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注:本研究由香港吴永辉资助,“贫困地区论文基金”)感谢您对北京石培军、梁锦社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利用_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注:本项研究得到香港吴永辉先生“贫困地区论文基金”资助,参阅和使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梁进社等先生的研究成果,特此致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师范大学论文,陕西省论文,贫困地区论文,香港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陕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无论从绝对贫困定义,还是从相对贫困概念讲,陕西均可算作贫困大省:1994年陕西人均国民收入2431元,排名全国倒数第四(国家统计局,1996),相当于全国平均数(3890元)的62%;更为严重的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的贫困县比1986年有大幅度增长,达到50多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55%;400多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1/9,占全国总贫困人口(7000万)的1/8;每年需调入粮食5亿kg,全省1/3县财政困难,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但是该省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等能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三;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力资本优势突出,科技实力雄厚[1]。这与上述经济状况极不相称,形成了奇怪的经济现象——“陕西现象”:资源富省,科技大省,经济穷省。

本文将在概括总结陕西现象特征的基础上,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并探讨振兴陕西经济的突破口,为陕西脱贫致富提供决策参考。

1 陕西现象特征

1.1 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独具特色

(1)丰富的自然资源。陕西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寒温带、温带、亚热带三大自然气候带的省份,这种气候带非常有利于农林牧良种繁育和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力资源丰富,全省地面水径流量420.2亿m[3],水能蕴藏丰富。全省有林地面积666.67万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发展林牧业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仅秦巴山区就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2151种,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煤碳资源探明储量1464亿t,仅次于山西、内蒙古居全国第3位,神木、府谷煤田作为国家优质动力煤基地已闻名中外;天然气居全国陆地储量第3位;矿产资源发现88种,储量在全国居前3位的有11种;有色金属、贵金属等也有一定优势;非金属矿丰富,有33种矿储量在全国居前11位;小秦岭金矿探明储量440t左右,其中陕西占1/3,仅次于山东招远,为我国第二大金矿基地。

(2)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陕西人文资源丰富,文物古迹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3个王朝在此建都,保存了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大量文化遗产,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世界少有的“天然博物馆”。西安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陕西省有6处世界级旅游胜地,24处国家级旅游胜地。

1.2 经济资源优势相对突出

(1)资本要素尤为突出。陕西经济资源都较丰富,资本要素尤为突出[2],明显高出吉林、山西、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省及全国平均水平。每一工业劳动力占用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方面,陕西为29100元,全国平均为11300元,陕西/全国=2.24;每一工业劳动力占用工业全部资金,陕西为29900元,全国平均为11100元,陕西/全国=2.50;每一城镇劳动力拥有工业全部资金方面,陕西为7425元,全国平均为3170元,陕西/全国=2.34;每一社会劳动力拥有工业全部资金方面,陕西为2888元,全国平均为1160元,陕西/全国=2.34。上述4项指标中,前3个指标甚至高于上海。赵令勋等也得出同样结论:陕西大中型企业多,军工企业多,劳动者固定资产装备程度高,在1978年,陕西人均劳动力固定资产装备在9省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安徽、吉林、山西、陕西)中仅次于山西,在1988年仍比江苏、湖北、安徽高,说明陕西资本相对充裕[3]。

(2)人力资本优势明显。人力资本可以用受教育程度衡量,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人力资本越丰富,陕西人力资本丰裕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人数,陕西为6人,全国平均为5人,陕西/全国=1.2;每千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陕西为116人,全国平均为75人,陕西/全国=1.55。这两项指标,在7省(吉林、山西等)中仅略低于吉林。

(3)土地供给相对丰裕,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0.41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2hm[2],在7省中少于宁夏、吉林、山西,高于江苏、四川和湖南。

1.3 具有绝对科技优势

陕西省是国家级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全省有两院院士22位,是全国较多省份之一;有近4000个科研单位,其中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国家、部属和一批重点院校所属科研单位近400家,民营科技企业4600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80万人,其中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41万余人,国有企业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居全国第二。陕西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表1)。

1.4 富饶中的贫困:经济穷省

尽管陕西资源丰富,但陕西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1978年人均收入水平(GNP)在全国排在第20位;1994年则下降到第27位,仅高于西藏、甘肃、贵州,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77%。更为严重的是陕西在中西部地区中的地位也每况愈下,和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相比,陕西1978年时居第二位(次于湖北),1990年时居第三位(次于湖北和湖南),1994年时则居6省中的最后,形势严峻可见一斑。陕西若不加快发展,有可能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一大包袱,影响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形成“富饶中的贫困”。加快陕西经济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陕西省内外经济发展的紧迫要求。

2 陕西现象根本原因

造成陕西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一般意义上说,有以下几点:①国土开发历史较长,地表水土资源破坏较重,陕北地区尤为严重,正位于黄土高原沟壑水土流失区和秦巴山地生态恶化区。由于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很重要的地位,水土条件差当然影响经济的发展;②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远离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重心,外向型经济难以发展;③老区人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感情颇深,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改革开放步伐较慢。上述几点能解释陕西经济在全国相对落后问题,但却解释不了在中西部地位下降问题。所以说,陕西现象必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这深层次原因就是资源配置失当,利用效率低下。

2.1 陕西现象根源:资源配置失当

资源配置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表现为产业结构配置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意味着资源最优配置,使经济稳定、协调、高速发展。因此,要实现高速经济均衡增长,就必须按照经济均衡增长产出结构配置,否则,经济增长就不会理想。

本文利用陕西省1985年40部门×40部门社会价值形态投入产出表(陕西省投入产出办公室,1987)对陕西资源配置进行测定(表2),发现偏差极其严重,大部分偏差在50%以上。突出表现在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发展过慢。能源工业(煤碳、石油、电力)、原材料工业(冶金、森工、化工)、纺织、基础设施(邮电、运输)、商业、金融等,严重短缺分别达到62.79%、79.02%、87.25%、35.68%、17.02%、19.4%,而加工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金属制品、建材制品)、建筑、服务业偏高,达37.63%、96.41%、91.79%。

作者利用潘文卿等[4]提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测度指标对陕西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测定,发现其不协调程度超出想象,产业结构偏离度α达到66.87°,实际产业结构协调度K为25.7%。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使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赵令勋等(1995)研究结果是:陕西工业劳动者固定资产装备程度高,而劳动生产率极低,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企业产品没有销路,转产又很困难,造成设备闲置,超员严重。

陕西资源配置失当严重阻碍了陕西经济增长,据作者测算,如果陕西产业结构偏离度α为0,即按经济均衡增长途径运行,并假定其积累率为30%,则陕西经济增长速度可达到22.76%。实际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此值,说明资源配置失当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严重的。

陕西资源配置失当还表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表1中前几行陕西都名列前茅,说明陕西科技总体实力是很强的。但后两行陕西却居第14位,在全国位于中游。显然,和前几行相比,后两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这就是陕西科技强大,经济落后的原因所在。

2.2 陕西资源配置失效原因

陕西资源配置无效,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在中国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均衡布局思想指导下,国家对陕西长期投资政策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50年代重点建设时期24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形成的机械、纺织、电子工业和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129个项目形成的机械、航空、航天、电子等重加工工业。这些嵌入的产业与当地传统产业没有融合在一起,各自循环,形成典型的二元结构,使现代产业没有变成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极。造成这种局面有国家政策的责任,但当地也有责任。如果当地能抓住机遇,主动发展配套产业,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也能使那些现代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一些。

二是价格体系不合理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体制尤其是价格体制改革落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价格体系得以延续。在中央对地方放权后,地方在利益驱动下,投资行为向价高利大的加工业倾斜,资源省份纷纷提出资源开发转换战略,结果使得资源省份加工工业比重上升。陕西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上升和近年来霍夫曼指数降低[5,6],也正是价格体系不合理所造成的。

3 陕西经济发展出路

3.1 资源配置对陕西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1)资源再配置对经济增长贡献有可能超过科技进步贡献。高章博(1986)对陕西纺织工业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的研究表明,当加入产品结构调整因素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由原来未加入结构调整因素时的10.7%降为0.59%,而结构调整贡献占10.11%,约为技术进步的17倍。

(2)单靠科技进步,达不到经济均衡增长目的。陕西技术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配置无效,这突出表现在陕西工业技术力量分布在电子通讯、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这样配置的技术结构不仅不能加速经济增长,而且可能进一步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导致技术进步无效,使得资源配置失当不能得到改善,形成恶性因果循环。因此,陕西经济发展必须双轮驱动,把科技进步与优化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单靠科技进步达不到经济高速增长目的。

(3)资源优化配置还能够取得规模效益。陕西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二元经济”,在“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通过国家行政干预以生产、技术要素整体嵌入的方式,在生产力极为低下和市场经济不发达基础上超前发育的企业都单独同东部来往,呈现出较强的游离性,形成“大企业”和地方经济两个互不联系的自我循环系统。大企业得不到地方经济原材料、基础设施服务,形成“大而全”组织结构和“全能型”技术结构;地方经济得不到大企业技术支持,致使开发能力弱,从而导致陕西经济增长缓慢。陕西资源配置失当导致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4)从陕西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资源配置改善与经济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陕西资源配置失当主要表现在资源过份集中于重加工工业上。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可知,陕西霍夫曼指数高低与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延迟3~4a,相关系数为0.3991),即霍夫曼指数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越向重加工业倾斜,经济增长速度越慢。

3.2 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陕西经济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失当,因此,陕西经济发展出路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

(1)依据产业结构合理化原则确定陕西各产业部门的调整方向是:需要扩大规模的部门包括牧业和渔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货运和邮电业、商业、物资供应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需要压缩规模、提高质量的部门包括食品制造业、建材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械机工业、缝纫工业、皮革工业、建筑安装业等。

(2)依据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原则确定的陕西工业中应大力发展的行业是:天然气开采业、木材采运业、黑色采矿业、炼焦煤气业、印刷业、纺织工业、工艺美术制品业等[7]。

(3)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陕西工业主导产业包括交通设备制造业、炼焦煤气业、印刷业、医药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烟草加工等。

3.3 资源优化配置途径:存量调整,增量调节

加快实现存量调整途径:①加快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集团化、股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兼并,调整资产结构,积极推动企业资产流动,改善资源配置状况;②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立,为实现资产流动、重组创造环境和条件。

加快实现增量调节途径:①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强横向经济联系,改善所有制结构,以补充对国有资产存量刚性调整的不足,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流入,包括国外和省外资金。在此基础上建立科技进步机制,加强技术进步宏观调控,改变现有技术结构与资源结构、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加强科技经济一体化,实现技术进步宏观效益。

3.4 陕西产业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陕西产业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融合上,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加工业。具体想法是: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渔牧业,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2)加快发展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医药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发挥陕西资源比较优势,使这些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改善资源配置畸重加工工业状况,使资源配置优化。

(3)通过科技进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将电子、机械、食品、建筑、轻工发展成为陕西省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省产业素质提高,加快陕西省经济发展速度。

(4)加强邮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重点加强金融业发展,改善软、硬环境,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①上述分析是以陕西省1985年投入产出情况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发展历史为背景得出的,因此,这些结论在使用时应考虑近年各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②陕西现象在其它内陆省份中(如吉林,黑龙江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所以,本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省份也有意义。③近年陕西已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标签:;  ;  ;  ;  ;  ;  ;  ;  

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发展--以陕西省为例(注:本研究由香港吴永辉资助,“贫困地区论文基金”)感谢您对北京石培军、梁锦社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利用_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