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狼”恐怖分子行为动因分析及防控思考论文

对“独狼”恐怖分子行为动因分析及防控思考论文

【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

对“独狼”恐怖分子行为动因分析及防控思考

强 琪,任延涛,刘 通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摘 要〕 近年来,面对国际社会的共同打击,作为人类社会公敌的恐怖主义非但没有消亡,反而衍化出更加猖獗的新形态——“独狼”恐怖主义。驱使“独狼”发动恐怖袭击活动有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以及个人心理等多方面原因。对“独狼”恐怖袭击的防控,需要从消除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来源、阻断极端主义组织极端思想的传播方式、关注“独狼”心理动态等方面入手,提高社会防控意识,加大对“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 独狼;恐怖主义;行为动因;防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加强,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组织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的能力逐渐被削弱。在全球反恐的高压态势下,恐怖组织转而利用极端恐怖分子发动独立分散的“独狼”式恐怖袭击。全球范围内“独狼”恐怖主义袭击频繁发生,对各国的社会稳定以及民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不同的研究者对“独狼”恐怖主义的研究切入点不同,总体而言都是分别从犯罪手段、受害者、犯罪分子和犯罪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独狼”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恐怖分子的心理剖析和行为特征分析方面。本文对国外“独狼”恐怖分子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针对“独狼”恐怖分子的行为动因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对“独狼”恐怖袭击的防控进行分析思考,以期有效遏制“独狼”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一、“独狼”的界定与特征

“独狼”恐怖袭击是指受极端思想所驱动或基于其他原因而单独行动的个体,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意识形态或宗教方面的目的,以杀戮无辜平民为手段,目的在于制造社会恐怖气氛、扰乱社会正常生活的暴力行动。

总之,迪士尼乐园与色彩丰富的美国西海岸摄影艺术都曾在斯各格兰德身上打下印记。同时出现在其作品中的,还有美国恐怖电影的痕迹,以及美国中产阶级的焦虑——斯各格兰德擅长以讽刺手法来表现这一点。她的作品中显然飘荡着一种城郊居民的忧郁气息。她承认对平庸充满兴趣,“我自己也出身于中产阶级,从品味来看,我的阶层正是我做出许多选择的根源。”

目前“独狼”的特征尚没有统一固定的规范,但是一些学者通过对“独狼”恐怖分子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的分析上可以发现“独狼”的大体特征。比如Bakker 通过对其调查的 120名“独狼”式恐怖主义者进行年龄上的统计发现[1],“独狼”恐怖分子的年龄分布不集中,年龄差距较大; “独狼”恐怖分子多为男性,而一般暴力犯罪者也多为男性;针对“独狼”恐怖分子婚姻状况的调查发现,其多为单身,已婚者占很少的比例。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加强“独狼”的情感联系这一措施来减少“独狼”的犯罪率。“独狼”一般都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较高的教育水平是其策划一场周密的恐怖主义袭击必备的条件之一。

“独狼”恐怖袭击具有特征鲜明,有别于其他恐怖袭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目前“独狼”恐怖分子通常是通过网络招募后就地开展恐怖袭击,或进行训练后参加所谓圣战(主要是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战场)后利用合法身份、难民身份返回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恐怖袭击;更多的是非属恐怖组织的个人,认同或同情某些极端主义运动,或基于其他原因而通过暴力、破坏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与大规模恐怖袭击相比,他们这种在短时间内无差别地对平民、建筑物用血腥的方法(自杀式炸弹、汽车碾压、武器射击等)进行攻击的方式更容易使人们产生恐惧感。在国际社会加大打击力度的背景下,恐怖主义组织基本无法实施类似911事件式的精密恐怖袭击。因此,对于恐怖组织而言“独狼”恐怖袭击的效果和成本远胜于大规模恐怖袭击。“独狼”恐怖袭击主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侵袭对象广泛。任何人或者任何设施都有可能成为袭击的目标。袭击的发生具有随意性,受侵害的范围会随着手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炸弹袭击的杀伤面比较广,自然侵害的对象较多,通常所针对的是无辜民众。调查资料表明,“独狼”袭击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社会恐慌。从这一点来看,侵袭对象的数量和类型必然是多样的。第二,犯罪手段多元。调查发现,“独狼”恐怖分子常用的袭击方式有暗杀、劫持人质、爆炸、纵火,其中占主要比例的是爆炸袭击,包括非自杀式和自杀式袭击。“独狼”恐怖分子通常在网络上学习制造炸弹,然后制订详细的计划,将炸弹捆绑在自己身上,选择人员较为密集或其他重要场所发动袭击。人体炸弹有隐蔽性较强、杀伤面积大等特点,在“独狼”恐怖袭击中运用较为广泛。其次,数据统计表明,以攻击基础设施的方式实施恐怖袭击的案件中,纵火是主要的袭击方式,占比高达74%,其在欧美主要国家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6%[2]。第三,袭击计划周详。随着城市安全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社会反恐打击力度的加强,“独狼”恐怖分子在袭击之前通常要制订详尽的计划。比如针对袭击对象的不同、袭击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独狼”通常会在互联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自己的袭击方案,对方也往往会提出意见,“独狼”据此对恐怖袭击方案进行多次调整之后予以实施。

二、“独狼”恐怖分子行为动因

传统的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中明确坚持必须具有政治的、宗教的或意识形态的动机目的,明显排除个人的动机目的[3]。但在“独狼”恐怖主义中,恐怖分子的个人动机、目的亦成为“独狼”恐怖主义犯罪构成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根据“独狼”恐怖分子具有的政治目的、宗教目的、个人目的,其行为动因也相对分为政治动因、宗教动因以及心理动因。

(一) 政治动因

西方发达国家与中东伊斯兰国家较难调和的政治分歧是形成“独狼”恐怖分子的重要原因。9.11事件以后,美国以自身国家安全为由,打着反恐的旗号打压中东伊斯兰国家。由美国为主导、西方国家普遍参与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包括美俄参与的叙利亚内战都被穆斯林民众视为对伊斯兰世界的侵略;同时,美国长期在中东推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更是激起了阿拉伯国家民众的反美情绪。以“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为首的国际恐怖组织趁虚而入,大肆宣扬战争中的穆斯林同胞受到西方十字军的屠杀,鼓吹穆斯林民众向欧美等国发动“圣战”。恐怖主义组织通过网络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点燃了极端分子心中的怒火。这些宗教极端分子认为他们在捍卫伊斯兰教方面所采取的行动是相称的、公正的和神圣的,他们有义务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攻击予以更强烈的回应。英国ICM对500名英国穆斯林进行的电话调查得出,80%的英国穆斯林同意全球圣战,即80%受访者对发动恐怖袭击持支持的态度[4];2007年,针对美国穆斯林提出的“为了使伊斯兰不受侵犯,是否会使用自杀式的炸弹”这一问题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大约有8%的人认为针对平民目标的自杀式爆炸和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是正当的。这些人极易受到恐怖组织的蛊惑而使得部分人走向极端恐怖主义[5]。随着各国联合加大了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恐怖组织转而以“独狼”的形式分散在世界各地继续实施恐怖主义袭击。看似偶然的“独狼”恐怖袭击,其目标选择、事中或事后的动机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受政治目的影响。例如,2013年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就是因为实施者不满西方国家把伊斯兰教视为暴力宗教而制造的爆炸案。

(二) 宗教动因

1.“利己”动因

(三)心理动因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认知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情况下认知对行为的预测作用是不同的,当要实施的行为与认知相一致,且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时(例如投身恐怖主义),认知对行为的预测作用会减弱。相对于恐怖分子而言,绝大多数具有激进思想的人不会采取激进行动,而有些人实施激进的行动之前并没有激进的想法。Macaulay等学者研究了从19世纪末的俄罗斯反沙皇恐怖分子到20世纪末的穆斯林反西方恐怖分子的历史,并确定了12种激进化的机制。这些机制中至少有两种不依赖于激进的想法:有些人实施恐怖袭击是为了报复政府或其代表的人身伤害或寻求刺激、地位或金钱(利己);有些人发动恐怖袭击是因为他们关心的朋友、亲戚、恋人受到了社会不公平的待遇或为了维护自我认知的公平正义(利他)。这两种机制可以使以前不关注政治的个人直接转变成激进的行动者。

宗教动因是“独狼”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重要促成因素。从世界宗教史上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纷争在世界宗教纷争中排名首位。两支宗教虽同源于犹太教,但各自发展中形成了相冲突的基本教义,例如对“耶稣”“救赎”的不同理解。这种纷争遍及全球,极端情况下会成为爆发战争的诱因。现阶段,恐怖主义组织利用并放大了双方的矛盾,同时曲解伊斯兰教教义,把这种极端思想灌输给信教民众,使其成为狂热的极端分子。西方社会中穆斯林群体作为少数族裔被边缘化使得部分穆斯林民众更青睐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以寻求自己新的身份认同,转而投身于极端主义。他们通过自我激进并最终成为圣战者,“独狼”恐怖分子就是突出代表。除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独狼”恐怖分子还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对恐怖组织和“独狼”恐怖分子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独狼”恐怖分子持有拥护右翼、针对动物权利、反堕胎、环境主义等方面的单一的以及与恐怖组织有关的意识形态[6]。意识形态动因成为恐怖分子区别普通罪犯的重要特征之一。“独狼”恐怖分子将个人的困扰、挫折和憎恶与更大的政治或者宗教目标相结合而自我激化,意识形态驱使着“独狼”行动,并为极端暴力提供理论基础[7]

财商教育是一种对孩子知识结构完善的方式,它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基本的理财技巧,这种教育最务实、最实际,它能够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问题。

2.“利他”动因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是涂层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好的结合强度是保证涂层综合性能的前提。实测大气等离子喷涂NiAlW涂层与GH3536基体的平均结合强度为36.7 MPa。断裂基本发生在基体与涂层界面处,涂层基本被整体拉离基体,只有基体边缘位置残留了少许涂层,断裂位置亦无明显的撕裂痕迹。由于涂层与基体主要以机械咬合的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14],拉伸时受力方向与基体/涂层界面以及与涂层内部扁平颗粒间的结合界面垂直,断裂位置主要发生在基体与涂层界面处而非涂层内部,因此涂层的内聚强度超过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这应与喷涂材料中镍铝成分在喷涂过程中的放热反应可增强涂层内部的层间结合有关[6]。

一个人的心理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来了解这个人的心理。通过监控“独狼”早期行为,可以掌握“独狼”的心理动态。

三、对“独狼”恐怖袭击的防控思考

(一)消除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来源

1.监控“独狼”早期行为的踪迹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颜晓晨,Apple想问什么,颜晓晨赶忙说:“反正我说到做到了!别的事请去问海德希克,也算为大家制造了个说话机会。”April和Yoyo眼睛一亮,都不再说话。Apple嘟囔:“谁知道人家还来不来?昨天晚上就没来,也许已经被你吓跑了!”

(二)阻断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

恐怖组织通常会大量制作带有极端思想的视频、音频、杂志等,通过互联网加以散布传播。“独狼”恐怖分子往往从互联网或者其他恐怖分子那里受到启发,进而发起恐怖袭击。互联网是极端思想孵化的传播工具,对互联网的有效管控是遏制极端思想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此可以建立专门的反恐网络信息中心,及时监控频繁点开和下载恐怖主义视频的人员,同时在网上进行揭露恐怖主义危害的宣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广大民众了解恐怖主义的形成及其危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恐怖主义的威慑作用。其次,对报刊杂志要增强审核力度,尤其是杜绝宣传宗教极端思想的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和流通。“独狼”恐怖分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平时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发生联系。社会民众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有关“独狼”的恐怖活动的情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提供,如关于家人、朋友、同事和企业的信息。让公众提高警惕并及时报告异常人员的可疑行为是一项有效措施,同时必须确保公众不感到恐慌,并充分保护公民自由。这种社会共同体的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体思想的激进化,有效阻断极端思想的传播。

“独狼”恐怖分子在实施恐怖袭击之前会有一系列异常的行为表现,如变更自己的住址[13];当“独狼”恐怖分子不满情绪不断增长,袭击的计划不断成熟时,他们往往会加入宗教团体组织或有参加争议的政治活动;“独狼”恐怖分子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激言论或者阅读其他“独狼”的文学作品和宣传作品;许多“独狼”在袭击前的几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都在播报他们实施暴力的意图。他们可联系通过信件、宣言、口头威胁、在线帖子或博客等途径来暗示他们即将发动袭击。有证据表明,大量的“独狼”并非孤立于社会,他们经常与恐怖组织或者关系较为亲近的人产生联系[14]。这些人通常能知道“独狼”的愤懑、极端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实施暴力活动的意图。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动态加强对“独狼”恐怖袭击的防控。首先,在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排布多角度监控探头,及时发现并锁定可疑人员;负责管理户籍的警察要加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合作,及时更新人员流动信息,关注异常人员的出入情况。其次,要善于发现这些可疑人员经常出入的场所以及接触的人员。如果对可疑人员的监控受到阻断,可以通过再锁定其经常出现的场所以及接触的人员,形成一个带状的联系系统,通过对“独狼”关联人员信息的把握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袭击。

(三)关注“独狼”的心理动态

许多人会将宗教极端恐怖主义思想的来源归结于宗教教育制度,然而经过对发生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的几起独狼式恐怖袭击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卷入恐怖袭击活动的人并没有接受真正的宗教教育,甚至没有上过传播宗教信仰的学校。他们易受极端宗教思想侵蚀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身对宗教文化知识的无知、没有正确的宗教理解和足够的政治经验引导。所以,通过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普及,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切断极端主义思想传播的根本性措施。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兴建学校,提高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就读率,使他们可以在学校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对于将要入职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员,应当进行入职培训,尤其是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为的方向,一个人只有思想上正确,他的行为才不会出错。培养思想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正确的思想,用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积极的宗教思想占据孩子的头脑,才能避免极端思想趁虚而入。同时,要对已经接受宗教极端思想的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逐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宗教观,以积极的态度回归社会。要定期对宗教神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神职人员的就业门槛,规范神职人员从业的标准;定期对宗教神职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及时清理不合格的宗教思想传播者,对宣传积极宗教思想的专业人士进行定期检验,促进正确宗教思想加以传播。总之,遏制极端思想是防控“独狼”恐怖主义的根本之策。

不少恐怖分子会因为经历心理创伤或者强烈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从仅仅支持恐怖主义而转变成实施恐怖活动的人。Sageman(2004)通过对正在服刑的恐怖分子的调查发现,他们中曾参与实施自杀式恐怖活动的人几乎都经历了亲人或者挚友被他们的敌人杀害、致残、虐待的痛苦[10]。外国多位学者对“独狼”恐怖分子的调查研究表明,恐怖分子在实施袭击之前往往有离婚、亲人死亡的经历[11]:Clayton Waagner就是由于无法接受早产孙女的离世,强烈体会到孙女逝世的痛苦,将这种痛苦的来源泛化,开始计划对堕胎诊所医生发动恐怖袭击[12];同样Vera zazulich由于不满州长特雷波夫对犯人施以不公平鞭刑的暴力手段,内心极为同情犯人,在她请求加入恐怖组织无果时,个人发起了对州长以及涉事人员的恐怖袭击。上述两个例子表明,一些“独狼”会有异常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他们认为有责任减轻这种痛苦和进行复仇。

本文属于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构建新时代下较完善的中国海外投资安全风险国内、国际法律防范体系和法律制度。

一些“独狼”恐怖分子一方面由于思想僵化、知识陈旧,逐渐被异化、被排斥,处在社会的边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工作事业不顺利,享受不到优质的福利待遇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产生被剥夺感。在受到多重打击的情况下,“独狼”恐怖分子往往进行外归因,将自身的遭遇归咎于政府和社会,因而心态失衡。当负性情绪大量累积到个体无法承载时,他们便会为了泄愤和报复而采取极端暴力行动。Paul Gill(2014) 在对 119 名 “独狼” 进行调查时发现,40.2%的人在被捕或发生恐怖事件时失业;32.8%的犯罪分子由于多种原因压力水平升高,这种压力来源于家中有人离世、经济来源受阻、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遭受偏见和歧视[8]。在一次抽样中发现,15%的人在主观上经历了偏见或不公平的对待,19%的人在主观上经历了他人的不尊重,14%的人经历了口头或身体攻击。同样,Berko(2007)对恐怖分子的招募者进行询问发现,希望加入恐怖组织的人员自我报告说受到社会的排挤和轻视,将自己视为被剥夺者和受害者。大多数情况下,“独狼”发动恐怖袭击是由于个人怨恨与政治怨恨相结合所驱动的。例如Mark,Hamm(2015)对1940年到2013年发生在美国的 98 起“独狼”恐怖主义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犯罪动机有78起是由个人怨恨和政治怨恨结合产生的,比率高达80%[9]

2.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一些“独狼”发起恐怖袭击的心理动因是自身的认知限制自我感觉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因而产生激进思想。从社会角度来看,可能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受益项目少、保障层次低的问题。所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维护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既源自人民的内生需求,也是国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5]。就目前而言,应该坚持发展社会经济,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基本就业,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应当坚持多管齐下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相应的疏导机制。比如,社区中可以设立社会矛盾监测人员,定期与社会民众交流,及时发现矛盾,并及时进行调解;调解无法解决的,可以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积极调查处理,及时化解矛盾。对于经常表达自己诉求、频繁出现在政府附近寻求疏解途径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管控,及时核查信息,同时做好这些人员亲属的工作。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与其亲人相互配合,争取合理解决其诉求,以免不良后果的发生。针对能够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的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扶持,以增强国家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缓解由社会压力和社会问题诱发的暴虐心理和愤怒情绪,进而防止因个人利益受损而导致的极端行为的发生。

3.积极投入情感支持

记得几年前某市农技推广部门领导发牢骚,说他们农业推广后续乏人。每年上百所农业院校培养出几十万学农背景的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生,为什么农业技术部门还是缺人?是用人单位不要?还是毕业生不去?据了解,很多农业技术服务站新进的年轻人,专业背景有的是学教育的,有的是学财务的,还有学汽车制造的。这些知名大学能够急国家之所急,想社会之所想,适时成立学院,培养农业专业学生,是顺应时代发展。如何让更多学农的学生,或者喜欢农业的毕业生走进农村,融入农业,那才是真的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当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或者表达自己观点时,经常会自己意识到语言错误或者用词不当,他们会马上进行自我修正。特别是英语中的时态,例如:学生B在回答外教问题时,首先说道:“…Ihave to go back home to”,然后他意识到时态错误,马上进行了修正“…Ihad to go back home to change my shoes.”学生C在帮同学向外教请假时,说道:“she don’t,no,she doesn’t feel well”.由于英文与中文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英文中的时态,学生经常会受到中文的影响从而忘记时态,在意识到错误的时候会马上进行自我修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人生活于社会环境之中,都怀有从环境中获取支持的情感。一些潜在的“独狼”分子具有强烈的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所以对于这些人而言,不仅需要社会的外在支持,还需要内在的例如家庭、朋友、学校的情感支持。关系密切的人对“独狼”潜在分子的情感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潜在分子蜕变为“独狼”,从而提高了阻止“独狼”发动袭击的可能性。在一起案件中,“独狼”恐怖分子大肆宣扬反对西方势力压制伊拉克的思想并在网上发表强烈支持圣战的宣言。这种激进的想法持续了四个月,甚至基地组织也给其成功发动袭击提供支持,然而他的妻子发现了其可疑行为以及互联网的宣言,及时制止并与他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不定期交流。即使基地组织提供了发动袭击的便利,但由于家人的支持与鼓励,该人最终幡然悔悟,打消了发动袭击的想法。无论是在社会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情感的支持对于个人情感安定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些能够强烈感受他人情感的人往往具有独特的敏感“细胞”,需要亲人、朋友的关注,引导这些具有特殊“细胞”的个体发挥优势作用。具体来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需要家庭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如果一个家庭的大部分人都在付出,这个家就不容易受到影响,那些有敏感“细胞”的成员则会发挥“敏感”作用,及时协调家庭人员的关系,从而不会付出精力去思考其他事情。其次,亲属朋友以及其他人的情感支持也很重要。情感的支持不是在这些人产生负面情绪之后,而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滴灌”。“独狼”生来并不是“独狼”,他们是在不良思想、情感以及不良的行为表现中一步一步被侵蚀的,所以在不良行为产生的早期及时进行温暖“滴灌”,是从根本上遏制潜在的“独狼”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恐怖主义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公敌。打击恐怖主义是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涉及到政治、宗教、社会等诸多领域。消灭恐怖主义单靠武力打击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独狼”恐怖主义更是如此。所以,需要系统地分析“独狼”恐怖主义形成的原因,并针对“独狼”恐怖行为进行必要的早期干预、预警和处置,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有效降低“独狼”恐怖袭击的可能性,确保国家和社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JDRV Zuijdewijn,E Bakker.Analysin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e-Actor Terrorists:Research Fin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J].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2016,10 (02):42-49.

[2]Kael Vick,“The terrorist threat from ISIS may be about to get worse,much worse”,Time,April 4 2016,P6.

[3]曾赟.论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素[J].政法论坛,2016,34(05):14-24.

[4]Malthaner,Stefan,and Lasse Lindekilde.“Analyzing pathways of lone-actor radicalization:A relational approach.”Constructions of terrorism,2017:163-180.

[5]Malthaner,Stefan,and Lasse Lindekilde.“Analyzing pathways of lone-actor radicalization:A relational approach.”Constructions of terrorism,2017:163-180.

[6]Gill,Paul,John Horgan,and Paige Deckert.“Bombing alone:Tracing the motivations and antecedent behaviors of lone-actor terrorist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59.2(2014):425-435.

[7]Ramoón Spaaij,“The Enigma of Lone Wolf Terrorism:An Assessment.”Studies in Conflict & Terrorism Vol.33,No.9,2010,p.864.

[8]Gill,Paul,John Horgan,and Paige Deckert.“Bombing alone:Tracing the motivations and antecedent behaviors of lone-actor terrorist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59.2(2014):425-435.

[9]J.R.Meloy.Assessing threats by directinterview of the violent true believer[A].The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threat assessment[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351.

[10]Sageman,M.(2004).Understanding terror networks.Philadelphia,P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n Press.

[11]Clark McCauley and Sophia Moskalenko,“Toward a Profile of Lone Wolf Terrorists:What Moves an Individual From Radical Opinion to Radical Action,”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Vol.26,No.1,2014,pp.82-83.

[12]McCauley,Clark,and Sophia Moskalenko.“Two Possible Profiles of Lone-actor Terrorists.” This report represents the views and opinions of the contributing authors.The report does not represent official USG policy or position,2013.

[13]Ellis,Clare,et al.“Analysing the processes of lone-actor terrorism:research findings.”(2016):9.

[14]Richman,A.,and Y.Sharan.“Lone actor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 Lone Actors-An Emerging Security Threat 123(2015):120.

[15]武胜伟.转型期中国社会治安治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al motivation of “lone wolf ”terrorist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Qiang Qi ,Ren Yantao ,Liu Tong

(China Criminal Police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35,China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faced with the powerful attack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terrorism has not yet disappeared,but has instead split into a new and more embarrassing form of “lone wolf” terrorism.The reasons that drove the “lone wolf” to attack were political,religious,ideological,and personal psychological.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one wolf” terrorist attack needs to start from eliminating the sources of extremist ideas,blocking the spread of extremist organizations’ extreme thoughts,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ynamics of “lone wolves”.

Key words : lone wolf;terrorism;behavioral motiv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法学会项目“我国极端暴力恐怖分子的行为激进化模式与特征剖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7)D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极端暴恐分子的行为动因模式与心理特征剖绘研究”(项目编号:L16BS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强琪(1993—),女,山西太原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应用心理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任延涛(1976—),男,辽宁丹东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犯罪心理学与恐怖主义心理学研究;刘通(1987—),男,辽宁大连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察技能与战术训练部2018级警务硕士研究生,辽宁省公安厅民警,主要从事警务指挥与战术、群体性事件处置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8-25

〔中图分类号〕 D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416(2019)06-021-06

【责任编辑:凌秋千】

标签:;  ;  ;  ;  ;  

对“独狼”恐怖分子行为动因分析及防控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