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刘喜玲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 450026)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信息技术促发了教育系统的“形变”,而智慧教育则将引发教育系统的“质变”。将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的理念引入大学翻译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为教改的潮流。该文在智慧课堂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智慧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专题探讨,为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智慧教育;大学翻译教学;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融入, 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引发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在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的冲击下,以单纯的“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以“启迪智慧”的智慧教育所取代。 有学者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信息技术促发了教育系统的“形变”,而智慧教育则将引发教育系统的“质变”。 如何紧跟时代步伐, 将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的理念引入大学翻译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为很多高校的教改热点。 该文在智慧课堂内涵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智慧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专题探讨, 为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智慧教育”的阐释

“智慧”既指心理学意义上的“聪敏、有见解、有谋略”,又指技术上的“智能化”。 “智慧教学”也应包含两个维度的考量:一是课堂教学方面,“智慧教学”主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 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实现“启迪学生智慧”教学的目标。“智慧教学”首先是智能化教学,即利用各种新媒体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学生创造智慧化的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和按需供给的教育素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主动实践能力的智慧型人才。二是教学目标方面,“智慧教学”的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培养拥有智慧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 智慧教育在“互联网+” 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顺应了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潮流。

2 大学翻译教学新理念

2.1 教学理念:从知识走向智慧

知识与智慧有本质区别,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知识是已经获得并存储下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生活、 改善生活的各种应用能力。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不变的,学习就是教师采用教授的方式,将书本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然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知识的来源、数量、获取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知识观强调了知识的发展性、主观性和开放性,通过记忆来获取知识的方法已经难以跟上知识发展、更新的节奏。与新的知识观相匹配的学习观应当是学生在体验性的环境下,利用已有知识查证现实、改造现实,以获得智慧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更主要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启迪智慧。

对于秒脉冲信号,一般脉宽1~2 ms,相对于 1 s的重复周期,其占空比是很低的,极易受到干扰。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对于脉冲信号的采样,脉冲宽度的判宽滤波是常见的软件抗干扰措施,即用较高的采样时钟连续对输入脉冲信号进行采样,如果连续N个采样值都有效,则判断该输入脉冲有效,否则认定为干扰脉冲,作滤除处理。N值的设定依据工作现场的实际电磁干扰情况,原则是N次连续采样的时间宽度应该小于输入脉冲信号的宽度。针对秒脉冲的软件抗干扰保护,在FPGA固件设计中,采用了上述的判宽滤波处理,设计的采样时钟是10 MHz,N取值100,对脉宽在10 μs以下的输入脉冲认定为干扰脉冲,作滤除处理。

乔瞧说:“谁说女的不能踩藕?我就要踩给你瞧瞧!秀容月明,你跟我下去,我要在水里滑倒了,你把我拉起来。”

2.2 翻译智慧课堂的核心特征

2.课后的面批面改,因为是一对一的互动,所以可以帮助怕写作,怕修改的心理。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平时知识和语言的积累较贫乏,对习作都有一定的害怕心理,而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批改评语时不可能写具体,即使写清楚了,学生也不一定会去仔细看,即使看了老师的批语,也不能够理解领会,也不知怎样才能针对老师所指出的问题,作自我修改。所以,我们教师的面批面改可以给予学生修改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怕写作、怕改作文的心理。

3 大学翻译教学智慧课堂设计

在课前环节,传统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师、学生基于课本知识进行备课、预习。教师备课的核心任务是撰写教案,根据日常教学的经验筛选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主观性、经验性较强。 学生的预习活动也主要参照教辅资料或者教师布置的教材内容,缺乏主体性、个性化,往往使课前的预习陷入程序化,没有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智慧课堂的课前教学准备则截然不同,它基于客观的学情分析,实现以学定教。

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学习也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它强调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被重新构建;而学习知识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与智慧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新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翻译智慧课堂强调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原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把原先处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提升为了课堂活动的执行者、课堂活动的中心。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也可创设出富有智慧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环境, 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各项翻译技能, 准确地把握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逐步提高他们的翻译综合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进度实行相应的个性化教学, 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翻译的教学质量, 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的目的。综上,大学翻译“智慧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资源多种多样,实现个性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 翻译教学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技术为依托,师生全程互动交流的新格局。

3.1 课前环节——基于学情分析

智慧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融合和互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与“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大学翻译教学智慧课堂要立足于提升学生实际的翻译能力,实现“课前、课中、 课后”三个阶段的统一,通过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情景创设、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等十个教学步骤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利用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全面地掌握学生既往的翻译作业成绩与难点,根据学生的翻译水平,设置各个翻译能力训练模块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筛选相关学习素材,推送微课视频、学习课件、预习测试题等预习内容。 由于翻译技巧往往比较抽象、琐碎,教师可以从一些常用网站(如中国翻译网、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等)下载一些真实语料资料作为教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其次,学生通过在课前学习教师推送的预习素材,完成预习任务并提交到微信群或QQ 群等平台上,也可以在平台上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基于平台进行师生或者生生间的讨论。最后,教师基于平台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学情分析,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传统翻译课堂的教学流程结构通常采取“5+4 模式”,即由教师“教”的5 个步骤(备课、讲课、提问、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学生“学”的4 个步骤(预习、听课、代表发言、作业反馈) 所组成的“教”与“学”的过程。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与“学”互动方式单一,教师本位,缺乏学生主体的有效融入,容易陷入“一言堂”的局面。“互联网+”背景下,集多媒体、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一身的智慧课堂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特色,其核心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情分析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互动交流立体化、资源推送个性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学习全过程及效果都可以生成动态学习数据与学情分析,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智慧课堂的翻译教学可以实现形成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前预习测评、课堂实时检测、课后作业评价等,学生可以即时得到反馈,并积极做出改正与完善,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智慧课堂打通了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愿景,让课堂的组织与呈现都基于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在互动、参与中萌生智慧。智慧课堂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素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

3.2 课上环节——重视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学课上环节中,教师分析案例语料并就技能练习进行提问,学生按照教师的节奏听课并回答问题,记忆形式为主,思辨环节较少,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智慧课堂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破了“一潭死水”的课堂局面。 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邀请学生分享课前预习中的翻译经验或者译文,提出个人困惑或者问题, 引发全班同学对如何解决翻译障碍的思考。通过翻译经验分享,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翻译过程及其翻译障碍, 同时还能鼓励学生进行译文比较,发现优缺点,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热度。 课堂上,教师精辟的点评是保证师生良性互动的关键。教师点评时,基于某个或者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强化模块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扩展讨论,形成智慧,解决实际中的翻译障碍。此外,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检测,向学生推送随堂测试,测试语料主要是翻译真实语料,为学生提供真实地学习情景,学生完成练习后可以马上提交,教师可以运用技术平台即时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问题,再进行下一步地总结提升。 综上,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积极务实的学习探究加上即时的教师评价反馈,大大提升了智慧课堂地欢愉度和参与度, 对学生总结提高,巩固弱点,培养创新思辨能力与全面的翻译能力大有裨益。

3.3 课后环节——实现个性化反馈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后环节, 主要以评价学生课后作业为主。教师反馈作业多在下一次课上进行,作业的讲评多集中在共性问题上。智慧课堂则不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与反馈都可以实现个性化。首先,学生的课后作业不再是统一形式,而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性地传送翻译任务以及深入学习的资料,解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弱点问题。然后,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后,通过平台及时提交给教师。教师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翻译输出录制作业批改微课,及时推送给这名学生或更多有着相似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点评与讲解。 最后,学生观看自己的作业反馈,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学习反思与收获,与自己的老师、同学进行分享。 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融合到下次备课中,遴选语料,分类练习。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应运而生,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创新与发展的机会。 “智慧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促成学生自觉的知识建构,但是教师的“教”同样具有智慧因子。 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开展智慧教学,培养出智慧的学生。在大学翻译教学中创建智慧教育模式,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使课堂教学资料不仅局限于一本教材,网络资源的时代性、及时性、广泛性能帮助教师收集和展示丰富的真实语料。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变性、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展示方式, 符合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原则。 教学反馈上,也实现了即时反馈,学生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又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思来调整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德兴铜矿富家坞矿区生产规模为1485万t/a,矿区面积3.9838km2,开采深度400m以上。矿区采用陡帮开采方式,采区南平山320以上边坡已随着开采活动出露终了边坡。随着采矿进程加快,为避免泥石流、坡面塌方等灾害,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实施边坡的生态环境治理,以促进矿山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该工程项目于2017年10月底开工,至2018年1月底竣工,生态恢复总面积为42000m2。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2]刘晓琳,黄荣怀.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20.

[3]约翰·杜威,姜文闵.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5]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LIU Xiling
(Henan Finance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450026,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 tion system, while intelligent education will lead to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education system. It has become a tre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education into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to innovate teaching mode,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e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lation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mart classroo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smart classroom in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schools to carry out smart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et +”; Intelligent education;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08(b)-0116-03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的推广》(课题编号:SKL-2019-1442)。

作者简介: 刘喜玲(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

标签:;  ;  ;  ;  

“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