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论文_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论文_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

王光华 李麟(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方法:收集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选择、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类型。结果:44例患者采用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37例留置外引流的1例在拔管后因颅高压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例WHOII级及1例III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关系。随访2个月-6年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改善预后尤其关键。

【关键词】脑膜瘤 侧脑室三角区 手术入路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62-01

脑膜瘤源于蛛网膜盖细胞,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发病率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第二位,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24%~30%,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近五年来行手术切除的三角区脑膜瘤44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三角区脑膜瘤44例。男12例,女32例,男:女为1:2.7;年龄14~74岁,平均44.2岁;病程7d-7年,平均12.4个月;术前表现包括:头痛23例,头晕12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模糊2例,偏盲4例,复视1例,肢体力弱3例,肢体麻木1例,失语2例,癫痫发作1例,记忆力下降2例,6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

2.影像学资料:44例术前行头MRI及CT检查,其中5例行MRA。肿瘤位于左侧17例,右侧27例。CT表现为三角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高或稍高密度,边缘清晰,强化明显;部分可见不同程度钙化。MR主要表现为T1WI相等或低信号、T2WI相高信号,明显均匀或不均强化。在MR上测量肿瘤,以最大径计算,大小为2.0~8.1cm,平均5.5cm。部分局部脑室扩大(6例)或具瘤周水肿(29例);脑室扩大中,颞角或枕角可出现扩大,形成局部梗阻性脑积水。7例表现瘤周血管流空,其中5例经MRA证实为脉络膜前动脉。

3.手术方法:44例行全麻显微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颞顶枕马蹄形切口开颅,避开功能区(如角回、缘上回、视放射及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经脑沟入路,分开长度常小于2cm,切开的白质以棉条保护,应用脑板牵开,脑积水较重或颅压较高的可释放脑脊液减压;仔细分离肿瘤包膜和供瘤血管,尽量先阻断供血动脉,先经瘤内减压,再分块切除,体积较小(直径<2cm)可完整切除。切除中在周围放置棉条阻挡血流进入脑室系统,切除后减少止血材料填塞,关颅前以生理盐水冲洗,术中超声可发现是否有小块肿瘤残留和脑室是否有积血。均行骨瓣复位,关颅。其中37例放置脑室/术腔引流,引流高度为平卧位外耳道上方12~15cmH2O。术后6-8h和24h分别复查头颅CT,并留取脑脊液送检,择期拔管。

结果

1.手术结果:44例均达全切除,术后MR未见明显肿瘤残留。其中34例分块切除,10例完整切除。术中可见肿瘤实性,色灰白,质软韧-硬不等,血供丰富,有脉络膜前、后动脉及脉络丛血管参与供血,边界清,与周围脑组织粘连程度轻-中不等。术中出血量100~1900ml,平均530ml。病理分型:内皮型脑膜瘤5例,纤维型21例,移行型(混合型)16例,非典型性1例,间变型1例。

2.并发症:2例肿瘤切除后超声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同期行血肿清除,恢复良好。35例引流管放置者拔管时间为1-14d,平均3d;1例术后4d(尚未拔管)因脑水肿严重、颅高压明显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恢复良好;另1例拔管后3d同样出现脑水肿、颅高压,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置管后4d病情好转拔管。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和5个月行分流手术,1例于术后1.5个月自行缓解。术前38例症状明显的,7例(包括偏侧肢体力弱3例,失语2例,偏盲2例)术后早期改善不明显,余31例明显改善。术后在院恢复时间6-40d,平均13d。1例非典型脑膜瘤和1例间变型脑膜瘤进一步行放疗。

3.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6年,平均57个月,其中1例非典型性脑膜瘤患者随访7个月,1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随访4个月,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复查CT或MRI,尚无肿瘤复发。

讨论

我们认为在掌握熟练情况下脑沟入路可达满意手术效果。文中采用脑沟入路,肿瘤均达全切,术前38例症状明显的术后早期(即出院前)31例(31/44,70.5%)明显改善,并发症包括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2例(4.5%),脑水肿、颅高压2例(4.5%),局限性脑积水3例(6.8%)。应用超声辅助选取距离脑室及病变最近皮层最薄处,避开角回、缘上回、视放射及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等功能区;可应用脑板牵开扩大术野。肿瘤较大时出血量明显增加,文中出血超过1000ml的5例直径均>6cm。可早期处理肿瘤后下方的供血血管。直径<2cm的可完整切除,较大的采取分块切除,切忌盲目牵拉肿瘤以免损伤供血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脑积水较重或颅压较高的可先释放脑脊液减压,但应控制量和速度,文中2例出现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考虑与肿瘤切除后颅内压降低过多有关。颅压降低明显时,可适当加大生理盐水冲洗量以调节颅压避免脑组织过度塌陷。超声具有操作方便、灵活、经济、定位准等特点,除辅助确定病变部位、选择最佳入路外,术毕再次行超声检查可明确肿瘤有无残留,脑室系统情况,有无血肿等,便于对相应情况早期发现、处理。

结论

手术全切为三角区脑膜瘤首选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经颞顶枕开颅脑沟入路可达到良好手术效果,在尽量全切肿瘤同时,保护正常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军,王运杰,欧绍武,等.脑室内脑膜瘤的分布及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709-711.

[2]张懋植,王磊,赵继宗,等.脑沟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附35例报告).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59-61.

论文作者: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论文_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