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标指导下,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他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其逐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相应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本文以《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尝试解决关于培养小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合作创新意识和读写能力的相关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学习方式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重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读、画、议、悟等学习环节,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课文学习全过程,促其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情感,使之受到文中艺术的感染。诚然,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细心品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其操作步骤如下:
1.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难懂生字词语和句子,同时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特点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作者在路上见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和朗读句子:①“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②“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议一议:“蜿蜒”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中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学生齐读后,再查字典,合作探究“蜿蜒”在文中意思。(教师小结:“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教师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要求学生和同桌合作完成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路上(金华城——罗店——入山)——双龙洞口——外洞——内外洞孔隙——内洞——出了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观之,这种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既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又使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求知过程。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做适当引导,学生身份转化为游客,以读代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真切感受作者游览时的情趣,以及其精练、准确的语言所表达出的艺术效果,从而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以课文为载体,感悟表达方式
1.感悟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师先指导学生朗诵句子:“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接着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孔隙窄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这样小的小船”只能容下并排仰卧的两人,不能多容下一人,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孔隙又低又小,自然地突出了孔隙“窄小”的特点,并及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实的表达方式。
2.领悟孔隙“险”的特点。教师先设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险”的特点的?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这句时,应让他们思考作者游览到此之际,心里会想什么?会担心什么?接着再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让他们细心体验:由于孔隙低小而产生挤压感觉会使作者心情如何?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慢慢体会到孔隙窄小会使作者一直处在危险心理状态。综上所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既要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又要感悟作者把乘“这样小的小船”穿过孔隙时的“感觉”,与其所见所闻所感有机融合,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表达方式,从而为学生写作创造条件。
三、以感悟为基础,实现读写融合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换成作者的身份,让他们边阅读边沿着作者游览路线,精心感受作者对每一个景点特点的描述及其蕴含作者思想情感。诚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写作,训练学生把其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表达清楚、通顺、连贯,甚至更有趣味。这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将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学生以感悟为基础,实现读写融合,才能使其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之受到其表达方式熏陶,进而对学生写作起着潜移默化作用。
总之,教师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去双龙洞路上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窄、小、险”和内洞“黑、奇、大”的特点。其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感受孔隙“窄、小、险”和内洞“黑、奇、大”的特点,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想象,感悟作者表达方式、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情趣,学会运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以促进其提高读写能力。
论文作者:刘召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孔隙论文; 学生论文; 作者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窄小论文; 句子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