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中的亮点、灰色点和黑点_德国经济论文

德国经济中的亮点、灰色点和黑点_德国经济论文

德国经济的亮点、灰点和黑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点论文,德国论文,亮点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冲淡“黑色”,妥善利用“灰点”,进一步燃烧“亮点”,乃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时值1995年岁未,世人多在预测本世纪最后5年方方面面的前景。 德国经济将会如何表现,笔者借用“亮点”、“灰点”和“黑点”三个短语来加以描述。所谓亮点,是说有利条件;所谓灰点,意谓不确定因素;所谓黑点,则是指不利方面。

亮点

德国经济的第一个亮点是整体素质良好,德国制度模式依然是欧洲许多国家的样板。

德国采取民主的、社会的和联邦制的国体,运行稳健。它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强调效率第一,讲求社会公正。在劳资关系方面,提倡以“社会伙伴”相待,工资自治,劳资协商,虽然双方时有摩擦,但还是保持了长期的社会和平。德国经济40多年来始终贯彻稳定发展的方针,联邦银行独立于联邦政府,基本倾向于推行一种让人人感到“马克宝贵”的偏紧货币政策。这正在日益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包括法国的仿效。德国货币市场的实际利率除了极个别年份之外,一般都是正值,长期平均为3%,目前则为2%,有利于储蓄者。在国家财政领域,力求收支平衡,实在无奈(如由于经济危机、国家统一)造成巨大赤字时,政府则致力于尽快恢复正常,例如规定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这在新形势下尤其必要。其结果是在年度国家财政赤字方面,德国已从统一后头几年困难所导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左右迅速压缩到目前的3%上下,通货膨胀率则从5—6%下降到了2—3%。

德国经济的第二个亮点是,基本上度过了统一所带来的困难,东部经济兴旺有望。

东部经济自1992年起,就已从低点开始回升。1994—1995年年均增长速度已为8—9%,特别是工业部门也走向恢复,1995年回到了1989年(统一前一年)的水平。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已从1991年相当于西部的47%进展到1995年的70%。诚然,人们仍旧可以列举出东部经济的一系列困难,例如1995年失业率依然高居在14%,整个经济自给率仍只有56%,工业仍欠发达,劳动生产率还远远不及西部,等等。但是无论如何,东部经济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如果说,德国今后几年的投资重点是在中欧、东欧,那么,投资首先是在自己国家的东部。

德国经济的第三个亮点是,它在加紧调整自己的对外经济关系政策,比过去重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

德国是世界经济中较为开放的国家之一。虽然如此,它长期还是主要囿于欧洲。然而,近20年来的纪录已经表明,欧洲是一个富裕的、但也是一个发展迟缓的地区,特别是欧洲在德国出口中的份额近年在下降,仅1992—1994年两年间就从77%减少到73%,其中西欧从71.4%减到66.0%,猛降了5个多百分点, 而经济兴旺的亚太地区在德国出口中的比重却从8.3%上升到11.2%,这里首先是向东亚出口上升。

在同中国的贸易中,德国在欧洲国家中遥遥领先, 1994 年总额达130亿ECU(欧洲货币单位),几乎为法国、英国、意大利三国总和(法国为45亿ECU,英国为53亿ECU,意大利为45亿ECU)。尽管如此, 德国在中国进口中仍仅占6%左右(按中国统计资料)。 德国对中国的投资比较弱一些。到1994年底, 德资在中国吸引外资的22 万个项目中仅有892个,不到中国外资项目的0.5%。协议德方投资额27亿美元,不足它对外投资总额的1%。在这方面,德国还比不上英国。看来, 德国今后在继续重视发展同中国和东亚贸易的同时,应更努力增加投资。这也是德国和欧洲分享中国、东亚新兴大市场的最重要途径。

灰点

首先,欧洲联盟联合进程和西方经济变化对德国经济的影响难以预卜。

关于欧盟联合进程可能带来的种种宏观与微观好处,世人已经说了和写了许许多多。例如,仅就建立欧洲货币联盟而言,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如果德国迄今仍是俾斯麦统一前的诸多小邦,美国50个州都有自己的货币,日本各个大岛也是如此,那么这三国决不可能成为当今世界强国。这给欧盟的教益是:它们必须建立统一货币,才能与美、日竞争;在欧盟内部,只有统一货币才能消除货币和兑换率方面的种种风险,节省由此产生的费用;统一货币还将使欧洲有力量强制美、日对信贷方面的投机倒把和阴谋操纵活动进行统一治理和监督;最后,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可以消除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邻国对德国的担心。这些理论分析自然颇有道理。然而,欧洲联合的进程对德国经济也包含着复杂的、难以预料的影响。例如,一方面,欧洲统一市场固然给四大流通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人们也正是利用了这种方便,在过去两年中已有1500亿美元被德国人主要为了避税而转移到了卢森堡,从而使德国国库流失了200多亿马克税款。 随着1999年建立欧洲货币联盟限期的临近,一些德国人由于对未来心中无数正在把资金转移到瑞士等地,并且不愿再作长期投资。这些动向会不会进一步增多和强化,值得关注。

万一欧洲货币联盟受挫,用近视的眼光来看,它对德国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其结果必然是德国货币马克和德国金融机构将在今后几十年内统治整个欧洲。然而,放眼长远,这对德国则意味着极大的危险。历史的教训已经一再启示了人们这一点。

世界经济变化对未来德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一件捉摸不透的事情。仅就马克今年的增值而言,到1995年6月中,与去年同期相比, 马克对发达国家币值平均升高了6%,其中对美元、 里拉和英镑增值都达到了两位数。按照一般理论分析,这将损及德国内外经济活动。但实际上1995年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出现。这是因为,一系列因素减轻甚至抵消了不利影响。这里包括:世界经济形势尚好,1995年国际贸易继续增长8 %;对欧盟贬值国,马克名义汇率上升所带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大,因为那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出口提价,而德国却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有意抑价;国内劳资双方受环境所迫,克制性地对待工资和工时问题,促进提高劳动生产率,1994年比上年提高了10%,单位工资成本降低了3.6%,1995年劳动生产率又提高了5%;对东亚经济增长地区, 由于日元对该地区国家货币以及对马克升值,德国从中受惠,只有对美国的出口受些影响;进口便宜,有利于抑制物价,使消费者得益,并有助于改善经常性项目收支平衡状况;联邦银行为抑制马克增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当然,马克增值毕竟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例如促使国内成本进一步提高,资本外流。

其次,德国的竞争力是否会继续相对下降,这也是德国经济中的一个灰点。

德国经济的强大,主要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马克的影响和出口竞争能力。然而,自7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却相对下降了。这集中表现在,德国在当今世界最有销售前途的几大类商品中所占份额大多数都下降了。在最先进的尖端产品领域,欧洲和德国敌不过美国和日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又竞争不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德国在中等技术产品部门仍占有的优势,正日益被一系列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所追赶。应当说,形势是有点紧迫的。

造成德国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最近20年来平均不及3%。增长缓慢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而这是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其次是人工成本高昂。德国人均寿命74岁,童年、上学、养老占去了44年,工作时间仅30年;而在这30年中,每年实际上班只有208天。德国人相对“变懒”和社会福利相对“变滥”, 是导致人工成本节节上升的根本原因。三是科技开发相对落后。据德国弗劳恩霍费尔协会系统技术与革新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为了在21世纪保持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地位,发达国家必须在8 大基础科技领域占据领先,而德国已在其中7个领域明显落后于美国与日本。四是德国税率较高。 最后是国家“限制”过多。例如,在德国,政府审批一个建设项目时,必须参照200多项法规,经办部门达20多个,企业申请一个100万马克以上的投资项目,须填写3公斤重的申请表,各类文件上的签字达120多次。

黑点

德国经济中的一个明显“黑点”就是前面提到的人工成本过高。

德国每小时劳动成本为43马克,日本为38马克,美国则为28马克。德国雇员除了直接得到工薪外,还享受各种各样的“附加工资”,它们大约相当于正式工资的80%。在欧洲联盟成员国中,德国(和荷兰)的社会保障费用最高,以欧盟平均数为100,德、荷为131,法国121, 意大利96,英国94,葡萄牙32,希腊31。

这种状况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除了“货虽好,但价格太贵”影响德国产品的国内外竞争力之外,它妨碍增雇新人,阻滞就业扩大。此外,德国广义的国家开支已由196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升至1994年的49%,累积未偿还的国债1978年时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0%,1994年已达62.5%。1996年,利息支付将第一次超过联邦政府预算开支的20%(1989年为11%)。人工成本昂贵的状况还促使德国公司企业资金外流。即使在国家刚统一、资金很困难的情况下,德国对外直接投资1991年仍高达440亿马克,1993年285亿马克,1994年350亿马克,1995 年有可能再次达到1991年的纪录。与此相反,外国对德国的投资则明显受到影响。外国对德直接投资60年代曾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70—80年代则降为1.5%,90年代头4年(1990—1993),德国总共只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100亿美元。当然,这里的原因除了人工成本高昂以外, 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照理,来自欧洲以外的直接投资,凡属生产性的,人们首选的目标是英国,因为那里费用成本较低;凡属建立销售网之类的,似乎应先考虑德国,因为这里地理位置最好。但事实上不完全如此。“德国虽然在法律上是向(外国)投资开放的,但在其大银行、保险公司和各产业间有一套连锁关系制度,使人不免想到日本的情况。”

然而,德国经济的这一“黑点”并不是不可能减弱或消除的。近些年来,德国劳资双方在调整工资、工时、工会等方面都采取理智态度,这在通货膨胀率本来就低的情况下,有利于在国内外市场上抑制单位产品成本,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同时,德国毕竟拥有相当强大的科技人才优势,它有产业和产品的选择余地;最后,新兴国家地区的劳工成本、原材料费用都在急剧上升,迟早会使国际劳工成本对比逐渐变得对发达国家不那么不利。总之,冲淡黑点,灵活地利用灰点,进一步燃烧亮点,乃是未来德国经济希望之所在。

标签:;  ;  ;  ;  

德国经济中的亮点、灰色点和黑点_德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