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三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分别于开展前、开展后各随机选取手术患者70例,观察管理效果。结果: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开展前,护理管理满意率高于开展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应用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571-01
临床以手术方式治疗患者时,手术室为主要操作场所,因手术较高的要求手术室环境,加之手术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极有可能不同程度的伤害患者身体,甚至引发恶性事件、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必须要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预防发生风险事件,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由于并未充分重视风险意识管理,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研究表明,风险意识加强情况下,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本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开展后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开展前(2016年2月~2017年2月),随机选取手术患者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24~77岁,平均(45.9±3.5)岁;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46例。开展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随机选取手术患者70例,男35例,女35例;年龄27~80岁,平均(46.6±3.2)岁;急诊手术21例,择期手术49例。经比较,开展前后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开展后,管理方法如下[1]:
①大致了解护理人员学习情况,与护理人员具体情况相结合,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制定业务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学习效果,使其真正的形成法律意识、责任意识;③护理管理人员要在管理工作中始终贯彻人本理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将弹性工作环境提供给护理人员;④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做到零失误,提前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失误、隐患,牢记相关规范;⑤规范护理操作,管理人员要定期考察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如手术配合能力、抢救能力,具体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等,让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的改进,不断提高操作能力;⑥依据考察结果,奖赏、鼓励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适当惩罚出现较多失误的护理人员,强化其责任心;⑦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消毒手术设备及物品等,全面的、具体的监管手术过程进展,遇到急诊手术时合理安排,保证顺利进行手术;⑧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病情,再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以恰当语言技巧沟通、交流患者,合理化解部分敏感问题;⑨术前,确保彻底的清洁消毒、齐全的准备各手术用物,患者入室后,认真核对其个人资料,杜绝发生失误;⑩术中,与手术医生积极配合,熟练掌握手术过程,换班脱岗禁止随意进行;⑪术后,仔细的清点手术物品种类、数量,确认无误后及时的清洁、消毒,密切观察患者各项体征,针对性干预患者的用药、饮食等,积极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⑫定期培训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科学制定,保证内容丰富、适当,可运用典型案例、知识视频等,以具体岗位为依据,定期测试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包含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开展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风险意识管理开展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无论是哪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护理风险都存在,而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则是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以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进而提高患者满意护理工作的程度。在医院护理工作中,重点为手术室护理,对于手术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会明显的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而手术室护理开展时,重中之重又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风险意识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护理效果[2]。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护理工作就已经开始结合风险意识管理,形成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模式,该模式不同于其他医疗护理模式,其对护理风险较为注重,关注预防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提高。目前,相比于临床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一旦操作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为规避手术治疗风险,医院开展了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为防止护理失误的发生,护理管理中应用了风险意识,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3]。本院自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与未开展前相比,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这说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后,可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综上,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时,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可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强化其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并能主动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治疗安全,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梅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6):100-103.
[2]张春艳.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269-270.
[3]于介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4):184+187.
论文作者:陈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风险论文; 手术室论文; 意识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事件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