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作文也应创新_高考论文

2002年高考作文也应创新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亦应创新——评2002年高考作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亦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题目一出,满堂喝彩。话题作文在命题要求上比材料作文限制性少一些,淡化了审题和文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不再像1999年那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甚至给人一种命题虚假、不合常理、毫无新意的感觉。

一、杜撰的故事太矫情

我们先看看2002年高考全国统考卷作文题: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首先这则材料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你能想象一个在严寒中冻僵的人,仅仅依靠按摩就能复活吗?你能想象一个刚刚还冻僵的人,按摩一下,马上可以站起来,与别人“相互搀扶着”走出暴风雪吗?稍有常识的人,回答是否定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救人与不救人确实是两难选择: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这当然是一种伟大崇高的精神;而在自身难保,再耽误时间就等于找死的情况下,出于求生本能,不去救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以不道德论之。——如果真正遇到那种情况,我敢说,选择不救人的人会占相当大的比例。虚假的命题必然导致假话连着空话,大话接着套话,考生为了得高分只好写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文章。而有位考生针对今年的作文命题写了一篇《我无话可说》:

面对这个十分平庸的作文命题,我实在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我可以写捡钱包之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选择上交……但我懒得写它。

我可以写面对落水儿童,经过心灵的较量,选择跳入水中……但我也懒得写它。

说假话的文章太多太多了……

这些假话我实在不愿去说,所以我选择“无话可说”。

我非常佩服这位考生敢说真话的胆识和勇气。

二、心灵选择“鬼”见愁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织魏明伦、何祚庥、聂卫平三位名人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高考作文考试,三个都没有获得好成绩。

其中魏明伦的作文《抓周》被判为跑题,但说的全是大实话。不知是他的《抓周》有问题,还是我们的评价标准出差错。全国著名剧作家、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写篇小作文居然“跑题”,这并非说明他的写作水平低,而是跟话题有关,大而不当的话题叫人说什么才好呢?

所谓“大”是指高考作文题太多关涉政治意识、思想品德、道德伦理,命题者一味趋时,一味关注“大事”、关注“宏观”,轻视“小事”和“微观”,今年“心灵的选择”自然是趋时的产物。“选择”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心灵”必须震撼:这是一种思想经历升华的选择,是一种面对大是大非或者关涉良心、尊严、人格的选择,甚至可能是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因此,这种选择常常是痛苦的,是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的,而最后证明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如果只是写“看球赛还是学习”“上大学是去上海还是去北京”之类选择,显然是不合格的。所谓“不当”是指今年的作文题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让学生无话可说。面临选择的时候,应该说不管是谁都会遇到。但真正触动心灵的选择,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轻易遇到。尤其是学生,毕竟一直生活在宁静的校园里,大风大浪、大是大非很少见,触动心灵的选择的机会也就极少了。既然考生心里没有,笔下怎能写出?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努力贴近大多数考生的生活,使他们有话可说,抒写自如。这样才能考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不然,考生大多数没有相应的生活经历,都写“听到”的或“看到”的,就很难避免抄袭、套做。

话题作文最好不要太大太空,不要老是追踪当年的热点话题,而应趋小、趋情、趋实、趋活。我们先隔着海峡看看台湾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意或不能面对‘它’。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此题关涉对“个人人生”的沉思。

再看看大洋彼岸美国的高考作文命题:“人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就是____。”要求:将这个语句填写完整,内容可以是文学、历史、时事和你自己的经验中的例子。用这句话作为开头,完成一篇有条理的短文,解释你如此积极地看待某时刻的原因。

这样的题目,小巧质朴,充满哲理。

我们认为一道好的作文题应该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而不是让考生一味揣摩命题者、阅卷人喜欢听什么。

三、淡化审题导致胡编滥造

淡化审题,话题放得太宽,很容易使学生思路放飞,无法把握,很容易产生,“克隆”文章。有些考生抓住话题作文的特点,在考场上投机取巧,任意背写、仿写、套写,甚至直接套上2001年的高考作文,因为“诚信”还是“背信弃义”也常是人们心灵深处所要面临的选择。可见2002年和2001年高考作文题在取材范围上有较严重的兼容现象。考生写作时很自然地受到了2001年高考作文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去年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进行套用。

今年高考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所写的大多是虚构的故事:钱包里有选择、考场上有选择、公路上有选择、公共汽车上有选择、大山深处有选择、西北高原有选择……,这些内容已成为一种流行倾向,占到惊人的比例。

忽视了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提高。纵观四年的话题作文,在审题上似乎一年比一年容易,特别是今年的“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很容易套用现成的作文,这就有悖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衷。

四、降低了高考的信度

话题作文也给高考阅卷带来一定难度,面对一篇篇随意涂鸦、似曾相识的高考作文,阅卷老师不好说是扣题还是离题?是仿作还是创作?而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认识,判分尺度也各不相同。例如一篇题为《潘金莲的选择》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考生从潘金莲自身的角度,分析了选择武大郎和西门庆的种种利弊,武大郎是个卖炊饼的,人长得又矮又丑,而西门庆既当官又经商,人长得又帅又威猛,两相比较,最终心灵选择了西门庆。开始阅卷的老师只给了20分(满分60分),后来经过数十位阅卷者讨论,分数扶摇直上,评卷指导委员们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又给了相当高的分数(58分)”。一种命题方式易使判分发生如此大的误差,使高考作文成绩的信度和效度降低。

综上所述,200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较多,考生及教师议论纷纷,有的甚至认为“话题作文可以休矣!”“休”与“不休”我们不想讨论,但我们希望话题作文能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标签:;  ;  

2002年高考作文也应创新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