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中药临床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_刘海阳 苏志新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肿瘤内一科 湖南邵阳 422002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中药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自拟方汤药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定期复查。结果:治疗后两组肿瘤目标病灶大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大剂量中药方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及两组之间对比在临床应用中毒副反应在安全范围之内,短期疗效不明显,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症状。

关键词:大剂量;恶性肿瘤;中晚期;临床疗效;复方斑蝥胶囊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难治病,死亡率高,生存率低。美国癌症学会在《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中评估了185个国家中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报告表示,2018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808万例,死亡病例约956万例,中国分别约占23.7%和30%,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因疾病本身的发展,或因化疗的毒副作用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倦怠乏力、自细胞减少等症状,使全身机体衰弱、免疫功能下降,一般状况恶化,相当一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及化放疗的机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创伤和肉体上的痛苦。恶性肿瘤为沉疴痼疾,按照一般病用药,很难奏效,我们科采用自拟大剂量中药方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收到较好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所选取的20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前征求意见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0人:男性72人,女性48人,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63.7岁,肿瘤类型:肺癌76例,鼻咽癌12例,大肠癌18人,肝癌9人,其他类型5;对照组80人:男性49人,女性31人,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3.4岁,肿瘤类型:肺癌51例,鼻咽癌8例,大肠癌9人,肝癌8人,其他类型4。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自拟大剂量中药方口服治疗,基本药物:党参30g、黄芪50g、茯苓30g、生白术30g、莪术15g、夏枯草30g、香附15g,白芍30g,桂枝6g、重楼10g,浙贝60g,临证肺癌加石上柏、石见穿,肝癌加五味子、木香,大肠癌用大红藤,妇科肿瘤用龙葵,胃癌用藤梨根等等。相关药物使用前需用凉水浸泡1小时,煎煮时需将药材用水淹没大部,后用小火熬制20分钟,取汁为头煎,药渣加水适量用小火煮开后再熬10分钟左右,取汁为2煎,将两次药汁混均备用,药汁总约400ml(控制入量的患者可浓煎为约200ml),分2次温服。服药餐后1小时左右。汤剂每日一剂,连服14天,为1小疗程,停服一天,用来调整处方。连续服用3个月或病情快速进展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3204)规格每粒装0.25g,成份:斑蝥、刺五加、莪术、熊胆粉、人参、三棱、山茱萸、甘草、黄芪、半枝莲、女贞子。用法:0.75g/次,口服,2次/日,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及过敏体质者、体质虚弱者慎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观察指标:肿瘤标志物(非目标病灶)、病灶部位CT;中医症候主要观察:疲乏无力、气短、咳嗽、咯痰、咯血、胸闷、食欲不振情况及生存质量:

评价方法:每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或肝脏彩超,或加头部核磁共振);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每1周根据中医症状量表进行记载,每2周进行1次症状评分,每3个月进行一次疗效评价,患者死亡则实验提前结束,2年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

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病变稳定: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部分缓解或有增加但未达病变进展。非目标病灶的评价;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正常;部分缓解:多个非目标病灶持续存在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或非目标病灶明确进展。肿瘤病灶评价中完全缓解视为显效,部分缓解视为有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

生存质量评价(卡氏评分):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显效:经相关治疗后分值提高20分以上;有效:经相关治疗后分值提高10分以上;稳定:经相关治疗后分值提高不足10分或没有变化;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中医症状评价标准参照2015年《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根据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或症状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例患者中,观察组有9例,对照组有6例,因依从性差等原因退出临床观察,对两组的入组统计学方面无影响,动态血液检查提示肝肾功能无肝衰竭、肾衰竭患者。

2.1 两组肿瘤目标病灶大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两组肿瘤非目标病灶大小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两组生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P>0. 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比较显示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患者疲乏无力、气短、食欲不振症状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恶性肿瘤为沉疴痼疾,按照一般病用药,单一手段,很难奏效,需要整合西医治疗方法,采用中医、中药、针灸、气功、按摩、骨伤整治、催眠、心理咨询、心身医学等手段来治疗肿瘤患者[2],整合医学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手段。整合医学的核心是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而细读其中最为核心的整体观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有异曲同工之妙[3]。中医认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致邪毒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癌。正所谓“正气虚则成岩”,《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我们根据“虚则补之”的理论,辨证论治,自拟大剂量中药方口服治疗,基本药物:党参30g、黄芪50g、茯苓30g、生白术30g、莪术15g、夏枯草30g、香附15g,白芍30g,桂枝6g、重楼10g,浙贝60g收到较好疗效,试验中我们认为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为君以益气健脾,达到"养正积自除",夏枯草、重楼、莪术为臣,重楼解毒消肿力强,莪术行破积消积、去积聚癖块之效,夏枯草有散结消肿之功,三者对癌肿起到解毒、破积、散结攻伐作用,三者均归肝经,佐药香附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使药物桂枝可温通经脉,以调和苦寒之品。方中肝经药物过半,这因肝与风皆喜兼挟而多变化,内风易与肿瘤积聚之邪相和,肝风内动,挟瘀、挟痰流窜全身脏腑,遇气血阴阳失调之脏腑,则痰、毒、瘀停滞于内[4]。五味入肝药物,以平熄内动之风邪,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转移[5]。本实验中观察组复发转移患者少于对照组,收到较好疗效与从肝论治有关。俗话说,顽疾要用猛药。古人处方用药是“聚毒药以供药事”,故有“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之说,亦即强调“服药不使人暝眩愤乱,则其疾不得瘳愈,言毒药乃得除病。”故我们在实验中治疗中追求大剂量,用药胆大心细,药量虽宏,我们也重视药物减毒配伍、方剂煎煮和服法等提高用药安全的各种措施。实验中无口服大剂量出现肝肾衰竭患者等副反应患者。

在本试验研究中,结果显示显示在抗肿瘤方面力度稍欠弱,瘤体在消退方面不显著,但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实验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优势在于稳定瘤灶,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症状中特别显示改善癌性疲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与本人之前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实验结果相吻合[6],癌性疲乏的改善后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当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延长总体生存时间还有待后续的观察治疗。

本试验通过临床论证显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良反应轻,中医药充分利用整体调节与辩证施治相结合,扶正祛邪相结合,能够实现“带瘤生存”,在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达到延长生存期,此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3):145.

[2] 赵彪,潘慧.从整合医学谈肿瘤治疗的新模式[J].Negative,2016,7(3):45.

[3] 陈雨萱,朱玉婕,借鉴整合医学思维模式发展中医学方法探讨 [J].江苏中医药,2018,50(6):9.

[4] 贺用和,韩静,论“风”与肿瘤转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126.

[5] 王琦苑,秦丹梅,李金彩等.从“内风”探讨中医对恶性肿瘤转移的认识[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5):274.

[6] 刘海阳,苏志新,中医药维持治疗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力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64.

论文作者:刘海阳 苏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大剂量中药临床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_刘海阳 苏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