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隐性知识论文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隐性知识论文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管理学界以及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经济的研 究骤然升温。其中,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对它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知识经济研究的 核心主题。据笔者粗略统计,仅图书情报学界在1999年至2000年两年间,在正式专业刊物上 发表的有关知识管理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本文是对近两年知识管理研究状况的综述。

1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尚属新兴研究领域,所以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定义,还没有 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

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致力于将组织的智力资产——记录型信息和员工头脑中的智慧 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的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1]。朱晓峰、许发见认为,知识管 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的管理,增进企业集体知识的获取、开发管理、知识再造 及自主学习意识和水平,通过提高知识生产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2]。郭强认为,知识管 理的实质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以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 价值的转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3]。徐锐的知识管理定义最为 简洁: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内知识资产的管理[4]。

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国外学者们的论述更是众说纷纭。巴斯(Bass)指出,知识管理是指 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5]。丹尼尔·E·奥利里(Daniel·E ·O’Leary)指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 联系起来的过程[5]。David J·Skyrme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 织、传播、利用与宣传等过程的管理,它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变为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与适 当利用的团体知识[6] Paul Quintas认为,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也就是指 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的过程,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要,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 开拓新的机会[5]。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 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6]。卡尔·E·斯维拜(K arl·E·Sverby)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既简洁又深刻: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 值 的艺术[7]。

关于“知识管理”概念的理解,邱均平、段宇锋的观点较为全面且合乎逻辑。他们认为, 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 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 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 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8]。按照这 种理解,人们认为Yogesh Malhotra博士的知识管理定义较为科学而准确:“知识管理是企 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 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 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丁蔚和倪波也指 出,Yogesh Malhotra博士的知识管理定义是目前被引用最多、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观点, 因为它完整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内容、手段,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实质[9] 。

2 关于知识管理的性质和内容、核心和目标、特点和功能

2.1 关于知识管理的性质和内容

关于知识管理的性质,从不同视角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界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结构中最重 要、最关键的因素。由此把知识当作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资产或资源来加以管理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也是必然的时代要求。因此,对知识的管理必然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管理 的核心内容。基于这种现实,邱均平等指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发展 的原动力[10]。

二是从信息管理的发展角度来界定。信息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 要资源。所以人类社会的信息管理实践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美国学者D·A·Marchard和F·W ·Hoton把信息管理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 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我国的卢泰宏教授则把信息管理的发展划分为 三个时期:以图书馆工作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时期、以信息系统为特征的技术管理时期和以信 息资源管理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根据卢泰宏的“三分法”思路,丁蔚把“知识管理”补 加为信息管理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并指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 理的延伸和发展[11]。不过,邱均平、马海群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把知识管理当 作信息管理发展的产物,这种推论实际上仅为一家之说,不符合逻辑性,因为知识管理的出 现虽然与信息向知识的转变趋势有关,但新财富越来越源于知识,企业所要管理的主要是无 形资产而不仅仅是信息[12]。

三是从管理学角度来界定。萨维奇博士在其所著《第五代管理》一书中,把企业管理划分 为五个发展阶段:工业时代初期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第一代管理、严格等级制的第二代管理、 矩阵型组织的第三代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知识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第五 代管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的发展在组织模式上是一个从等级制模式向扁平式的 学习型组织模式演变的过程。按照萨维奇博士的观点,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自然产物 或自然演进阶段。据此,刘丽娜指出,知识管理只是管理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水到渠成的一 个 阶段,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一种人性化、自然的管理方式[13]。

综观上述三种知识管理性质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界定只是由于观察角度的不 同而形成的分野。综合这三种界定,我们认为,知识管理是人类社会企业信息管理活动在社 会经济管理知识化演进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与自然产物。相对于以往的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的 管理模式来说,知识管理的性质特征在于它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

关于知识管理的内容,郭强认为主要有:建立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宣传和开发利用的共享 机制;将知识融入到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中去;将知识作为产品加以生产和管理;建立企业 内 部和外部的专家系统;建立、挖掘和利用客户的知识库;评价、计量知识的价值等[14]。 丁蔚、倪波认为,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与人的发明创造能力[15]。党跃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四大方面:①知识管 理基础工作,包括知识管理规划组织和知识管理政策制定;②知识资本识别和维护,包括知 识资本识别、知识资本审计、知识资本体系构建和知识资本体系维护;③知识资本开发和创 新,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和知识资本价值开发;④知识管理成果评价,包括知识管理系统 评价和知识服务体系评价。盛小平提出的知识管理体系则概括为七个方面:①知识生产管理 ;②知识组织管理;③知识传播管理;④知识营销管理;⑤知识应用管理;⑥知识消费管理 ;⑦人力资源管理[16]。

勿庸置疑,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和隐 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种类型,所以,知识管理的内容不外乎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 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 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管理学 家野中几次郎和竹内广孝提出了知识变换的四种模式:①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 ②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合并);③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在化);④从显性知识到隐性 知识(内在化)[17]。

2.2 关于知识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关于知识管理的核心,目前主要有两种表述,一种表述为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另一种 表述为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其实,这两种表述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知识是知识 管理的静态对象,人是知识管理的动态对象,知识和人共同构成知识管理对象的两个方面, 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两者不可偏废。但相比较而言,把人界定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更符合知识 管理的特征,因为知识管理注重动态性、过程性管理[13],而且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一 种以人为本的管理[18]。正如著名学者Ikujiro Nonaka所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 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邱均平等也指出,人是知识的载体,人是知识创造的源泉,离开了 人无法讲知识,更谈不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

关于知识管理的目标,目前已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 标。

2.3 关于知识管理的特点和功能

盛小平认为,知识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 二是重视创新;三是重视知识资产的贡献;四是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如重视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等);五是重视知识集成管理;六是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等[20]。而徐锐则将 知识管理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①企业知识管理的生命力在于知识创新;②人是企业知识 管理的关键;③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工具;④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 容;⑤“知识主管”的设立是实行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4]。综合起来看,知识管理 的 特点或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管理观念上的知识资产性、管理方式上的以人为本、管 理目标上的知识创新和管理组织上的非等级制。

关于知识管理的功能或作用,李景正、赵越指出,知识管理帮助科技工作者获取最新科技 信息,是启动知识创新过程的前提条件;知识管理直接参与研究过程,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 分;知识管理促进知识传播,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知 识管理关注知识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21]。李羽等人则把知 识管理的功能概括为四个方面:①知识管理的外化功能——对知识获取的管理功能;②知识 管理的内化功能——对知识处理的管理功能;③知识管理的中介功能——对知识传递的管理 功 能;④知识管理的认知功能——对知识运用的管理功能[22]。

3 关于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和上面介绍的知识管理的性质、特点、功能等问 题有密切关联,但是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谈论得较多,分歧也较大,所以本文把这一问题单 独拿出来,加以集中论述。

目前人们对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也就是说,知识管理 是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3,同1]。这种观点可称之为阶段说。

●知识管理可理解为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和群 体等[24]。这种观点可称之为等同说。

●与知识管理相比,信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知识管理的范围要比信息管理的范围广 [25]。这种观点可称之为包含说。

从以上三种观点看,人们对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确实存在着渊源联系这一点上并无异 义,而主要纷争在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上。

丁蔚认为,传统的信息管理提供一、二、三次文献,以一、二次文献为主,而知识管理的 重点放在提供分析报告、综合研究成果在内的三次文献,直接告诉使用者的是直观的、可操 作性强的系统化知识;知识管理的对象不只是编码化的信息(显性知识),还包括非编码化的 信息(隐性知识)的载体——人的管理;与信息管理相比,知识管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管 理思想,更重视人才教育[26]。潘芳莲也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企业知识资源中的显性知识 进行的管理,而知识管理除了日常的信息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即 激发企业雇员贡献他们所积累的隐性知识,并实现共享[27]。吴丹认为,知识管理与传统 的信息管理不同,它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协调统一起来;相对于 信息管理而言,知识管理的优越性不在于技术方面,而在于它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 育集体创造力上[28]。卢共平、汪善建认为,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那么知 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信息管理偏重于搜集、利用外部的客观信息,积累决策素材, 知识管理则强调为使用者提供知识思想,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社 会信息”,知识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知识”[29]。邱均平、马海群认为,信息管理和知识 管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存在简单的包含或交叉关系(否定了原来在文献[30]中所 持的观点),而是一种映射关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管理目前主要是信息流的控制 ,知识管理则是知识应用的管理[13]。同时,邱均平等还仔细分析了两者从内涵范围、目 标和功能、实施过程和条件、CIO和CKO的区别分别作了具体的分析[12][30][31]。

综上所述,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方面的共识:

第一,同信息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处于更高层次上,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演进关系 ,因为知识管理不是否定信息管理的产物,也不是针对信息管理的缺陷加以改造的产物,两 者各有各的管理侧重点和功能。

第二,两者不仅不互相否定,而且还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即知识管理可以为信息管理指明 方向和目标,而信息管理则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第三,我们可以任意强调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信息管理部门(如图书馆 、档案馆等)都一律采取知识管理策略,因为知识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直接性、效 用性固然重要,但信息管理的潜在价值或潜移默化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弄清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区别固然重要,但意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补性、互动 性更为重要。从这一点看,重视信息管理建设也就是重视知识管理建设,而要重视知识管理 建设必须首先重视信息管理建设。

4 关于知识管理的实施

知识管理的实施,这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任何行动所能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肖希明指出,在知识管理的实施中要做到:①提高对知识信息管理的认识,制定加强知识 信息管理的政策;②加大对知识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③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信息管理系统 ;④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知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步伐;⑤加强知识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31 ]。郭强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应做到:①建立知识共享机制;②设立CKO;③测度知识; ④了解知识工作的特性;⑤开展知识活动[32]。潘芳莲指出,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 应注意三点,即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施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其方向是有利于知识创 新;设立CKO[33]。邱均平等认为,实施知识管理的宏观措施应包括:①加强国家信息基 础设施建设;②建立国家创新体系;③发展教育,建设高素质人才体系;④建立和健全知识 产权制度[34]。陈锐指出,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实现思路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合理设 计与组织文化的培养;企业知识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因特网、企业内部网和外联网 [35]。吴丹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有①建立企业的知识库;②完善激励机制;③ 设立CKO;④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系统;⑤组织管理方式创新[36]。乐飞红、陈锐提出了 企业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几个步骤:第一步,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第二步,确定知识管理重点 领域;第三步,评估企业知识资源;第四步,制定知识管理方案;第五步,实施知识管理方 案; 第六步,监督知识利用。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的核心内容是知 识地图(Knowledge mapping)。这里的知识地图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企业知识资 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的综合体,它是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DBMS)与因特网技术 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不同于情报学理论中布鲁克斯提出的“知识地图”概念)[37] 。知识地图实际上就是以知识库形式存在的反映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状况的总目录。可以说, 绘制知识地图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彭伟、吴才唤指出,目前知识管理的实践 策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法典编制策略(Codification),二是人格化策略(Personalizati on)。法典编制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的 目的,然后再对知识进行仔细的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并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 调用的策略。法典编制策略主要用于显性知识的管理。人格化策略,则是指知识与其开发者 紧密地 联结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接触来进行共享的策略。人格化策略主要用于隐性知识的 管理[38]。

综上所述,在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上,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

第一,因特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环境基础;

第二,设立CKO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第三,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第四,必须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建立起有利于知识挖掘、知识共享和知识活动的组织管理 制度。

标签:;  ;  ;  ;  ;  ;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