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观察CT和MRI对直肠癌的诊断情况,比较CT和MRI对区域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结果。结果 恶性淋巴结组CT诊断淋巴结直径、短长径比值以及淋巴结数量均高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恶性淋巴结组MRI诊断浆膜面浸润、静脉包绕征以及肠周脂肪混杂信号征比例均高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49例,诊断率为97.96%;MRI诊断直肠淋巴结转移48例,诊断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无差异,P>0.05。结论 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结果相似,无明显差异,皆可为术前治疗方式、术中术式提供良好参考。
【关键词】CT;MRI;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患者大约超过50%可在术中可发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超过50%[1]。然而术前辅助化疗有严重的副作用,如药物毒性、腹泻、胃口差等等。因此,选择正确的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对病人从新辅助化疗获益,排除无指征的化疗。然而,并没有一项可依靠的影像学手段为更有效的治疗来监测到淋巴结转移[2]。本文探究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9~75岁,平均61.6岁。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改变、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类型显示有:未分化癌14例、粘液腺癌18例、高分化腺癌33例。
1.2入组标准 (1)已行全肠系膜切除术;(2)组织病理学确认的直肠腺癌;(3)手术与影像学时间不超过1周;(4)年龄大于18周岁。
1.3排除标准(1)已有相关抗肿瘤治疗;(2)有相关盆腔手术史;(3)有MRI禁忌症者。
1.4检查方法 MRI扫描使用的是GESignaEx高场MRI扫描仪,配套有相控阵线圈。患者前一晚肠道准备,静脉打入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商品名:马根维显,德国拜耳先灵医药公司产品),剂量0.1mmol/kg,另予山莨菪碱针(商品名:654-2针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mg,肌注,检查前6小时禁食。首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行横轴面HRT2W1扫描层厚4.0mm,层间距1mm,TR4000ms,TE102ms,视野28cm×28cm,矩阵320×256,回波链长16,激励次数4,去除脂肪抑制。矢状面HRT2W1扫描层厚3.0mm,TR4000ms,TE102ms,矩阵320×256,回波链长16,激励次数4,去除脂肪抑制。DWI扫描层厚5.0mm,10%间隔,TR4000ms,TE90ms,视野35cm×35cm,矩阵128×128,激励次数4~8。所有方向,b=0,并且1000s/mm2。
CT扫描选择西门子双源CT机,检查前6小时禁食,患者取常规仰卧位,首先盆腔平扫范围从髂前上棘至趾骨联合,使用传统螺旋扫描,电压120kV,螺距45,层厚1mm,间隔5mm,70~120ml造影剂碘海醇(1.5ml/kg)从前臂正中静脉以3ml/s注入。动脉期造影覆盖盆腔而静脉期造影覆盖腹腔和盆腔,从膈膜顶到趾骨联合扫描历经35秒而在注射造影剂的70秒后。所有数据传至配套工作站系统进行重建及分析图像。
1.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MRI/CT淋巴结转移特征:CT与MRI发现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内的结节影,短径≥5mm,边缘模糊,信号混浊不清,CT出现强化,MRI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在扩散加权成像图像上为高信号被认为是淋巴结受侵犯,或成簇淋巴结≥3枚[3]。病理分析: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设为恶性淋巴结组,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设为良性淋巴结组。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CT指标对比
恶性淋巴结组CT诊断淋巴结直径、短长径比值以及淋巴结数量均高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见表1。
表1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CT指标对比
2.3 CT、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情况对比
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49例,诊断率为97.96%;MRI诊断直肠淋巴结转移48例,诊断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CT、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情况对比
3讨论
大肠癌包括了结肠癌和直肠癌,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均位列男、女性癌症的第3位,死亡率位列男性癌症的第4位,女性癌症的第2位,大肠癌对我国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发生率不断升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需要一个准确的且操作可行的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能够鉴别出部分预后特征,对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既往临床多采用内窥镜、超声等进行诊断,虽然对直肠癌诊断率较高,但对直肠癌淋巴转移情况并不能判断准确。MRI是一种标准评估淋巴结在直肠癌中的方法,敏感性在50%~80%。另外有其他方式已被用到淋巴结的评估,PET-CT的敏感度在66%。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的敏感度在67~93%。CT和MRI图像分辨率高。CT可有效显示病灶大小、形态、部位等,而MRI则能显示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重要价值[5]。本文可见,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49例,诊断率为97.96%;MRI诊断直肠淋巴结转移48例,诊断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无差异,P>0.05。显示CT、MRI均具有较好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结果相似,无明显差异,皆可为术前治疗方式、术中术式提供良好参考。
参考文献
[1] 艾毅钦,汪勇,邓亚敏等.CT及MRI在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87-91.
[2] 曾春.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12):98-101.
[3] 罗晓茂,谭蜀川,陈海涛等.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CT、MRI检查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6):389-392.
[4] 路成文,张彬.CT、MR对盆腔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7):1204-1208,1220.
[5] 郭艳娜,翟冬枝,刘小玲等.MRI与CT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96-397.
论文作者:赵雪峰, 汪国宴通讯作者, 施树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淋巴结论文; 直肠癌论文; 术前论文; 直肠论文; 患者论文; 造影论文; 价值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