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论文_刘兰婷

(青海省互助县中医院 青海互助 810500)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利用手术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照组仅利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改善作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15%、并发症发病率5.76%、复发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76%、并发症发病率15.38%、复发率13.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利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131-0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子宫内膜细胞在内膜外部分生长,并影响子宫腔体健康导致的疾病。子宫内膜在健康条件下,能够覆盖在子宫宫体腔面,保护子宫,但由于近年来剖宫产手术逐步增加,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子宫壁与内膜均遭到破坏,导致子宫内膜腹壁切口生长的几率增加[1]。目前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多为剖宫产术后、子宫手术后出现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后多出现性交痛、下腹坠胀、月经紊乱以及痛经等,严重时造成患者不孕,影响生活与家庭幸福[2]。临床根据患者症状选择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本文对所选患者开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分析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52例/组。联合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9.43±8.57)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2.13±0.87)年,病灶位置:切口上方21例,切口下方12例,切口处5例,切口左侧7例,切口右侧7例。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0.38±8.62)岁,病程0.8~3年,平均病程(2.31±0.69)年,病灶位置:切口上方20例,切口下方11例,切口处6例,切口左侧9例,切口右侧6例。患者均在我院通过超声检查与病理检验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存在不同程度性交痛、下腹坠胀、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患者排除妇科恶性肿瘤、肝肾器官病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资料缺失脱落实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在患者经期第1天即开始用药,剂量25mg/次,以3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组加用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生效后利用腹壁瘢痕内肿块切除术切除患者子宫内壁瘢痕与异位子宫内膜,在患者剖宫产切口1cm处进行切开并暴露子宫,切缘与肿块边缘距离1~1.5cm,切除手法锐性分离,并对患者进行切除后筋膜减张缝合术,切除时注意病灶切除效果,彻底切除病灶。联合组在患者手术后经期第1天即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剂量25mg/次,qd,连续用药3个月,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症状消失,触诊中结节消失,未见瘢痕处低回声区;有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消失,残余腹痛、月经不调症状,未见瘢痕处低回声区;无效:内膜异位未见改善,出现触诊结节,瘢痕处低回声区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数*100%。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差异,并发症发病率=发病例数/总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6.15%、并发症发病率5.76%、复发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76%、并发症发病率15.38%、复发率13.4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患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在切口瘢痕中生长,造成患者腹痛、下腹坠胀甚至是不孕。临床多数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在切口处种植生长产生,还有一部分学者则将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是子宫体腔上皮化影响,或淋巴、静脉播散产生[3]。临床对患者利用药物治疗时,主要针对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以此缓解腹壁包块的生长,但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与治疗体验相对较差,因此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受到临床上医患的重视[4-5]。手术能够直接切除患者病灶及周围结缔组织,同时能够观察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附件病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彻底,在手术后利用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复发的几率。本文对所选患者开展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用药患者比较,治疗效果更高,复发率更低。

综上所述,利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明确治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沙依兰古丽·胡马尔汗,古兰·托合提木拉提,叶尔努尔.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5):27-29.

[2]许群英,徐瑛.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5):63-64.

[3]李静,石巍,魏曼,郜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5):94-96.

[4]刘德惠,李艳华.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79-80.

[5]汤艳艳,段丽,杨海霞.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2):279-280.

论文作者:刘兰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论文_刘兰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