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控股:在亏损中前进_鹰牌陶瓷论文

鹰控股:在亏损中前进_鹰牌陶瓷论文

鹰牌控股:在亏损中前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鹰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几何时,中国民企海外上市的多样化途径甚至让业内人士眼花缭乱:1998年,恒安集团在香港上市;1999年2月,第一家乡镇企业,做陶瓷的鹰牌控股(EagleBrandHoldings)在新加坡上市;而另一家私营企业,做交换机的侨兴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后,民企纷纷跟进,1999年底香港创业板设立后,裕兴电脑成功绕过相关监管部门,成为第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民营高科技企业,自此形成民企海外上市的一个高潮。

在这股热潮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鹰牌控股,作为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现在已是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并有鹰牌、华鹏、以及AQUILA鹰牌·奥古拉卫浴三个品牌,年产瓷砖逾1580万平方米,卫生洁具180万件,并获ISO9001质量体系中、英国际双认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陶瓷企业之一。在中国的乡镇企业中,有着20多年历史的鹰牌公司可说是元老级的企业了,新加坡上市成了鹰牌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

幸运的上市路

尽管鹰牌控股偏居在广东省佛山石湾镇的一个小地方,但在中国的建筑陶瓷生产行业里,却不是无名之辈。1974年鹰牌是一家生产美术陶瓷的福利小厂。1987年庞润流出任厂长,将鹰牌的产品定位调整为高档陶瓷产品,开发出当时中国国内罕有、在国际上也属于前沿的大规格瓷砖和用于圆柱及弧面墙壁装饰的瓷砖。此举大获成功,鹰牌成为当时国内惟一大规模制造1平方米大砖片的生产商,在这一领域的利润达50%以上。当时低档瓷砖的售价是1平方米为30元至50元人民币,而鹰牌控股的中高档产品平均售价高过100元人民币。

在新加坡上市前夕,鹰牌已有12家子公司,1998年销售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利润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一切与庞润流的精明是分不开的,全球私人证券投资公司华平亚洲的董事郑可玄曾对媒体说,鹰牌公司的管理者是他在中国见过的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之一,“他们懂得如何控制成本,设计新产品并把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郑可玄说服华平亚洲购买该公司预留给社会公共机构的50%股票,相当于鹰牌控股10%的股份。

1999年2月8日鹰牌控股首次在新加坡股市公开交易,结果获得2.54倍的认购额,发行市盈率为7.3倍,与在这之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认购额相比较,这个结果不算理想,但在当时已实属不易。

尽管中国证监会与新加坡交易所都为鹰牌公司广开绿灯,并给予豁免优惠,但鹰牌控股的上市时机实属不佳。1998年适逢亚洲股票状态最差的一年,新加坡的

股票发行只及1997年的40%。更糟糕的是,就在鹰牌公司到香港开始做巡回路演的同一天,以香港为基地的广东粤海集团因负债30亿美元而倒闭,这则坏消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投下了一片阴影。

但出人意料地,鹰牌1月28日在新加坡正式开始招股,招股说明书刚刚发出,90%的配售股票就被私人机构抢购一空。剩下的10%在新交所挂牌上市时,也被超额认购。此次鹰牌共发售了2.3亿股,筹资超过3300万美元。鹰牌控股的主承销商、新加坡发展银行资本市场部高级副总裁简锡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对媒体表示,“这是新加坡1998年以来美元计价的最大一次成功招股活动。”

选择在香港还是在新加坡上市,庞润流也曾在一段时间举棋不定,最终鹰牌控股的“新加坡背景”决定了在新加坡上市,庞润流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还是最重要的。”因为早在1996年,鹰牌与新加坡的财团开始结识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希望吸引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他们到中国国家建材局询问,中国哪家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保持强势?当时国家建材局推荐了鹰牌。经过9个月的调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决定与鹰牌合作,购买鹰牌30%的股份,成为鹰牌控股的第二大股东。鹰牌还向风隆国际有限公司、华登国际投资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了部分股权。

选择在新加坡上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给予鹰牌控股上市豁免优惠。按照惯例,外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公众持有该企业上市证券的最低百分比必须为已发行股本的25%,而鹰牌股票的总发行量只占鹰牌经扩股后总股本的20%。香港也要求企业上市证券最

低为总股本的25%。时任鹰牌控股财务总监的黎汝雄表示:“面对市盈率偏低,我们要预留部分股票作日后之用。”

说起来鹰牌公司的上市路还颇有几分离奇,因为过于一帆风顺,业内人士甚至用“幸运得让人不敢相信”来形容。

首先在百慕大注册一家鹰牌控股公司作为上市的“壳”,好处是注册程序简单,可以得到减少风险、逃避外汇管制和合法避税等便利和优惠。

接下来就是要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意外幸运的是,鹰牌通过保荐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时,证监会则认为该公司向当地政府申请便可以。鹰牌很容易就获得广东省证券委员会的批文。这一事件被证券业内称为“第二豁免”的事件,此前只有珠光发展被获准无需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文。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和外方持有的鹰牌控股股份超半数有关。”不过,按照当时刚公布的《中国证券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证券或者将其证券在境外上市交易,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也就是说,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在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到境外上市都均须经过证监会批准。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批准并不等于审批,备案也是批准的一种形式。当时香港联交所的人士希望中国证监会在处理大陆民营企业或者其他境内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问题上,能以备案形式解决。而证监会也倾向采用这种模式,由此才有了鹰牌控股的顺利上市路。

市场与诚信的双重考验

在新加坡挂牌的中资企业股中,2002

年无疑是极具考验的一年,“中国概念股”热潮在新加坡市场无法风云再起,挂牌的多家中资企业,例如鹰牌控股、亚洲创建、天津中新药业、招商亚太、中翔路桥等公司股价的跌幅从30%至80%不等,比整体市场全年下滑17%的幅度还要大。除了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方面,市场认为挂牌的中资企业的透明度和企业监管有待改善。标准普尔股票分析员孙小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资企业股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主要还是信心的问题。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错,但中国国内股市和香港市场都充斥太多中资企业发假消息、做假账的丑闻,这些事件很影响海外投资者对中资股的信心。”

分析人士认为,不少在境外挂牌的公司对企业监管的守则仍处于摸索阶段,对国际市场的运作不是非常了解。“对于一些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变动和人员更换,投资者和基金机构是非常在意的。中资公司必须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透明。”但许多中资企业还无法做到这一点,特别是那些总部和人员都在中国的挂牌公司,媒体和投资者多难以同他们接洽,这些公司发言人和高级管理层变动频率颇大,甚至一些公司搬迁也没有通知媒体、证券行和分析员,顿时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例如在新加坡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双重挂牌的天津中新药业,在为属下3家公司提供银行担保时,没得到董事会的批准,也没有即时披露,此外,几项公司基金的使用程序不当,已投资本同实际金额也存在差异。虽然事后集团已经向两家交易所提呈补救报告表示下不为例,但多少都影响了集团的形象。一些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规范运作,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受损。

除了诚信度受到考验外,鹰牌控股受到的最大考验还是面对的巨大市场压力。从2002年开始的两年间,鹰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要命的是市场萎缩、业绩下滑。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强,同类产品的大量涌现对鹰牌曾经的

市场主导地位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确保业绩成了摆在新的领导层面前的头等难题。

资本出境产品出国

业内人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更多的时候像搞形象工程,图个面子,在国外证券市场露把脸,出出风头后就销声匿迹了。资本出了国,产品却还停留在国内竞争中,这样对海外的投资者来说,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更大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后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对鹰牌控股来说也不例外,新的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发

展创业,其基本思路就是大步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2003年6月25日,鹰牌控股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张业内最大的出口订单,按合同鹰牌每月向美国出口陶瓷卫生洁具8万件,全年达96万件,货值2000万美元。

2003年9月30日~10月5日,鹰牌控股第六次代表中国参展“2003意大利博罗尼亚国际陶瓷博览会”。该年度意大利陶瓷博览会展会面积136000平方米,参展公司达1300家以上,而前来观展和采购的业界人士超过10万人之多。鹰牌公司以“感觉我们的与众不同”为展会主题,出乎意料地得到了80多柜销售价值

达500万元左右的订单。这让鹰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钟应洲激动不已,

因为鹰牌连续数年到意大利参展都是以显示品牌、实力为主,很少出现接单现象,而在这次展会上的“意外收获”更加坚定了鹰牌走出去的决心。

“走出去”的战略给了鹰牌控股的业绩实质性的好处,从2003年8月开始,鹰牌的销售业绩以每个月30%的速度递增。财务报表显示,鹰牌控股2003年全年亏损减少22%,截至2004年1月底,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减少20%,每股亏损13.3分,每股净有形资产值96.4分。

据分析人士称,由于鹰牌控股新的管理层目前积极争取市场占有率,公司预期在本财政年下半年恢复盈利,而出口将是公司转亏为盈的重要策略,欧元走强使鹰牌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更具竞争力。

同时业内人士还指出,由于鹰牌控股所涉足的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的营运环境将继续艰难,直到这行业完成大整顿。目前鹰牌控股的股价是账面价值的0.3至0.4倍,显示市场对公司资产素质的关注,已经反映在股价上。鹰牌控股能否顺利走出亏损的阴影,重塑自己在资本市场的“强人”形象,将是对鹰牌控股新管理层的一大考验。

其实鹰牌控股只是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面临亏损的压力也并非仅此一家。而经营业绩好坏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做精、服务做到位、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标签:;  ;  ;  ;  ;  ;  

鹰控股:在亏损中前进_鹰牌陶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