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罗海远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罗海远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一小学,325000)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而小学数学概念又是构成数学概念体系的“细胞”,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首先就要抓好概念教学。可见,对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教师;学生

一、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1]教育学研究认为:概念是一切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要素。

(二)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其主要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形状、大小、位置以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三)小学数学概念

1.小学数学概念知识的主要分类 :

(1)根据数学概念的来缘分类,可分为一级概念和二级概念。一级概念就是指那些直接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经验中抽象而得到的数学概念。例如“四则运算符号”、“小数点”、“直线”等都是一级概念。二级概念则是建立在一级概念之上的,例如“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

(2)根据数学概念的表达方式分类,可分为定义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 [3]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一定义揭示了梯形的内涵。描述性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可以用“针尖的末端”来说明“点”,也可以用“黑板面”来描述“平面”。

(3)根据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特征分类,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有数的概念、运算方面的概念、几何形体和形体关系的概念、量和计量的概念、统计图表的概念等。

2.小学数学概念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概念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概念往往都是比较直观,简单的基础性知识,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先描述其本质特征而不下定义,如长方形、圆、圆柱、小数、分数等,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没有下定义。

(2)小学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同的小学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有的是从属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等。例如等边三角形这一概念就属于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因此二者为从属关系,而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范围内又属于并列关系。

(3)小学数学概念具有阶段性和递进性。不同概念会在小学的不同阶段依次呈现,并且会随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递进的趋势。在低年级时期,呈现的小学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一级概念,比较简单,易懂。等到了中高年级,课本呈现的小学数学概念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出现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包括二级概念。

(四)构建小学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的主要过程可概括为:(1)感知、辨别各种具体事例;(2)抽象出各事例的共同本质属性;(3)概括形成概念;(4)将概念进行运用和推广。

2.概念同化

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借助学生已掌握的概念,改变其内涵(或外延),从而建立新概念,再通过对比、分析、推理等方法,辨析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从而掌握新概念。

二.国内外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国内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目前在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他们归纳的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物、图画、影像等直观、形象地引入数学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通过有趣的活动,大量典型的生活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

3.利用变式、对比辨析、提供反例、讨论交流、概括归纳等方法来构建、认识数学概念。

4.通过变式训练、概念结构化、反复练习,反复回忆来巩固运用新学的数学概念。

(二)国外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专家们也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做了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小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一切思维运算都必须有具体事物支撑。同时皮亚杰还提出了概念学习的两种方式,即同化和顺应。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概念教学中要把握好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一)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

如果概念引入设计巧妙,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概念的引入。

1.直观形象引入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可借助实物、图形、模型等教具来引入概念,也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来揭示数学概念,还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引出数学概念。

2.实践操作引入策略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的源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量一量,从操作中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打下基础。

3.创设情境引入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呈现一个“春游小朋友分食物”的生活化情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开心,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老师应该怎么做才会让大家都高兴?从而引出“平均分”这一数学概念,让学生结合例子理解“平均分”的本质属性。

(2)设疑情境引入。例如: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先呈现几个万以内的数让学生来读,继而呈现亿以内的大数,当学生碰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亿时就发现这已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这时,教师便可引出“十万、百万、千万、亿”四个计数单位。

(二)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

1.多例比较策略

(1)提供正例或反例策略。

(2)提供变式事例策略。

2.导读教学策略

导读教学策略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概念知识,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例如,在教“分数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设计一份导学案,如: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2块,把另一个同样的蛋糕平均分成4块,妈妈吃了其中的一块,问他们谁吃的多?让学生观察得到的算式,从而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结语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会见到成效;同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4.

[2]陈幼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罗海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_罗海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