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边界标准研究_二里头遗址论文

夏商边界标准研究_二里头遗址论文

夏商分界界标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界标论文,分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考古学方面确定夏商分界的界标,是解决夏商分界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夏商分界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在考古学方面所确定的界标,这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晚报1999年4月27 日以醒目的标题《夏商周断代工程进入“倒计时”——中国古代文明年代之谜渐次揭开》报导:“1996年5月16 日正式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我国本世纪末最大的人文科学研究项目”。“这一工程设置的9大课题40个专题的研究目前普遍获得可喜成果,特别是对于确定夏商周三代纪年的几个关键环节上,都有突破性进展。考古专家们已取得一致意见,认定偃师商城是灭夏后最早建立的商城之一,商城小城的始建是夏商分界的界标。”北京晚报1999年5月26 日又以醒目的标题《夏商分界有了定论——考古又有新发现》报导:日前“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商代宫殿区遗址的挖掘中,发现迄今最早的皇家池苑。目前这一挖掘出的大量陶瓷、青铜器和一个颇具规模的商代都城遗址,最终确认偃师商城是商汤灭夏以后建立的第一个都城,这一发现是解决争论已久的夏商王朝年代界定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结论已经得到考古专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专家们在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不少夏代末期和商代早期的器物,证明偃师商城的确是承上启下的商代第一都。”笔者于1959—1982年参加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发掘和编写它的报告;1983—1989年参加偃师商城的发掘,1993年—1995年整理这部分资料,十分愿意参加夏商分界界标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供学术界参考与讨论。

研究夏商分界的界标,首先要从夏的界标说起。

二里头文化是继河南龙山文化之后,分布在中原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其中,它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核心遗址。

二里头遗址长、宽各约2000×2000余米,面积为400万平方米, 在此范围以内地势高亢,北、东、西三面低下3—4米,西面与西来高地相连,平面略似半岛,地下普遍堆积有2—3米厚的二里头文化层,自下而上分为四期。遗址中部为宫殿区,南部有冶铸青铜器遗址,发现有坩锅碎片、陶范、铜渣、木炭灰和浇铸青铜的操作面,文化层堆积很厚,分布范围较大,非经较长时期操作实无可能如此。西北部发现有陶窑,这里可能是制陶作坊区。北部和东部有废骨料坑、骨制半成品、骨料和磨石等,有可能是制骨作坊区。本遗址还发现有大量石器、蚌器和一部分玉器、漆器、酒器等,当时至少包括冶铸、制玉、制石、制骨、制蚌、制陶、漆木、酿酒和建筑等手工业。有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大分工,必然要产生交换与贸易,二里头遗址发现有海贝和仿此制作的石贝、蚌贝和骨蚌,当是交换和贸易的媒介物。《考工记》载:“夏后氏上匠”“百工居市”,似乎反映了上述的史实。二里头遗址中部为宫殿区,四周为手工业和一般住址区,其间有道路相通,是一座聚集式的都邑,具有早期都邑的内容与规模。《史记·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西部,北临洛河,南距伊河约4 公里,西距洛阳东周城约24公里,东距偃师商城约6公里。 《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二里头遗址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夏代晚期都邑相符合。

二里头遗址中部地势较高,已经探出数十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中心部位的一座面积最大,平面略呈方形,每面长约100米,高1米余,面积为1万平方米,较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小城为大。 在基址中部偏北处是正殿,下有3米厚的长方形基座。基座上面四边有一周廊柱础基,南北排各9根,全长各30.4米;东西排各4根,全长各11.8米,间距为3.8米,共计22根。在每根廊柱外侧原有一对擎檐柱,用以支撑屋檐,廊柱内侧为宫室。此宫殿包括台基、木结构屋架和屋顶三部分,完全具备我国宫殿建筑的特色,形制与《考工记》所载的“四阿重屋”相仿。在基址四边有一周廊庑式的建筑,共有150多根廊柱基础,间距也是3.8米,包括150多间屋室,拱卫着中部的正殿。 在南面廊庑的中部偏东处有一座宽敞的门道,内有三条通道,各通道之间设一小室,共四间,是守卫武士的卫室,形制与《考工记》的“塾”相仿。正殿前面是广庭,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有可能是颁发政令的场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型宫殿建筑,由正殿、廊庑、庭院和门道所组成,汇集于一座夯土基址上面,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巍峨壮观,气势宏伟,这不仅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也是王权的一种象征。这座宫殿建造使用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毁弃于三期之末,基址上面覆盖着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散乱人骨兽骨、灰土坑、小型墓葬和烧制陶器的小窑址等,若无重大政治变革,实无可能如此。

二里头文化上承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自身分为四期,其一期文化为形成期,二期为发展期,三期为繁盛期,第四期不及三期繁盛,处于尾末阶段,但又出现一些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的成份,形成夏商文化共存相融的特色,最后发展成偃师商城第二期文化,即二里冈商文化下层(注:赵芝荃:《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渊流》,《考古学报》1986年1期。 )。 二里头一至四期文化标本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前1900—前1500年,每期文化平均占100年。夏代纪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21 —前16世纪,二里头一至三期文化属于夏代纪年,其第四期文化是商代纪年内的夏文化。

本段结语:二里头遗址第一号宫殿的毁弃是夏王朝终止的界标。

再谈夏商分界的商的界标。

偃师商城位于洛阳盆地东侧,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背靠黑石关,东行直抵商人原有的基地;面对二里头遗址,相距6公里, 便于监视夏之顽民。地下普遍有偃师商城文化层,一般厚1米余,最厚处达3米,自下而上分为三期,每期分早、晚两段。其第一期早于二里冈商文化,特点与下七垣早商文化相似,里面尚包含大量二里头第四期文化的内容;二、三期约相当于二里冈期下、上层商文化(注:赵芝荃:《论偃师商城始建年代的问题》,《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年。)。城址包括小城和大城两座城墙。

偃师小城南临洛河,始建于偃师商城文化一期早晚段之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00、东西宽740、城墙厚6—7米,面积约为80 万平方米。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时为偃师商城文化一、二期之间。建造方法是一方面修整小城的西墙、南墙和东墙南段,把这些城墙上部内外两侧各铲掉1—1.6米,横剖面呈“凸”字形,然后自下而上逐层夯筑,达到需要的宽度与高度;另一方面是依顺小城西墙直线北上,达到西北角再东行,东行一半之后内收与东墙相汇。东墙南段加宽加高之后向东北行,然后直线北上与北墙东端相汇。大城是在小城基础之上北延东扩而成,小城北墙和东墙北段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被平毁改为大道。大城平面略呈“菜刀”形,西墙为一直线,全长1700、北部直线宽1150、南部宽仍为740米,城墙宽17—19米,面积为190万平方米,较小城大一倍有余。北城墙有一道城门,东西城墙各有两道城门,两两相对,其间有大道相通。在城址南部有3座方形小城,居中者为1号,长宽各200余米,为宫城;西南偶者为2号,南部被毁,仅存北半部,北墙长约200米,保存长方形排房基址3排,每排16座基址,每座基址有上、中、下3层建筑遗址,根据内部设施学者推断为为府库性质, 与汉魏洛阳城的武库相仿(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初步勘察》,《考古》1973年4期。)。 东北面的方形小城为3号,位于大、小城墙之间,保存完整,长宽近200米,内有长方形排房基址5排,每排各有基址15或16座,共70余座,形制同于2号方形小城,性质亦应相近。在宫城周围尚有数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城址南部为宫殿区,城址北部有冶铸青铜器和制陶作坊遗址,中、小型房址、水井、窖穴、灰坑等等,城址布局与《考工记》所载的“面朝后市”相符。偃师商城的小型墓葬均埋葬在城墙内侧,而且靠近城墙,有的包括两层,有的分上、中、下三层,相当密集。究其原因,可能与安全有关。中型墓葬距离城墙较远,可能与死者的身份有关。根据以上情况推断,在偃师商城发现大型墓葬是不大容易的。

偃师商城宫城北部有一条灰土沟,里面主要推积的是一、二期的灰土。灰土沟以北有一座大型水池,宫城以西有一条地下注水沟道,东面有一条地下排水沟道,直通东一城门,为王室池苑。宫城中南部有5 座宫殿基址,居中者为1号,面积较小,左、右者为2、4号,西南者为3号,东南者为5号。其中2、3、5号经两次建筑,各有上、下两层基址。属于一期建筑的宫殿有4号、2F、3F和1号;二期建筑的有5下和2上号;三期建筑的有3上和5上号,共为8座基址,其北面尚有建筑基址。 宫城城墙也随之变动3次。

第4号宫殿位于宫城中部偏东处,东距宫城城墙仅2.5米。发掘时上部结构被毁,仅存下部基址,东西长51、南北宽32米,上面保存有正殿,廊庑、庭院和门道等遗迹。正殿居北,台基东西长36.5、南北宽11.8米,高出庭院0.4米,地下基座厚1.6米。在台基表面四边有一周经过特殊夯筑的圆形磉墩,用以支撑廊柱,南北排各15个,东西排各5个,间距为2.5米。若以廊柱计算,此宫殿面阔为14间,进深为4间, 廊柱以内为宫室。在台基南边有4座长方形台阶,各保留三层,用夯土筑成。 基址东、西、南三面有廊庑相围,平面呈“凹”字形,东西全长51、南北总宽25、庑址宽约5.4米,高出庭院0.1—0.2米,下面有1米厚的地基座。庑址外侧有一周木骨墙迹,内侧有一排柱洞,二者之间有隔墙,东、西庑室各5间,南部廊庑中部偏东处设一门道,以东为4室,以西为5室。 门道两侧各有一道隔墙,隔墙北端各有1柱洞,南端各有半个凹槽, 可能与安装大门有关,门道内有路土层。西廊庑北起第2室设一侧门, 直通西部宫殿。基址中部为庭院。在西庑基址外侧堆积一层偃师商城文化一期早段的文化层,表明此宫殿建于一期之初,是偃师商城最早的建筑。

与4号宫殿同期建造的宫殿尚有2F、3F和1号,宫殿外侧筑有方形城墙,长宽各约200、一般厚约2、残高0.5米,下面有1米厚的地基座。

本段结语:1号、2F、3F和4号宫殿是商王起居生活和料理朝政的地方,高严的宫城城墙可视为王权的一种象征,4 号等宫殿和宫城始建城墙的兴建是商王朝建立的界标。

下面讨论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的关系。

第一,古代文献记载。

《史记·殷本纪》载:“汤既胜夏,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孔安国传:“欲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夏社,是夏人祭神或祖先的宗庙之类的设置,古人常把它当作国家或国都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商既胜夏,曾想去掉夏社,但由于夏之先人功绩盖世,后人无能与比,故而又不肯轻举,而保留了夏社(注:二里头遗址第一和第二号宫殿均建于二里头文化三期之初,形制基本相同,二号稍小。一号宫殿毁弃于三期之末,二号宫殿的正殿后面埋葬一座三期末年的大墓,墓口东西长5.35、南北宽4.25、深6.1米, 自下而上由夯土填封。在墓口以下2.7米处发现一原漆木匣,内殉一狗, 墓上建有庑址,大墓正对二号宫殿南面大门。此墓形制与安阳殷墟“妇好”墓相仿,死者身份应更高,有可能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二号宫殿自二里头文化三期,一直延用到二里冈商文化上层时期,与偃师商城4、5号宫殿先后废弃,它可能与夏社有关。)。结果正如《竹纪纪年》所说:“商汤始屋于夏社”,意思是说商汤在夏王朝的心腹要地建立了自己的社稷,另建新城,供奉亳社。

第二,地理条件。

据古代文献记载,商代有5座都城,除去偃师商城以外, 现已发现的尚有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其中只有偃师商城距离夏代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遗址最近,相隔仅6公里。由此可见,它是改朝换代的标记, 夏商王朝分界的依据。这是由于偃师商城特有的地理条件和位置所决定的,其它商城无法代替或相提并论。界标只能有一个,多了就没标准了。

第三,夏商文化相融与更替的关系。

二里头第三期文化为繁盛期,夏王朝失国于三期之末,第四期文化不及三期繁盛,但却出现一部分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的内涵。属于二里头第四期的陶器主要有深腹罐、圆腹罐、罐形鼎、甑、刻槽盆、平底盆、浅腹盆、深腹豆、浅腹豆、大口尊、盉、觚和折肩器盖等;属于偃师商城第一期的陶器主要有侈口瘦腹绳纹平底罐、束颈瘦腹绳纹平底罐、束颈瘦腹素面平底罐、浅腹盆形鼎、卷沿深腹鬲、侈口深腹鬲、深腹盆、高圈足簋、矮圈足簋、圈足豆和盔形器盖等,二里头第四期文化是夏商文化相融共存的实体。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鬲、甗、平底罐、甑、盆形鼎、折肩盆、深腹盆、高领罐、捏口罐、簋、圈足豆、平底大口尊、盔形器盖等;属于二里头第四期的陶器主要有附加堆纹扁三角足罐形鼎、深腹罐、圆腹罐、甑、刻槽盆、平底盆、浅腹盆和折肩器盖等,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也是商夏文化相融共存的实体(注:赵芝荃:《论夏商文化的更替问题》,《考古与文物》1999年2期。)。二里头第四期文化上面直接叠压着二里冈下层文化( 偃师商城二期文化),偃师商城一期文化发展成二期文化(二里冈下层文化)。二里头第四期文化与偃师商城第一期文化不仅性质相同,而且文化层位关系也是一样的,二者同属于从二里头第三期夏代文化发展到二里冈下层商代文化的过渡形态。这种相融共存的突出特色,只有在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特定的夏商都邑中碰撞迸发出来,其它商城或遗址都不会如此明显和突出。

第四,偃师商城大型建筑的建造过程。

偃师商城自1983年开始发掘至今已17年,从长期考古实践中得知,最早建筑的是第4号宫殿,还有2F、3F、1号宫殿,和围在宫殿外周的宫城城墙,这是商王朝建立的标志。宫城以外的小城墙下面叠压着商朝初年的文化层,建于偃师商城一期早、晚段之间,它既不是商朝最早的建筑,也不是商王起居之所,小城不是商王朝建立的标记。是时商朝建国伊始,百业待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人力物力尚显不足,因此4 号宫殿面积较小,长宽仅为51×32米,结构简明,形制古朴,注重实用。偃师小城长宽1100×740米,面积80万平方米,城墙厚6—7米, 地下基座仅为0.3—0.5米,均显单薄。发展到偃师商城第二期,商国势日趋昌盛,当时扩建的大城长宽1700×1150米,面积为190万平方米, 城墙厚17—19米,地下基座厚1米,固若铁壁。发展到偃师商城三期,5上号宫殿基址长107、宽约80米,面积大4号宫殿5倍有余, 正殿两侧加庑址,南面增筑前堂,结构复杂,巍峨壮观,气势相当宏伟,为商代早期有代表性的一座宫殿建筑。由此可见,偃师商城的发展过程是与商王朝的国势昌盛程度相联系的。若照此顺序发展,在建完偃师商城大城之后,就应当建筑郑州商城,而这种建城顺序的先后又是与偃师和郑州两座商城文化层堆积的早晚关系相一致,这种建城先后的推测是可以成立的。

本段结语:二里头一号宫殿的毁弃,标志夏王朝正式终结,偃师商城4号等宫殿和宫城始建城墙的相继建成,标志商王朝已正式兴起, 一废一兴,我国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

标签:;  ;  ;  ;  ;  ;  

夏商边界标准研究_二里头遗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