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日益显著,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本人结合结合农村中初中数学的具体实际,在如何更好实施新课标理念方面,总结出自己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求知欲;学习;情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87-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们在不断的挑战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教学改革,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针对农村中学生特点及我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尝试,现把具体的方法整理了一下: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即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的作用体会不到,较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样大的作用。另外,大部分家长也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针对这一阻碍问题,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他们去参加一些运用知识的活动。给他们讲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数学是较枯燥的一门学科 ,特别是越到高年级后的数学知识越复杂,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没有兴趣,觉得难,不愿意学。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若是教师对他们漠不关心,或是经常批评他们,这会使他们对教师抱有很大的反感,同时就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会产生厌恶,更不愿意学习了。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就差,如果一来就对学习数学更没有信心了。对此类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和鼓励他们,经常指导和帮助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充满自信地去尝试主动学习。
2、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概念法则,学生学起来感觉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书本上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设计故事或游戏,使学生在故事和游戏中快乐学习。如:教师在相反数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写好的卡片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批到与手中数字相反的数做朋友,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把相反数的知识巩固了。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信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好奇心。如:在乘方的教学时,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猜想后,教师再揭晓答案,这时学生会觉得这个答案不可思议,进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弄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乘方极大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
1、教会听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教师应提出听课的要求,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1),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2)、要求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经常强调的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要提醒学生在听时及时记录,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暂的记住和理解,为了便于复习巩固,就要将知识重点记下来,而且要教会学生记笔记,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什么时候该记,什么知识点该记,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3)、学会预习,为听课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时把觉得重点的知识及没有弄懂的问题打上记号,作为上课时要重点听的知识点,预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学后对下节课的知识点基本把握,体会重点、难点,使得听课时有侧重。(4)、多思考多练习。在课堂上做到先思考后回答,认真听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认真回答,抓住一切练习的机会。
2、引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方法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在数学知识讲解时,经常要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途径,然后再综合各条件来解决问题,因此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数学知识都是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提炼归纳出来的,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当学生用这两种思维方法经历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认知过程后,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这是在几何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如同类图形性质的比较,可增强对图形的理解,并使学生对图形性质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联想即是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以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用权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种思维方法相互运用,不断加强学生思维的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问题情景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五、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模式是 “教师教,学生学”,这样的教学法已悄再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转变为“导,”即“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再是 “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用单一的讲授法,而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学会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论文作者:范世忠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