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开发与管理初探——以陕西省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陕西省论文,为例论文,地域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学与科学管理
摘要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了农业地域专业化开发的原则、专业化类型、发展方向及其管理措施。
关键词 农业地域专业化,开发原则,专业化类型,发展方向,管理措施
农业地域专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不同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使每个地区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专业化部门成为区内农业生产的主导部门,其他部门多是为专业化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实行农业地域专业化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充分有效地利用各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3)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装备,实行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4)地域专业化的集中生产, 有利于合理配置农产品加工工业,实现优势资源与加工工业匹配开发,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和销供产一条龙,推动“公司加农户”新体制的健康发展。(5)地域专业化便于使许多作业项目实现社会化的专业经营, 促进作业专业化。
1 农业地域专业化开发的原则
1.1 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结合
农业地域专业化和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主导产业,表现为以更多的资金投入,使用较高的生产技术,在某地区集中栽种某种作物或生产某种产品。建立主导产业比原来分散的传统生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的成功,可进一步加快农业地域专业化的进程,形成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将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2 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农村经济多样化相结合
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使农业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增大了。农民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对策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农民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其从事的与农业有关及与农业无关的各种活动范围更加宽广和多样化。
农村经济多样化包括农业多种经营和农村工业化两个主要方面。农村经济多样化的作用在于它能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此外,推进农村经济多样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闲散资源,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强农民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专业化和多样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方面,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农业多种经营相结合,有利于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各地尚未被认识和利用的大量潜在优势资源将被陆续开发利用。多种经营的蓬勃发展,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旧的产业在适宜区扩大,新的产业不断涌现,各种产品在竞争中寻找它们的最佳生产区域。一些在历史上没有或者只进行过自给性生产的生产项目将渐次形成相当规模的商品性经济,成为一些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为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非农化的发展,既可以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实现农业优势资源与加工工业的匹配开发,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1.3 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
由于专业化产品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因而,专业化生产对市场有很大的依赖性,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波动状况对专业化生产影响极大。流通不畅,产品滞销,就很可能出现专业化商品基地建成之日,就是其垮台之时。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开发和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发展,应在广大农村超前进行市场建设,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各种农、林、牧、特专业化基地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将专业大户、专业基地、专业公司和专业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开发。负责组织指导农业生产的干部要注意研究市场,要给农民以准确的信息,不能单纯以市场价格指导生产,否则会在客观上为市场的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专业化商品生产以摧残。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求发展又要保护自己,则要尽量将专业化集中产区建在各自的最适宜区,才能生产出质量高、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商品,若再实行集约经营,更能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应变能力,避免买难与卖难交替出现、活与乱交织并存的被动局面发生。
1.4 水平专业化地带开发与垂直专业化地带开发相结合
陕西省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省份,山地丘陵面积达1544.66 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09%。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地, 海拔高度介于170m到3767m之间,存在着平坝、丘陵、低山、中山、 亚高山的垂直差异,具有山地垂直地带性差异大于经、纬度地带性差异之特点。不同垂直高度带具有相异的资源类型、农作制度、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因此,推进农业地域专业化必须将水平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2 陕西省农业地域专业化类型及其发展方向
依据上述原则,结合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区域开发及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实践,笔者认为可将陕西省农业地域专业化划分为如下11个开发地带:
2.1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及白于山区羊绒毛皮带
长城沿线风沙区和白于山区两大地理单元,土地面积约311.1 万公顷。区内自然、经济条件较差。候干冷,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干旱和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差,观念陈旧。但土地面积广阔,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养羊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是陕西唯一的滩羊生产地和陕北细毛羊的育成地。应以开发建设羊绒毛皮带为中心,抓好草场建设和良种繁育。以改革耕作制度和调整种植结构为突破口,集中发展油料(胡麻、向日葵)、荞麦、名贵杂豆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白于山区浅山区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发展油料、荞麦,适当发展白绒山羊;深山区以畜牧业为主,重点发展白绒山羊,同时发展荞麦、油料、杂豆等作物。白绒山羊的数量可增至40万只,并使85%以上的羊品种得到改良。注意加强水、田、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尽快脱贫致富。
2.2 黄河沿岸红枣林带
本区为一个南北狭长的地带,面积约42.8万公顷。区内水热条件较好,且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后期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近河地区,具有独特的小气候环境,适宜发展红枣、苹果、花椒等经济林木,且有大量闲置的荒坡石坂等土地资源及与河对岸进行经济交往的历史传统。应以红枣、苹果为龙头,积极发展烤烟、蚕桑、薯类。推广红枣矮密丰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荒坡石坂,垒石造田。采取适当集中、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近岸区要充分利用沿黄河的小气候优势,建立红枣带,同时发展苹果、花椒、桑树等经济林木;远岸区以苹果为主,适当发展蚕桑、烤烟、薯类、杂豆等,积极发展商品生产,推进区际间的经济分工和协作。
2.3 陕北丘陵沟壑果、羊、烟、豆、薯综合经营带
本区土地面积约307.47万公顷,区内土地资源较广,但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光照充足,热量适中,但降水较少,且年际变率大,干旱威胁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苹果、烤烟、花生和名贵杂豆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发展较快。尤其是苹果生产,不仅气候适宜,品质佳,而且有较多的向阳缓坡地供其栽植,故发展潜力较大。本区南部的烤烟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商品生产项目。今后应抓好苹果、羊子、烤烟等主导产业开发,同时注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扩大杂豆、薯类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种草造林,保持水土,促进本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4 渭北高原粮、油、烟、果、牧综合经营带
本区土地面积约405.9万公顷,占全省18.5%。土地面积大, 耕地质量好;光照充足,且气温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和果类糖分积累,实现优质高产。本区既是全国冬小麦四大产区中条件最好的一个,又是苹果、烤烟、花生、油菜、柿子、枣、葡萄、花椒、核桃的适生区或最佳适生区。小麦、烤烟、苹果的质量在全国享有盛名。应立足省内、国内市场,面向出口,以科技为先导,以高产优质高效为中心,进一步建设粮、油、烟、果、牛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发粮、棉、油、烟、果、肉、蛋、奶、瓜、菜等商品生产。在蒲城、韩城等10个县建立13.33万公顷小麦优质丰产田,在洛川、富县、千阳、 陇县等14 个县建成6.67万公顷早玉米生产带;在宜川、洛川等18个县建立6.67 万公顷烤烟基地;在宝鸡、凤翔、耀县等16个县建立6.67万公顷油料基地;在永寿、彬县、长武等20个县建立13.33万公顷果品基地,其中优质苹果10 万公顷,形成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带;在麟游、长武、韩城等14个县建立商品肉牛带。在粮食和多种经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乡镇企业。同时加速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把本区建成全省的综合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2.5 关中平原大中城市郊区副食品及粮油棉综合经营带
本区土地面积约127.4万公顷, 区内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组合条件较好,人口稠密,工业集中,交通便利,灌溉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市场活跃,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既是陕西商品粮、棉、油的主要产区,也是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农副产品的供给地。今后应面向城市,重点抓好油、肉、蛋、奶、菜、果、瓜、鱼等副食品生产。在关中西部建立4.33万公顷油菜基地,在关中东部建立2.33万公顷花生基地,在户县、临潼、眉县等11个县建立100万头瘦肉型猪基地, 在高陵、户县等13个县建立1000万只笼养鸡基地,在城市郊区建立6 万头奶牛基地,在扶风、岐山、乾县、礼泉等11个县建立40万头肉牛基地,在城市郊区和陇海铁路沿线建设菜田10万公顷,其中专业菜田2万公顷。 面向全省,重点抓好粮食、棉花生产,建设13.33 万公顷“吨粮田”和20万公顷“双千田”,在关中东中部的大荔、渭南、临潼等15个县建设10万公顷优质棉基地。面向旅游,重点抓好石榴、杏、猕猴桃、小食品等名优特产品。面向出口,重点抓好线辣椒、大蒜、肉牛、编织等传统出口商品。巩固建设粮食、棉花、油料和副食品四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集约型农牧业为特征的商贸工农型经济体系。
2.6 泾渭黄洛滩地杂果及水产养殖带
本区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渭河两岸、黄河老滩、潼关三河口和二华夹槽,面积约13.3万公顷,其中低产田面积约占80%。护岸与滩地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护岸林,建立水杂果、红枣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
2.7 秦岭北坡及沿山台原苹果、杂果林带
本区面积为90.67万公顷,是关中的老果林带,目前苹果面积已达5.33万公顷以上。与渭北基地相比,苹果产量高,品质稍差,但经改革耕作栽培制度,仍可提高质量。今后品种配置应以中晚熟为主,栽培技术应全部实行矮化栽培。同时进一步加快该区的杂果林带建设,为城市和旅游业服务。在秦岭沿山台原一线建立2万公顷杂果基地, 其中秦岭北麓西宝、西潼公路沿线是猕猴桃适生区,要以发展猕猴桃为主,使其面积由1994年的0.63万公顷增至1.33万公顷,年总产量达到4亿kg。 在秦岭北坡一线,结合营造水源涵养林,大力发展经济林,建立0.67万公顷干果基地。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发展以黄牛为主的草食牲畜;积极开发中药材和干果、青竹等资源,全面振兴农业经济。
2.8 陕南川道平坝粮油及副食品生产带
本区海拔一般在600米以下,土地面积约26.67万公顷,光、热、水、土条件组合较好,是陕西著名的水稻、小麦、油菜高产区。区内交通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较好,城镇较多。应稳定粮油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积极发展肉、禽、蛋、奶、菜、鱼、果等副食品生产,满足城乡人口需要。
2.9 陕南低山丘陵亚热带经济林特带
本区包括秦岭南坡600~800米和巴由北坡600~900米之间的地带,土地面积为263.2万公顷。本区既是粮油产区,又是柑桔、茶叶、 蚕桑、油桐、油茶等经济林特及水产品的重要产地。应在进一步扩大基本农田面积,改良低产土壤,稳增粮油的同时,大力发展柑桔、茶叶、油桐、蚕茶、蚕桑、五倍子、龙须草等经济林特和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经济林特的发展应集中连片,形成规模,集约经营。充分利用陕南丘陵浅山地区最适宜种植烤烟的自然条件,建立优质主料烟生产基地,此外,还应注意开发利用野生刺梨资源,建立人工种植园。积极兴办农副特产品加工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系列开发,繁荣山区经济。
2.10 陕南秦巴中山区山货土特产经营带
秦岭海拔800~1800米和巴山900~1900米范围内的两个区域,土地面积约374.9万公顷,为陕南山地的农林牧业生产区。 本区应在搞好马尾松、杉木、红椿、泡桐、刺槐等速生用材林建设,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建成全省稳定的木材商品生产基地的同时,重点加强生漆、核桃、板栗、花椒、食用菌等拳头产品的开发,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单产与品质,并兴办加工企业,实现优势资源与加工工业的匹配开发。秦巴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是猕猴桃适生区,要逐步扩大其人工栽培面积,使其种植和开发形成区域化和产业化。要充分发挥“秦巴药库”的优势,科学管护,主攻黄连、党参、天麻、杜仲四大骨干品种,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重点抓好大宗药材,开发名贵药材,以药致富。积极兴修石坎水平梯田,狠抓农田基本建设,推广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综合开发饲草饲料资源,振兴山地畜牧业。
2.11 陕南秦巴高山区水源涵养林带
本区包括秦岭1800米和巴山1900米以上的两块狭长地带,土地面积约93.7万公顷。因山势陡峻,气候冷凉湿润,人口稀寥,故基本无农作物种植,以经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等水源涵养林为主,发展适宜的中药材。同时要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名特优植物品种和珍贵动物资源,并注意向人工培育繁殖方向发展,为商品生产开辟新路。
3 农业地域专业化开发和管理的措施
3.1
实行农业地域专业化应以“多业为主综合经营”为主导模式
陕西地处全国从东向西和从南向北双向过渡的交汇地带,农业资源地域组合条件的差异性显著,农产品多样性特点突出,加之山地多,平原少,农村人口比重高,粮食需求量大,大多数山地丘陵区交通运输不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就决定了目前条件下农业地域专业化的开发不应该采取“一业为主”的模式,而宜实行“多业为主,综合经营”,积极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群体,形成地域专业化生产与综合经营协调发展格局。这既符合陕西自然生态条件的多宜性和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规律,又有利于优势互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3.2 疏通流通渠道,开拓内外市场
要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加强市场预测,准确掌握国内外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做好产前计划指导,减少市场竞争中的盲目性。强化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仓储冷藏设施建设,实行产供销贮运和系列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全方位服务,缓和市场波动,为农户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不断扩大销售量。要在农产品专业化集中产区,选建专业市场和季节性批发交易市场,将现货交易为主逐步导向期货交易为主,以销促产,增加收益。发展加工、贮藏设施,平抑市场淡旺,深层次、多途径加工增值。要下大力气组织、建设好一支耳聪、目明、腿长”的农民推销员队伍,特别要重视建立专业性强的购销集团军,依靠他们在全国各地开拓众多的市场。抓好苹果、猕猴桃、蚕茧、羊毛、羊绒、秦川牛、辣椒干、黑木耳、荞麦、蜂蜜、花生仁、大蒜、红枣、板栗、核桃、杏仁、杜仲、甘草等农副产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重点突破,批量生产,规模经营,系列开发,实现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国际市场的有效衔接,不断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
3.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
要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合理调节各部门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深化区域分工和协作,保证农业地域专业化的顺利发展。打破地区封锁,积极发展省际农产品贸易,搞好跨省联合协作,重塑农业地域分工新格局。尽快建立农产品区际交换的补偿调节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农产品的补缺储余功能,尤其要注意调节粮食供求平衡关系,扩大不同生态地带之间农产品的互补性交换。加强农产品专业化集中产区的生产保险和风险管理工作,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尽量减少农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倡工商企业与农民联建基地,做到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相互支援。注意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兴办实体,增强服务功能。
3.4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专业化基地建设
农业地域专业化必然以农业生产空间集中化为前提。而且前陕西省农业主导产业开发和农业地域专业化发展中却存在项目多、种类多、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一批规模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多途径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来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集中化和专业化。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承包大户在规模效益的驱动下,能够较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并能吸纳新技术,装备农机具,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当然,土地经营规模的确定取决于经营者素质、农机化水平、社会化服务程度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要重点抓好以机耕、植保、供种、供肥、排灌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服务和农业科技服务,搞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基地的建设要坚持资金、技术和物资配套使用,与产量、质量、商品和效益挂钩,上批量、上规模、上档次,增强竞销能力。通过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3.5 强化农业综合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作业专业化
“农业综合标准”是一个以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综合生产技术整体,是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保证。农产品专业化集中产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重点加强基地县乡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围绕“拳头”产品和骨干项目,组织科技人员,蹲点培养科技示范样板,推广各项适用增产技术,搞好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主攻单产和品质。要加强对专业户和农户的技术培训,结合生产环节,采取短期培训、现场观摩、实地操作等多种形式,使之尽快掌握主要适用技术,确保增产增收,逐步实现作业专业化。
(收稿日期:1995-09-2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OF AREAL 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AN — AS EXAMPLIFIED BY SHANGXI PROVINCE
Shi Yishao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principleof exploitation of areal 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specialized types and its development avenues and measures ofmanagement as examplified by Shanxi Province.Key words areal 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principleof exploitation, specialized types, development avenues,measures of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