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1256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检验确诊其中123例患者入院后感染下呼吸道疾病,根据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生素的使用等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对比分析不同研究阶段各组感染人数的差异,寻求院内诱发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参检的1467例患者中,细菌学检查结果呈阳性者115例,阳性率为7.84%,检出率为93.50%;此次研究共培养细菌142株,其中G-杆菌数量最多,为101株(71.13%),其次是G+杆菌27株(19.01%)和真菌14株(9.86%);②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出现并发症、使用抗生素、采取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入院后感染几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住院时间短、未出现并发症、未使用抗生素、未采取侵袭性操作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为院内诱发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关键因素,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力度,尽可能降低侵袭性操作频率,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做好院内消毒、通风措施,控制探望时间,以降低院内交叉传染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
关键词: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危险因素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之一[1],临床治疗必须先明确患者病原体类型,后予以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2]。医院属于公共医疗场所,人流量较大,且收纳的疾病类型繁多,对于抵抗力较差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言,交叉感染几率倍增,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不利[3-4]。本次研究为深入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危险因素,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检验确诊其中123例患者入院后感染下呼吸道疾病,根据研究需求将1467例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对比不同研究阶段各组感染人数的差异,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3例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咽痛、乏力、低热等[5]症状,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标准,通过病理检测与痰液培养检查,被确诊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参与本次研究的1467例患者中男783例,女684例;年龄21-79岁,平均(50.2±6.7)岁。
1.2 方法
1.2.1病原菌检测方法 ①痰液样本采集:患者重复清水漱口三次后[4],取晨时深咳痰,置于洁净器皿中,标签上详尽注明患者相关资料,及时送检检验科;自主咳痰存在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吸痰机或一次性吸痰管取适量标本送检。②检验科采用常规样本筛选、分离、鉴定方法培养病原体、检测病原菌。
1.2.2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将患者根据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分为不同组别,对比不同研究阶段各组感染人数的差异,寻求院内诱发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参检的1467例患者中,细菌学检查结果呈阳性者115例,阳性率为7.84%,检出率为93.50%。此次研究共培养细菌142株,其中G-杆菌数量最多,为101株(71.13%),包括大肠杆菌26株(25.7%),肺炎克雷伯菌22株(21.8%),肠杆菌属16株(15.8%),铜绿假单胞菌34株(33.7%),假单胞菌3株(3.0%);其次是G+杆菌27株(19.01%),包括金葡球菌15株(55.6%),表葡球菌6株(22.2%),肺炎链球菌6株(22.2%);再次为真菌14株(9.86%)。
2.2 危险因素对比情况
2.2.1基本资料对比情况
通过分析可知,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感染率为15.1%,明显高于年龄不足35患者的4.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大于30天者感染率为13.5%,明显高于不足30天者的5.3%,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出现并发症者感染率为19.9%,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2 抗生素的使用与侵袭性操作对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知,使用抗生素患者的感染率为13.8%,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患者的3.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未采用侵袭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为4.9%,明显低于采用侵袭性操作患者的13.7%,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多种多样,医院内感染者,混合感染较多,临床上病情也轻重不一,各种感染之间或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在临床表现、胸部X线等常有交叉重叠,难以鉴别。因此,病原学检查非常重要,以利于及早明确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抗菌治疗。但是,目前对于病原学检查普遍重视不够,甚至有条件较好的大医院,标本送检率也不高。一份近期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占主要地位,二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6.0%和4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增多,其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高度耐药性,使经验性选用抗生素需要覆盖的菌株更多。由于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均表现出了极高的多药耐药性,因此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为院内诱发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关键因素,医护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力度,尽可能降低侵袭性操作频率,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做好院内消毒、通风措施,控制探望时间,以降低院内交叉传染风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何力敏,陈于荦,刘时彦等.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1,22(7):586-588.
[2]张宝民,孙艳,徐继来等.降阶梯治疗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2):162-164.
[3]周鸿江,朱莲娜,郭世辉等.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468-469.
[4]马均宝,潘俊均.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85-1887.
[5]魏占云,冯明.老年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2例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9,8(9):552-553.
论文作者:陈铁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患者论文; 获得性论文; 病原菌论文; 抗生素论文; 呼吸道感染论文; 并发症论文; 院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