解决产业衰退问题时,必须将其与发展区域经济、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结合起来考虑。在我国目前老工业基地与新开发地区经济差距已很明显,经济摩擦和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通过改造、整治传统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不影响“效率”原则和其他发展条件与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国家应将投资首先向改造、整治传统产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倾斜;同时在税收、信贷、原料供给、产品提供、收益分配等诸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鼓励三资企业、独资企业、私人企业等企业实体到老工业基地投资设厂,以促使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发展;改善该区域的投资环境和各种基础设施与条件,为吸引外资和各种资金的进入提供保障。三是循序渐进、逐次推进。如上所述,我国产业衰退问题一方面发生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还较为低下的状况下,另一方面我国产业衰退问题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衰退产业的改造与振兴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逐次推进的原则。具体讲,就是对现有衰退产业进行排序,分期分批地改造与整治,每个时期集中力量解决好几个衰退产业的问题。为了使拟改造的传统产业的排序更趋合理化,需要依据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效率和效益原则。经济效率和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改造和振兴传统衰退产业同样也不例外。按照效率原则,在对现有衰退产业进行排序过程中,首先应选择那些改造投入少,改造后能迅速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改造。另外,按照效率原则,在对先行进入改造行列的衰退产业,其改造、援助、保护工作也应注意保护的合理性和适度性。(2)波及效应原则。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带动和波及效应较大的产业应优先进行其改造。发挥它们波及效应大、带动效果明显的优势,通过改造它们,达到较好带动其它产业部门迅速增长和发展,从而增强整个经济活力的目的。(3)适度均衡原则。在不影响效率和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为妥善处理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应首先考虑老工业基地、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衰退产业进行改造和整治。四是以劳动力的安置、转移、配置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原则。在对衰退产业进行改造过程中,必然要解决因其开工不足而大量闲置的资本、劳动力等诸多生产要素转移和再配置问题。但这些生产要素在转移、重新配置过程中,由于受其自身用途的专用性、对新领域或新事业的不适应性,而往往困难重重。其中尤以劳动力要素转移的困难最大。如果在此方面没有适度的补偿和援助,要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顺利转移和重新配置是不可能的。以劳动力为核心实施整个生产要素的转移和再配置,是许多国家在援助衰退产业时常用的方法,比如日本60年代在调整、援助煤炭工业过程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日本政府考虑要想让产煤地区的居民迁向其他地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许多困难,因而实行了将其它工业活动诱导到产煤地区的措施。当时由政府成立的产煤地区振兴事业团负责开发工厂用地,并给前来该地区投资建厂的企业提供优惠的长期贷款条件和其它政策。同时,政府还采取了明确的措施,促进投资企业录用煤矿失业者。煤矿失业者及其子弟在新就业人员中占30%以上的企业,可以得到地区振兴事业团的优惠贷款,其结果是扩大了产煤地区煤矿失业者的就业机会。由于实行了以再配置劳动力为核心的援助改造政策,顺利实现了劳动力职业、行业的转移和再配置,从而带动了其它要素的顺利转移和再配置。我国在调整衰退产业生产要素中,也应抓好劳动力要素调整这个中心。而且,由于我国企业冗员本身就多、劳动者观念陈旧,因而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和再配置时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因此,我们在实施以劳动力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转移过程,更应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才能完成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的转移任务。总之,改造与振兴传统衰退产业是一项难度大、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各方面共同协作,制定全面系统有效的改造和援助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我国衰退产业的整治任务。

标签:;  ;  

中国产业衰退的特点及政策取向_产业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