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的调查研究论文_刘春红

(新疆英吉沙县人民医院 新疆 英吉沙 84450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并且提出预防患儿抗生素用药不良的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上报的138例发生的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策,总结患儿用药不良的反应愿意。结果:患儿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皮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导致这些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 是用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及患儿的自身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管理,避免其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关键词】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防治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73-02

抗生素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幼儿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出现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每年住院的患儿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住入院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其中约有40%的属于滥用抗生素药物造成的[1]。因此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而住院的1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上报的因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而住院的138例患儿,这些患儿要占到儿科总住院不利的0.23%。其中男性患儿87例、女性患儿51例。其年龄为 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5±2.3 岁)。

1.2 研究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和《新编药物学》以及相关的实际临床经验,通过对38例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导致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类。判定不合理用药的依据是:可以单独使用药物的不能联合用药、能采取口服给药的不能采取静脉给药,能使用低廉药品的不能选择高额药品。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分析,患儿用药不良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消化系统以及中枢系统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其中在收治的138例患儿中67人出现了皮肤并发症,大部分以皮疹的形式存在;32例出现了恶心症状,39例出现了肝功能异常。通过对患儿用药原因的分析导致患儿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见表1。

通过研究患儿用药不良会对患儿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用药药剂大是造成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种用药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药和止咳药物的应用上,由于此种药物大部分属于非处方药物,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家长很难控制其剂量,结果造成患儿出现了身体的不适。例如在接收的患儿中因为服用过量的氨酚黄那敏颗粒而出现了焦急不安、肝功能异常的症状,给患儿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见表2。

临床实践表明导致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表现为:(1)导致中枢神经出现问题的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丙烯、美洛西林钠以及氟哌啶醇等。(2)导致患儿出现皮疹等皮肤症状的药物是头孢克亏颗粒、氨金黄那敏颗粒、氟哌啶醇、阿奇霉索干混悬剂以及喜炎平等药物。(3)呕吐症状。美洛西林、氨金黄那敏颗粒以及氟哌啶醇等药物。(4)血压不稳,主要是低血压。药物主要是注射用炎琥宁等药物。

3.讨论

由于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儿童对药物没有形成相应的受耐性,另外在儿童药物的试验上不同于成人药物,一般没有经过新药临床试验阶段,因此一旦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就会产生系列的并发症。一旦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患儿身体出现发育不良的问题,因此需要儿科医生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给药,并且在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时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本次研究发现导致患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用药药剂过大造成的。由于在儿科门诊的治疗中多以发热感冒病症较多,其多属于呼吸道病,因此在具体的给药中不仅让患儿大量服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则是过敏、胃肠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因此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为降低小儿因自身机体因素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其病情,根据其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的剂型、剂量及疗程,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在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对安全范围小、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在严密的监测下使用。临床医师在对患儿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将其过敏史详细地记录在其病历上,以避免其因再次使用该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在对高敏体质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其用药期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3]。

总之,临床医师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管理,避免其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静贤 儿科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与防治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7(9):214-215.

[2]陆晓毅.儿科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2976-2977.

[3]叶建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7):48.

论文作者:刘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儿童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及防治的调查研究论文_刘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