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4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98例,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法,对其实施分组对照,即常规组49例行传统截石位护理,研究组49例行改良截石位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后24h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离床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改良截石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而且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护理
手术实施期间的体位摆放,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良好的体位不仅有助于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便于术者操作,而且还可以降低手术失血量、减少手术操作时长,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以及舒适化理念的普及,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大部分腹腔镜手术患者需保持截石位,如何避免或减轻因为体位摆放不合理而对患者带来的损伤,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重点、难点[1]。随着手术操作时间的增加,传统截石位极易阻碍下肢血循环,进而诱发下肢静脉栓塞,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基于此,本文特此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护理中应用了改良截石位,以供临床参考。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为98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接受的时间均为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通过电脑随机法,对其实施分组对照,即常规组49例、研究组49例。研究组年龄47-69岁,平均(57.6±6.1)岁;常规组年龄45-69岁,平均(57.8±5.9)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均知晓本次研究意义、目的,已经签署过同意书;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Ⅱ级-Ⅲ级;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凝血机制障碍、术前下肢彩超提示静脉栓塞、不利于截石位摆放的骨关节病症、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皮肤病变患者。
1.2方法
实施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期间,均加强基础护理,即:外展左上肢90度,入室后构建静脉补液通道并妥善固定管路;血压计绑在患者右侧上肢,而后用中单包裹。与此同时,将肩托置于患者头两侧肩膀处。实施麻醉前,合理摆放患者体位。
常规组49例行传统截石位摆放,即:嘱咐患者自然弯曲双腿,在患者腘窝部位放置托腿架关节端,然后在下面放置500ml水囊。在患者大腿部位,用托腿架进行支托。其他护理要点参照研究组。
研究组49例行改良截石位,即:手术麻醉前,指导患者向下移动到骶尾部,并超过背板边界大约9cm左右。弯曲膝关节,幅度大约为130度,然后置于托腿架子上,并放置硅胶垫,让托腿架支撑小腿腓肠肌,呈平行位。缠绕绷带并妥善固定,松紧适宜。患者膝关节以上平面,与腹部高度相近。然后对托腿架进行适当调节,稍稍向外翻,托腿架呈近低远高位。观察患者腰部是否悬空、双腿伸展情况、双腿腹股沟是否存在牵拉情况等等。完成体位摆放时,主动问询患者舒适程度。微微调整托腿架的外展幅度、高度。
术中体位摆放期间,保护、尊重患者隐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与患者紧密交流、主动沟通。完成体位摆放后,检查床单是否整洁卫生、干燥。手术操作过程中,禁止医护人员的身体、手压迫患者腿部,以免加重患者肢体损伤。
1.3观察指标
(1)手术后24h舒适程度的评价内容具体如下:术后24h,患者无任何不适疼痛感,为Ⅰ级;术后24h,患者虽然有轻微麻木感或者是酸痛感,但是可以忍受,为Ⅱ级;术后24h,患者双下肢有明显的酸痛感和麻木感,感觉不适呈中度,为Ⅲ级;术后24h,患者严重感觉到不适,双下肢明显酸痛和麻木,且无法忍受,为Ⅳ级。(2)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有下肢肿胀、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等等。(3)记录患者术后离床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术后24h舒适度对比
研究组手术后24h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常规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1%,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术后离床时间对比
研究组术后离床时间为(20.9±4.8)h,常规组术后离床时间为(27.6±7.1)h,组间差异显著(t=9.116,p<0.05)。
表1 两组术后24h舒适度对比
3.讨论
随着现代ERAS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中大广泛应用及以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逐步普及,临床护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现代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考虑整体,而且还要强调“以人为本”,围绕患者护理需求,对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高层次的护理需求,让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基于此,除了常规配合手术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配合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之外,还要考虑到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在整个手术护理过程中,“术中体位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在临床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截石位比较常用。对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而言,由于此种术式操作比较复杂,且手术耗时较长,正确术式的体位护理不仅有助于手术医师良好操作,而且还可以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各类并发症[4]。传统截石位摆放中,支腿架子的高度比较高,指导患者自然下垂双腿时,托腿架关节端位于腘窝部位。不仅影响着术野显露、术中操作,而且容易压迫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的腓总神经、腘窝动脉,影响下肢血循环,阻碍肢体血液回流,加重腓总神经损伤程度,增大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5]。本文在传统截石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结果发现研究组术后Ⅰ级舒适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而Ⅱ-Ⅳ级舒适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将弯曲130度的膝关节置于托腿架子上并垫上硅胶垫,使受力面积扩大,让托腿架刚好可以支持住小腿腓肠肌且促使其处于平行位。这样一来,就会让患者的小腿变为平行位,以此来优化患者下肢静脉血循环。托腿架关节端无需置于腘窝部位,减轻了腓总神经、腘窝动脉的受压程度。最后稍微向外翻托腿架,并呈近低远高位,为术中操作以及视野暴露都提供了有利条件[6]。改良截石位应用后,研究组术后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改良截石位摆放,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以免下肢静脉栓塞。
总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护理中,改良截石位的应用优势十分突出,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吴彦,洪佳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截石位摆放和护理的优化[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30-5131.
[2]李宁.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与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05-106.
[3]夏芳,王志明,张满满,等.头低脚高改良截石位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8):137-138.
[4]唐丽虹,黄丽娟.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42-43.
[5]李慧霞.改良截石位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63-264.
[6]李莲英.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17-20.
论文作者:辛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体位论文; 宫颈癌论文; 常规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