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论文_林丽环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论文_林丽环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3626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由于小学教学资源硬件或软件的缺失或种种其他原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上存在诸多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重结论,轻过程;三是重演示,轻参与;四是重表象,轻实质;等等。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结论而实验,其实实验目的除了印证我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思考,启迪创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创新 科学实验 课堂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堂是让小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过程,在亲历丰富多彩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非常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科学实验就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源泉和检验标准。因此,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和研究方法。

但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由于小学教学资源硬件或软件的缺失或种种其他原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上存在诸多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验可有可无,反正教材上的理论绝对是正确,实验课讲的是实验的理论,而没有实验,局限于灌输理论知识,谈不上培养创新。二是重结论,轻过程。做实验目的只是印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要按照步骤操作,结论出来就行,至于为什么这样安排一带而过。三是重演示,轻参与。实验课纪律不好,问题一大堆,老师替学生在讲台上做,大家仔细看就是,限制了动手操作和提问环节。四是重表象,轻实质。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结论而实验,其实实验目的除了印证我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思考,启迪创新。

一、明确目标与规则,求严谨

实验课堂上首先让小学生明确实验题目的要求和纪律,就是我们的目标在哪里,开门见山,而且不能犯规,犯规就要被罚下,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都是首先要明确的,谈到创新,许多人觉得应该天马行空,错误地认为无拘无束,没有限制才能创新,其实科学创新离不开科学规则,否则漫无目的、毫无意义、怪力乱神,所以规则是无情的,科学是严谨的。而正是这种压力才有创造的动力,才有创新的凝聚力,创新才有意义。

二、独立思考与操作,有趣味

在合理的压力下,实验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才有创新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明确题目为目的,除了形式多样的导入,改变按部就班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动作、自选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强迫学生接受某一种观点,对他们发表的不正确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给予否定或表现出暗示性的否定,而应当在实验的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让他们重新去认识,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教师的质疑、引导、揭示矛盾等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研究兴趣,给他们自我修正不正确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自然地把握实验课堂教学方向的作用。

三、巧妙设计与准备,易操作

教学中的艺术即是教师如何巧妙地对学生施加外因条件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内因积极主动地发生变化。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施加的外因条件给学生刺激的效果差异,则表现在内因小学生发生变化的主动性与变化程度上。其艺术效果则表现在施加外因条件的一个“巧”字上。平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前者指的是教学是有规律的,有基本法则及原则可遵循的,可产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后者指具体运用时则应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使用得当。对于更高层次的教学,我认为还可以发展为第四句话:“妙于巧法”,指的是教学绝妙之处在一个“巧”字上,结合对学生科学知识接受能力的掌握,通过精心设计,准备实验计划,从让学生易于操作的角度,“妙于巧法”根据实验题目特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最佳方法,长袖善舞,而教学艺术的魅力则在此中。根据小学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大纲的要求,可设计讨论、小组交流、个人发言等,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四、密切协作与配合,须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中,对他们自己提出的不正确认识被证实以后,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败的情绪,甚至于产生一种羞愧的感觉,尤其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对自己没有十分把握是否正确的想法,往往不敢发表,从而影响了他们发表独立见解的信心。实验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的认知过程,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教育学生认清失败的作用,并养成敢于修正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去纯化假说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教育他们要允许别人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小组协作配合,成员之间交流互动,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实验学习积极性,将有利于激发了学生集体创造、创新热情。

五、综合分析与总结,善梳理

清晰的概念系统,明确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对结论、概念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某一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衷苹 《简论创新教育及其实施方法》。

论文作者:林丽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论文_林丽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