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诊疗措施。通过对患者病历资料的详细研读结合临床观测,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 心脏性猝死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必须做到科学诊断,综合治疗,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人工呼吸;急救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自然的、意外的、骤然发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进而意识丧失,如未及时抢救,则发生生物学死亡。下面将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症状及表现
1.1先兆症状 可出现心悸、疲乏无力、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敏感性,易被忽视而延误及时就医。
1.2临床表现 出现阿-斯综合征的表现,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昏迷。面色由苍白迅速呈现为发绀。颈动脉搏动消失,触不到搏动。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1.2心电图检查
1.2.1表现是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1.2.2心室静止,即心电图呈一直线,或仅有P波而无QRS波群。
1.2.3无脉性电活动,心电图呈缓慢、低幅而宽的不典型心室波,但无心室的收缩活动。
2治疗
2.1冠心病猝死的现场抢救:发现心脏骤停后,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前区捶击复律,除颤复律,人工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等。
2.2心肺脑复苏治疗
2.2.1治疗原则
①基础生命支持:判定患者反应,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电除颤,给氧。
②心电图,心电监护。
③建立静脉液路,应用药物。
④高级生命支持。
⑤复苏后的治疗。
2.2.2基本生命支持:开放气道,清除异物;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复律,除颤。
这些是基础生命支持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治疗措施包括:A(airway)进一步的气道控制,气管内插管。B(breath- ing)评估通气是否充分,正压通气。c(circulation)建立静脉通道以输注液体和药物,继续CPR。D(differential diagnosis)识别病因,鉴别诊断,病因治疗。
2.2.3治疗与监测:保证气道畅通;保证有效供氧;保证有效的循环支持,监测循环恢复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给氧-开放静脉-监测-补容;体温-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容量-周围血管阻力-心泵功能;重要脏器功能支持;了解病史,体格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治疗措施
①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及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行辅助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是15:2,而插管后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5:1。
②人工心脏按压:即建立人工循环,它是应用人工方法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并使带有氧气的血液,从肺部流向心脏,再通过动脉流向全身重要脏器,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
③除颤电复律:准备除颤器除颤,这是有效的心律恢复措施和复苏成功的关键,要及时尽早复律。如心电监护显示为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则立即用200 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果无效,应用300 J或360 J能量再次除颤。注意尽量缩短除颤间隔时间,不要反复小能量放电[1]。
注意电极安放位置,两电极放置位置是一个电极应放在胸骨上部右侧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应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
2.2.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及时合理有效的用药治疗,将有助于增加复苏的成功率。复苏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采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有利于药物尽快发挥作用。用药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胺碘酮、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阿托品、纳络酮、利多卡因、碳酸氢钠及异丙肾上腺素(不是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等。应根据病情合理有效的选用药物治疗[2]。
2.2.6高级生命支持
即采取更为有效的心肺复苏,尽快恢复循环与呼吸,重建心肺功能。包括建立好的静脉通道,药物治疗,心电监护,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维持与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
2.2.7复苏后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脑复苏、促进脑功能恢复,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保护心功能、保持呼吸功能稳定,防治肾功能不全,重要脏器功能支持,维持消化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感染,防治并发症。
3预防措施
3.1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即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平衡的膳食、保持理想的体重,调脂治疗,适宜的体力活动等。
3.2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对已有冠心病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有严重的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随诊观察,以预防猝死发生。
3.2.1急性心肌梗死后无禁忌证者宜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调脂治疗,如有梗死后心绞痛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血压过高时,必须坚持服用相应药物治疗。
3.2.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150 mg,1次/d;或噻氯匹定250 mg,1~2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3]。
3.2.3确诊为冠心病者如有条件及指征,应及时施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3.2.4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脏电生理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靳玉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3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10-311.
[2]蔡传英.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3(14):168-169.
[3]丁世芳.180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医药导刊,2013(05):784-785.
论文作者:董杰,曹凯,何春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心脏论文; 心室论文; 功能论文; 人工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冠心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