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锰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 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以来我院(铜仁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收集统计与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216例,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率最高(37.5%),以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最高(58.8%),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44.4%),累及的最常见部位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4%,主要表现为皮疹、斑丘疹、红斑、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疹、皮肤烧灼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与上报,在用药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规范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安全和有效。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的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我院开展ADR监测工作以来,制订了相关制度,规范流程。随着监控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参与新的、严重ADR的上报病例报告数量逐年上升。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对2014年以来收集的216例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患者用药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216例患者。
1.2方法
通过查询不良反应网络在线上报系统收集与实地收集到ADR患者216例。根据管理部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中有关因果关系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按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2]和累及器官、临床表现、类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布
216例ADR患者中,男性129例(59.7),女性87例(40.3),与我院的专科性质有关。年龄1~83岁,不同年龄段均可引起不良反应(详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
3、讨论
3.1由本次分析结果看,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这与相关报道一致,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容易发生ADR[2]。本组患者中,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率最高,为37.5%,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各器官脏器逐渐萎缩,肝肾功能减退,体内药物的代谢和清除率降低,导致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易发生药物蓄积[3];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用药品种复杂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对应相应性别,年龄阶段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3.2本次以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高,占58.8%,这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和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相对溶解度高、作用迅速等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注射剂的内在质量、赋形剂、微粒、药物本身的pH值有关;另外药液配伍不当、浓度高、放置时间过久、滴注速度快等也可引起ADR的发生,建议临床医生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对于需要静脉给药的患者,应注意药品质量,避免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的ADR[4]。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及时发现ADR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该院已开始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开展合理用药的把关工作,以期达到保障患者静脉合理用药的目的,减少ADR的发生。
3.3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且存在滥用现象。本次研究组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占44.4%,虽然我院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并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已有明显改善,但仍需继续加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和管理,减少ADR的发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中成药引起的ADR也较高,占32.4%,这可能与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杂质、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临床使用剂量偏大、浓度过高、疗程偏长、未严格掌握适应证等因素有关[5]。
3.4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损害部位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4%,主要表现为皮疹、斑丘疹、红斑、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疹、皮肤烧灼感等。其次是消化系统,占31.0%,这可能与皮肤及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有关,因此,医务人员除了易于发现的ADR损害外,对于那些不易发现的ADR(如隐匿性、潜在性、迟发型),应密切监测,及时发现,积极控制,降低ADR对患者的伤害。
综上,ADR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临床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品及给药途径。我院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ADR监测水平和上报率,以进一步推进该院ADR监测工作的开展,避免漏报现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准确的反馈信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4.
[3]杨志伟,王琼,欧阳敏等.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052-7054.
[4]归莱,朱爱国,陈岳敏等.某二甲医院247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0):1547-1549.
[5]杨季菱,覃芳.2014年我院上半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总结[J].中国社区医师,2015,(7):14-15.
论文作者:冯益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药品论文; 我院论文; 静脉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