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提高策略&以淮安市某小学为例_数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淮安市论文,小学论文,自主学习论文,策略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1]自主学习对于改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等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入学时间短,缺乏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下.同时,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困难.由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状况并不很清楚,因此,笔者以淮安市某小学为个案,对该校低年级全体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特别要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通过描述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工具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笔者以庞维国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为基础,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数学知识的特点,编制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一种自陈式量表,题目内容涵盖了自主学习的七个维度,即学习动机维度、学习内容维度、学习时间维度、学习方法维度、学习过程维度、学习结果维度及学习环境维度.

问卷编制完成后,笔者在淮安市某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时,由于被试为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有限,速度偏慢,题量相对较多,所以由施测者读题,读一题被试做一题.本研究的所有问卷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施测后问卷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34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被试207人.一年级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为83%.二年级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2%.为了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对该校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以及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便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互印证,保证所获得的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二、调查结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状况如下页表1所示.问卷调查中,被试在全量表以及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数①和标准差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全量表上的平均分是3.9880;在学习动机、学习时间维度上得分稍高于平均分;学习环境维度得分接近平均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维度得分稍低于平均分;学习结果维度得分最低.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维度上亟须得到提高.

为了确定一、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上是否存在差异,笔者对一、二年级学生在全量表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个年级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显著性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维度得分较为接近,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全量表以及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维度上得分的年级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从全量表及各维度的得分上看,小学二年级学生均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尤其是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维度.这表明,在全量表水平和绝大多数维度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是逐渐提高的.

男生和女生在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笔者分别对一、二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在全量表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一年级女生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维度及总体上稍高于男生,学习动机、学习时间维度上,男生稍高于女生.二年级虽然得分不相同,但总体上女生得分依然稍高于男生,具体而言,女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维度得分稍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维度得分稍高于女生.但是从总体和各维度来看,二者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总体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七个维度上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学习时间维度、学习动机维度、学习环境维度、学习内容维度、学习过程维度、学习方法维度、学习结果维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动机维度位居前两位,说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主动意识较强,时间计划与管理的能力较强,这可能跟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内容较少,负担较轻以及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过高存有一定的关联.这一点从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

“我很喜欢数学,每节课我都会举手,我觉得我数学学得还不错.”

——刘同学(数学作业经常不做,平时数学考试成绩并不是太理想)

“低年级小朋友本身就活泼好动,再加上好奇心强,所以数学学习总体上都很有热情.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自己的评价也往往都要比自己实际的表现要高很多.”

——刘老师(二年级数学教师)

从得分上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维度相对于其他维度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其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正规学习的初始阶段,还未养成牢固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依赖心理也很明显,如一遇到数学难题就问老师,在家做作业则求助于家人等.在自我评价上,表现出对他人评价尤其是老师评价的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见解.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有一次,我让班上的小朋友为自己选一个数学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结果班上一个平时数学成绩很差的小朋友竟然选了平时数学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小朋友.并且全班二十几个小朋友大多是选那几个数学成绩特别突出的小朋友为竞争对手.”

——席老师(二年级数学教师)

以上原因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很难掌握和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自我强化的意识不够,能力较差.

其二,受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对学习方法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被动的学习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多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还导致他们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只会按照老师教的去做,没有意识到应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不少教师也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辅导.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一点尤其显著.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方法或策略的认识还是初步的、模糊的,而且他们的元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从笔者对老师的访谈可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脱离了教师的指导,他们就会束手无策.

“数学课上,我们会教孩子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画图法.当时讲他懂了,做作业的时候他也会用了.但是过几天,遇到类似的题目,他还是不会用,这时如果老师提醒他一下,他马上就会想起来并且尝试使用画图法解题了.”

——杨老师(二年级数学教师)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年级差异

表2的结果表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除了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维度,其他五个维度及总量表上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二年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随年级增长呈现出一种上升的发展趋势.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校门,一方面,小学的学习是正规的,与幼儿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一年级小学生比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其自我意识更低,自我控制能力也更差.因此,一年级小学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自然比较低.二年级小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已经适应了正规的学习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也逐渐增多,这使得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一年级的小学生.

“二年级的孩子比一年级孩子在学习习惯上要好很多,他们基本上认识了并能够适应小学生活了,如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杨老师(二年级数学教师)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调查发现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既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发展方面的原因,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但对自我的认识仍比较模糊,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远未形成较成熟的自我概念.如有些学生做算术题时总是无法使用老师教的方法;或者在数数时口与手不一致,做口算题时嘴上说的是正确的数字,写在作业本上的却是错误的数字;或者是做应用题时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还有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够客观等等.同时,由于他们的学习大部分属于外控状态,男生、女生都是如此,所以,他们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未随着性别的不同而产生较为显著的差异.预计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才有可能慢慢凸显出来.

四、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自主学习的策略有多种分类.美国学者齐莫曼把自主学习策略大致划分为14种[2],如下页表3所示.这些策略是普遍性的自主学习策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及学科中,这些策略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依据调查,可采取以下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策略

如上所述,自主学习包括14类策略.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远未成熟,而且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学习全部的策略,而且有些策略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未必能用到.由调查可知,适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如笔记法、自我追问法、比较法等)、变式练习策略、问题表征的策略(读题、审题、整体把握问题)、具体求解策略(画图、试一试、倒着想等)、反思总结策略等等.

(二)循序渐进

数学认知策略的教学应该包括五个环节,即策略的选择、策略的完整教学、策略运用、策略反思、教师评价.其中,策略的完整教学由激趣、策略剖析、学生的自我复述和自我解释三个环节组成.小学生缺乏认知策略的储备,学习速度较慢,教师在教授认知策略时,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循善诱,耐心指导,不能操之过急.

(三)联系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认知策略的教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授认知策略时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时,学生的原始认识是“平均分以后剩下的部分”,如“有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支?”有的学生是这样分的:把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还剩4支.这样分是可以的,但不是余数的本质.要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本质,不仅要靠动手操作,更要结合儿童的生活与思维习惯,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和讲解:10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支,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支?这样学生就只能有一种结果:10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支,最多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最后剩下的1支不再分给一个小朋友?”学生回答:“这1支不够分给一个小朋友的,因为每个小朋友要分3支,如果把这1支分给1个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就不公平了.”显然,该学生已透彻理解“余数”的含义了,即最后剩下的不够分给1个小朋友的那部分.

①在全量表上的平均分为全体被试在全量表各个项目上得分之和除以被试人数,再除以全量表项目数;在某个维度上的平均数为全体被试在该维度各个项目上得分之和除以被试数,再除以该维度的项目数.

标签:;  ;  ;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提高策略&以淮安市某小学为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