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严重失业的原因及对策_失业率论文

西欧严重失业的原因及对策_失业率论文

西欧严重失业的原因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欧各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成为困扰西欧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难题。目前乃至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欧国家将把解决失业问题作为头等重要大事之一来对待。本文着重对西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与效果作一浅析。

一、西欧失业不断恶化的状况

据欧共体有关部门统计,欧共体12国的失业人数从1989年的1250万增加到1992年的1450万和1993年的1700万,失业率从8.9%上升到9.5%和11%。据估计,1994年的失业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到1800万,失业率将上升到11.5%。在西欧的失业大军中,有一半以上是属于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失业者。失业最为严重的国家是西班牙和爱尔兰,其失业率均超过了20%以上。在欧洲大国中,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失业率正在距10-12%之间不远。北欧国家的失业情况同样严重,素称劳工市场楷模的瑞典的失业向来并不严重。1990年初,其失业率与日本一样为1.5%。而今天官方公布的数字是10%。瑞士和奥地利失业率亦达4.5%和5%,均比10年前高。

二、西欧失业日益恶化的原因

西欧失业人数与日俱增,遍及各行各业,呈不断恶化之势,其主要原因是:

(一)西欧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是造成失业日趋恶化的主导因素。西欧上一周期性经济危机在80年代中期结束后,到80年代后半期,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动下,欧共体国家确定了一项以发展内部市场为目标的经济、贸易、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促进了内部投资的迅速增加和外资的大量流入,使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收到了显著的成效。1984至1989年欧共体12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3%。由于经济增长较快,欧共体的就业率从1987至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1.5%,创造就业机会达850万个。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刺激力已逐步减弱,接踵而来的是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发生两次深重危机,西欧经济开始每况愈下,逐渐步入新的周期性危机。欧共体增长率从1989年的3.5%连续下跌到1990年的2.8%,1991年的1.3%和1992年的1.3%,1993年的-0.5%。至今除英国经济复苏外,欧共体大多数国家仍未摆脱衰退的困扰。连续几年来,随着衰退的日益加深,许多公司、企业因出现巨大的亏损和大批倒闭或被兼并造成大量解雇工人和职员,欧共体的就业增长率逐年递减,估计1991至1994年平均每年减少0.75%,从而导致失业人数逐年大幅增加。

(二)西欧结构性失业是当前失业严重恶化的重要根源。结构性失业是西欧国家长期存在的难题,而当前结构性失业恶化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1)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弱导致刺激经济增长势头减缓。90年代以来,由于欧共体内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已渐告结束,而旧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结构性矛盾愈益变得严重,西欧各国普遍出现的高财政赤字、高利率、货币疲软和汇率波动大等问题相互激长,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在公司、企业合并的浪潮中,新创立的而又能吸收大量过剩劳动力的公司、企业不多,因此,结构性失业又开始成为突出的问题。(2)新科技和高技术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加重了结构性失业趋势。欧共体国家自80年代以来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浪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新科技革命又导致了许多公司、企业和厂家更多地考虑应用新技术,大量裁减工人和职员,以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强竞争力的目的。(3)传统的劳动和低技术密集型工厂、企业向西欧区域外迁移促使结构性失业进一步恶化。近些年来,世界资金流向变化迅速,国际化趋势已大大增强,世界经济和贸易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势头逐步加快,西欧国家为加强其在本区域外的资本和技术输出,已逐渐加快步伐将其传统的劳动和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致使西欧国家劳工市场饱和程度愈益明显,从而又加重了结构性失业的发展趋势。西欧周期性和结构性失业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造成当前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西欧国家长期实行过度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不灵活的劳工市场政策又是导致失业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10年来,欧共体大多数国家实际上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但与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相比,西欧从未出现过大幅增加就业机会的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和加拿大的就业率增长了1倍,而欧共体只增长了10%,且新增加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对此现象,西欧一些经济、社会学家认为,这与西欧多数国家实行“过度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他们指出,尽管西欧国家社会党的政策“已告失败”,但是许多国家的政府仍“留恋其旧的一套”工资、福利制度和政策,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开支,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据统计,目前欧共体12国的福利开支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3%,高于美国(15%)和日本(12%)。随着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这项开支越来越大,致使政府财政赤字也随之扩大,欧共体12国财政赤字已从198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上升到1993年的6.3%。此外,由于社会福利优厚,社会和生产效益相对下降,结果造成失业人数难以大幅度减少。以法国为例,法国拥有一个使政府公共债务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网”,其后果是“国家福利越高,失业就越多”。因而,“当劳工成本上升,劳动时间减少时,也就是向海外转移工厂之时”。法国国民议会主席菲利普·塞甘说:“我们应该在20年前就理解就业机会已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增长不能保证欧洲的充分就业。我们办事的方法已经过时了”。英国财政大臣克拉克也认为,西欧国家的劳工市场政策过于“严酷、死板和昂贵”。规章制度严酷和社会保险支付过高对就业机会产生不良的效果,经济增长“不能医治长期失业的顽疾”。西欧舆论认为,西欧长期失业不断增加的原因不仅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危机所致,而且是长期实行“固定不变和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政策乃至劳工市场存在着残缺不全和不灵活的弊病所致。

三、西欧各国的对策

面对失业的严峻挑战,西欧各国政府试图着手解决失业难题。其对策是:

(一)强调降低利率,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复苏。德国统一后的几年来,耗资巨大,财政赤字迅速膨胀,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通货膨胀随之恶化,德国政府不得不实行高利率的紧缩银根政策,试图通过提高利率,保持德国马克持续坚挺。但是,德国的高利率政策却使欧共体多数国家深受其害。为保持本国货币对德国马克比值不贬值,欧共体其他成员国被迫奉行高利率政策,结果束缚了许多公司、企业等经济部门的扩展,从而导致经济增长转为持续放慢并逐渐陷入旷日持久的危机局面。为此,欧共体其他成员国曾不断对德国施加压力,要求德国实行增加国内税收,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以减轻其他国家所受的损害和刺激经济回升,对减少大量失业的威胁。但德国出于本身利益考虑,始终不愿意改变其高利率政策,从而又导致欧洲货币体系在1992年9月中和1993年8月初连续爆发两次深重的危机,特别是1993年这次危机迫使欧洲汇率机制扩大浮动幅度(从原来上下限2.25%和6%分别调宽到15%和15%),致使汇率机制名存实亡,各国货币也相继变相贬值。自扩大欧洲汇率机制浮动幅度以来,德国不仅无意迅速将其贴现率作出大幅度削减,而且以汇率机制成员国“迅速降低高水平”的利率“不能确保恢复”旧的汇率机制,以“阻止”货币投机风为由,要求其他成员国“不要急于”降低利率。由于德国的阻挠以及其他成员国货币地位脆弱,易受投机风潮的冲击,利率始终难以大幅下降。直到1993年10月底,在欧洲汇率机制国家的强大压力下,同时又是在德国经济衰退的日益深重的压力下,德国联邦银行才降低其贴现率,使汇率机制其他成员国才有了降低利率的喘息机会。但西欧政界和社会舆论强调,只有德国将其贴现率进一步降到4%左右,其他国家的利率才能解除束缚,西欧经济的回升和失业的减少才有希望。

(二)强调提高竞争力是振兴西欧经济和减轻失业的关键。西欧经济、市场学家认为,虽然欧共体内部市场贸易量在最近几年已进一步增大,但其容量毕竟有限,而同时又逐渐丧失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3到1992年期间,欧共体占世界市场的分额从14.4%下降到13.9%,相比之下,美国从11.9%增加到12.2%,日本从8.7%增加到9.2%,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包括日本在内)和地区占世界市场的分额从4.6%上升到8.1%。更为严重的是,欧共体国家由于缺乏进取性的投资资本和墨守成规的公司结构未得到彻底的改革,因此在创立一批能支配下一世纪的高技术工业的大公司方面未能获得显著的成果。西欧国家当前的公司结构不利于把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压力结合起来,无疑会削弱自身的竞争力。其结果是,当生产成本上升失控时,许多公司都出现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下降的情况。西欧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在“最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和支付世界最高的工资的社会里进行经营活动,许多欧洲公司的产品在全球的竞争价格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在过去,它们可以依靠优质来弥补高价格,但是亚洲的制造厂家已把其产品质量提高到足以冲淡欧洲的这种技术优势。因此,他们强调,新的欧洲公司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包含着技术更新、全面的质量管理等因素,否则难以看到欧洲经济的复兴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前景。

(三)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对策。(1)法国政府决定扩张财政开支以支持公司和企业解决失业问题。法国政府已于1993年中期发行了700亿法郎公债,并决定其中拨出350亿法郎用于提前退还企业(涉及240万个企业)增值税款,以支持企业生产活动和解决就业问题。法国总理巴拉迪尔明确表示,政府要用向法国人“借钱同失业作斗争”。预算部长萨尔科齐强调指出,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实施反失业措施以解决好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公司和企业提供帮助,防止公司和企业因财政枯竭而破产。此外,政府还拨出70亿法郎用于地方行政机关对青年人加强就业培训。为此,政府把入学补贴从400法郎提高到1500法郎。与此同时,法国政府还公布了一项创造就业机会的5年计划,其要点是:首先,把社会保险费从雇主身上转移到政府身上,使最低工资收入工人家庭增加1.5倍的收入,以降低雇主的成本和鼓励他们增加雇用劳动力;其次,用全年的同样工作时间来取代39小时的工作周制,目的在于通过允许公司在任何一周内工作较长的时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减少超时工资支付;第三,对增加3名工人的雇主可在5年内免缴社会保险费。法国政府的新措施是要使劳工市场的改革与财政刺激其中包括削减所得税结合起来,以恢复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回升,减少失业。法国全国雇主理事会认为:“这一措施有助于法国经济渡过目前的衰退时期”。(2)在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这些失业福利较高的国家,正在制订大幅度削减失业福利开支的计划。英国财政部首席国务大臣迈克尔·波蒂露说:“福利国家没有任何一处能免于削减”。(3)大力推动私有化。由于政府财政赤字急剧上升,西欧各国政府已决定,在今后几年内将价值达1500亿美元资产的国有化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管理。(4)放宽控制。在欧洲,劳工法、环境保护规定和工会的要求对公司和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以致迫使许多公司和企业正在将其制造业向成本低的地区,包括向东欧、亚洲,甚至美国南部地区转移。为了阻止这种迁徙,各国政府正在开始设法解决这种不利发展趋势。(5)加强就业培训。许多国家政府和工业部门,特别是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正在采取共同行动以推动长期失业人员回到生产工作中去。

四、效果与前景估计

目前西欧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只能缓和失业增长趋势,并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一)西欧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无助于减轻大量的失业,只能减缓失业增长的趋势。据经合组织机构预测,继1993年欧共体12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下降0.5%,1994年将回升到1.5%。各国经济虽将出现明显复苏,有利于减缓失业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复苏的步伐缓慢,不足以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人员回到生产和就业岗位上来。正如英国财政大臣克拉克认为:“即使我们确实取得稳步的复苏、低通胀率,并整顿公共财政,但仍然不能肯定失业率会下降。”因为每次经济周期的波动,留给西欧的是“周期性的高失业率”。而结构性的高失业率又是西欧“今天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问题”。

(二)西欧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困难多,解决结构性长期失业难题尚需时日。西欧国家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宽,享受的人数多且缺乏灵活性。这是80年代以来西欧劳工市场形成的刻板性造成的结果。这种制度一方面造成就业岗位空缺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失业。原因是,“慷慨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大量的失业者提供了优厚的生活保障。据报道,在建筑行业招聘新工人的公司迅速增加,但有60-70%的公司却遇到招工的困难,职业岗位大量空缺。相反,在制造业,招聘合格的经理人员和工人的公司的比例很低,但应聘者大大超出需求。此外,各国地区之间失业率的差异较大,尤其长期性失业和妇女失业率不断增加。同样是由于各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病所致。因为这种社会保险制度所追求实现的社会目标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和减少失业的宗旨自相矛盾的,从而导致失业保险制度的失效。西欧国家政府法定的比较高的最低工资规定,对青年人和低工资收入者也起不到刺激创造就业机会,相反还遏制中、小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法国青年人中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于国家规定最低工资限额保持在平均收入50%的高水平基础上造成的,其结果势必会把许多青年工人排斥出劳工市场,甚至会影响到大量半失业、长期失业和提前退休工人的问题“无法解决”。对此,西欧舆论指出,试图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不会创造或保护许多持久的工作机会”,许多失业者寻找工作机会将继续受到限制,最终失业人数将迅速增加,失业保险金需求压力也将上升。1993年9月欧共体就业部长会议虽多数人同意削减社会保障费用,但因担心出现社会动乱,不得不强调,在反失业的斗争中,欧共体的社会立法和欧洲的福利模式不能被抛弃。

(三)靠提高竞争力也不能解决失业问题。西欧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欧共体失业主要是结构性的失业,因此,必须采取“提高竞争力”的对策以对付失业。然而,西欧另一些劳工市场专家认为,提高竞争力是必要的,但靠提高竞争力“不足以降低失业率”。其理由是低失业率要求有一种灵活的劳工市场制度。此制度往往是与强大的竞争力相互依存的。因此,为了解决西欧的失业问题,不仅需要增加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取消惩罚性税收、放宽控制、创造良好且稳定的宏观经济气候,才能有助于加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而且还需要有一个适当而有效的劳工市场制度的支持。西欧只有建立起灵活、有效的劳工市场才能促使一些工业部门过剩或配置不当的工人转移到扩展中的工业部门,否则仅靠加强提高竞争力政策“不会治愈欧洲的失业病”。西欧要完成这项任务尚需较长的时间。

(四)加强就业培训可能起到减轻部分失业,但代价沉重。西欧各国政府多年来重视对失业人员的培训,这对减少失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失业人数增加,培训失业人员的负担将会不断加重,特别是在当前各国政府财政赤字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加强就业培训计划将难以顺利实施。政府又不大可能拨出更多资金补助公司、企业接纳更多受过培训的人员。此外,根据欧共体马约的社会宪章规定,富国要向穷国提供较多的财政援助以开发落后地区和扩大就业机会,但这一计划将迫使富国政府不得不提高征收公司雇用工人的工资税。公司、企业因增加税赋势必将其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从而又会引起不良的社会效应。

总的看来,西欧的失业难题仍将成为长期困扰西欧各国政府,威胁西欧社会安全的严重隐患。特别是进入1993年11月份以来,西欧一些国家的国营企业如法国航空公司、伦敦机场保卫人员,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的工会已开始发动工人举行罢工,反对政府削减或冻结工资的经济政策。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曾多次惊呼,除非西欧“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形势出现“很大的转机”,否则到本世纪末西欧失业人数将达到3000万,西欧社会将“难以拯救”。

标签:;  ;  ;  ;  ;  ;  

西欧严重失业的原因及对策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