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中两代杨白劳角色演唱风格对比论文_田振发

歌剧《白毛女》中两代杨白劳角色演唱风格对比论文_田振发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白毛女》是由中国共产党指导完成的宣扬红色文化的第一部歌剧,也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民族歌剧。本文以歌剧《白毛女》创作历史背景的梳理和全剧艺术特点的概论为基础,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杨白劳”:一是“杨白劳”在歌剧《白毛女》中的戏剧形象塑造的研究,二是对杨白劳的经典唱段的分析与研究,从两位歌唱家柳石明、孟广禄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对比出发,以此归纳“杨白劳”这一人物在不同演唱角色下的演唱风格对比。

关键词:歌剧;杨白劳;柳石明;孟广禄

《白毛女》中所演绎过“杨白劳”角色的著名的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一柳石明、孟广禄,提起他们的名字是那么的耳熟能详,他们的歌声影响了很多声乐爱好者,他们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不同的时代,显示了不同的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他们是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柳石明、孟广禄,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但是他们都成功地饰演了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角色。两代“杨白劳”的艺术创作不但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演唱和独特的个性,而且还符合了对剧中“杨白劳”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歌剧《白毛女》简介

(一)《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及历程

在剧本的写作上,鲁迅艺术学院派出了许多精明强干的力量加盟其中,终于经过文学系的丁毅、贺敬之等剧作家的不懈努力,经过不断的修改剧本,所有参与创作剧本的人终不负众望,完美的完成了新剧本的创作,并把深刻的主体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人”贯穿于整个剧本的字里行间。

(二)杨白劳的人物塑造

从文学形象分析,杨白劳的形象实际上代表了广大农民阶级群体,他们沿袭着老一辈中国农民朴实、安分守己的品质,但同时,他们在思想上封建保守、固步自封,受尽地主的压迫却软弱地不敢反抗。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歌剧作品,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设定也有警醒世人的意味,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这部作品也可以说是为了推进阶级革命而创作的,在戏剧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两代“杨白劳”的艺术生涯

从歌剧创作至今,《白毛女》的演出有很多,演绎过“杨白劳”这一角色的艺术家有很多,如张守维、罗民池、前民、柳石明、孔德成、孟广禄等。1945年以王昆饰演的喜儿、张守维饰演的杨白劳成为《白毛女》的第一代表演者。以喜儿为例,1947年郭兰英成为第二代喜儿,而这时郭兰英的搭档,也就是杨白劳的扮演者有罗民池、柳石明、前民。1985年彭丽媛成为第三代喜儿,杨白劳的饰演者为孔德成。2015年雷佳为第四代喜儿,孟广禄饰演杨白劳角色。在杨白劳角色的饰演中,一个是追求中西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柳石明,一个是传统京剧艺术气息的孟广禄更具有代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两代“杨白劳”演唱技巧的对比研究

在杨白劳这一经典角色中,全剧共有十个唱段,分别是第一幕《十里风雪》、《卖豆腐挣下几个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第二幕《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猛听叫喜儿顶租子》、《我杨白劳犯下什么罪》、《老天杀人不眨眼》,第三幕《怀揣文书杀人刀》、《你爹我有罪不能饶》、《县长财主狼虫虎豹》。本文将从两位歌唱家所演唱的《十里风雪》、《老天杀人不眨眼》两个唱段,通过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及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演唱技巧的对比研究

《十里风雪》:这是歌剧《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描写的是杨白劳躲帐七天后回家路上的情景。“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回家来。”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杨白劳为了逃避地主黄世仁的要债而被迫在外躲帐七天的艰难情景:除夕之夜,冰天雪地里,衣衫褴褛的杨白劳迎着凛冽的北风,艰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指望着熬过了,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表明了杨白劳纵然是又冷又饿地在外痛苦地熬过七天,但一想到马上就能和家人团聚,心里就感到一丝希望与安慰。杨白劳这时的心情是疲惫、痛苦中带着一丝希望与安慰,这一唱段侧重抒情。

(二)柳石明的演唱技巧

柳石明的演唱声音明亮、行腔甜润、吐字清晰、韵味醇厚、他深深扎根于民族、民间艺术之中。对京剧、京韵大鼓、黄梅戏等戏曲、曲艺艺术及各地民歌都颇有研究。五四运动以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他又不断学习美声唱法。柳石明在演唱这一唱段时,将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主要运用了叹气式呼吸法,把鼻腔、胸腔、头腔三个部位均衡用力,成为一个整体,三个腔体同时打开。我们常说民族唱法有特殊的一种韵味,而这种“韵味”是中国民族唱法特有的审美情趣,无论演唱哪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行腔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它,就失去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审美价值。行腔就是柳石明老师歌唱的灵魂,他总是说行腔是民歌演唱的根本,如果不懂行腔,就不会很好的表现民歌。正因为要体现民族基调、地方风格,柳石明老师在民族唱法中用了各种装饰音、滑音、顿音、抖音、颤音等既保持了作曲旋律线条的美,又结合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为歌曲的感情抒发增加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特色。

(三)孟广禄的演唱技巧

孟广禄个头不高,相貌和善。在演绎杨白劳的角色中,一直在克服他铜锤花脸瓮声瓮气的头腔共鸣,唱的谨小慎微,只是在情绪强烈的台词中表现稍好些。因为他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戏剧的缘故,使得他的舞台表演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京剧中咬字吐字位置都非常靠前、清晰,他将中国戏曲演唱中声音通透,字正腔圆、音色丰富的特点和美声唱法中浑厚有力的特点相结合,为作品的情感表达而服务。他的演唱不仅动听,更是善于以情动人。

总之,通过对两代“杨白劳”在歌剧《白毛女》中的艺术特征研究,这两代“杨白劳”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艺术经历、人生观念以及每个时代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演唱风格特点也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1]朱泓阳.对民族歌剧<白毛女>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唱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庚.论新歌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15-16.

[3]李艳慧.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J].戏剧文学,2006,(2):17-18.

[4]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5]陈家坡.浅析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角色塑造——以歌剧选段<杨白劳>为例[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论文作者:田振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  ;  ;  ;  ;  ;  ;  ;  

歌剧《白毛女》中两代杨白劳角色演唱风格对比论文_田振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