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与商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化与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1)01-0033-03
虽然,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互相利用以及与商业的联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这一现实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的认识都似乎从未达到认识的一致性。对此问题的解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原因在于视角的不同。截取历史片断或局限于某一历史事件难免导致见解的片面性;而笼统但无辩证的资料堆砌,则必然导致“全面”但肤浅的认识。以辩证唯物史观来解答奥林匹克的政治化与商业化问题,是得出较深刻全面认识的有效途径。
1 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无疑,奥林匹克运动本身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但从古到今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的关系,虽然时隐时现,时疏时密,但终未能分割开来。
1.1 古奥运与经济
古奥运的诞生是古希腊城邦经济繁荣的产物,它随城邦经济的发展而规模扩大,并随战争导致的经济萧条而衰落。实际上,除政治、文化等活动外,商业活动也是组成古奥运盛况的重要内容。古奥运中的职业化以及对优胜者的奖励(公开的以及私下的)和腐败现象的出现,已表明其商业化的端倪。商业化成为古奥运衰落的诱因之一的观点,实际上承认了古奥运商业化的存在。
1.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商业化
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一般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非商业性的政府拨款、社会捐助等;二是商业性的。实际上,在当今社会纯粹非商业性的财政资助已少得可怜,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的双向利益驱动联姻已是主流。70年代后这种商业行为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发展的动力机制。
可以说,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摆脱过经济的制约。第1届现代奥运的举行就面临经济问题,若没有希腊侨民富商的巨额捐赠,纪念邮票发行等商业经济措施,恐怕就没有第1届现代奥运会。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也都难脱与商业的关系。虽然商业化有悖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但奥林匹克对商业的依赖性随其规模的扩大愈趋强烈,以至于各届奥运会的举办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借助了商业资助。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国家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已完全失去实际的意义,对奥林匹克原则抱有执着珍爱之情的缅怀申诉,虽偶尔有之,但的确衰弱了许多。人们对商业化已采取默认甚至是“纵容”的态度。甚至奥林匹克运动的统帅萨马兰奇本人也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流入体育的领域的钱只能欢迎,那些钱无论是对发展整个体育运动,还是对运动员的物质保证,都起重要的作用。我们不想阻止商业化,因为我们认为商业化对体育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化利益置于体育之上”。
的确,商业化给奥林匹克运动的繁荣与迅猛发展作出了并将在相当时期内继续作出贡献。但与政治化一样,商业化也无疑向奥林匹克思想原则体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同时,也给人们重新认识并思考奥林匹克提供了机会和素材。1076年蒙特利尔奥运由于排斥商业化主要靠政府拨款而导致的财政空亏在促动着人们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但1984年洛杉矶奥运高收入之后相伴出现的兴奋剂事件的增加也在警示着人们。
与非政治化一样,非商业化至今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原则。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看,这一理想原则自始至今都未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现实相吻合;但从未来来看,也决不能否认或轻视其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积极意义和终极价值。若没有这两个原则,现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不可能有如今的“文明”程度。“非政治化”、“非商业化”尤如在奥林匹克领导人和各国政府首脑手中舞动的双刃剑,在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各参与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只不过其积极与消极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时机、火候的选择与把握。
2 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
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以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与发展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是历史的产物,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之上。因而,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制约,而且还必须在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自下而上的发展,虽然其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作用微不足道。“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象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奥林匹克发展的历史,以至于使政治色彩不得不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特征之一,并深受政治势力、政治家们的关照。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而政治化的奥林匹克运动则是这种必然过程的自然结果。正因为奥林匹克运动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它才能在社会的注视及政治势力的介入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以至于发展成为一种蔚蔚壮观的独特社会现象。
2.1 奥林匹克运动的天然政治特征
发祥于古希腊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密不可分。经济发达、重视军事、城邦制及各城邦冲突不断,是古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基础。正是希腊的奴隶制经济的较为发达以及自由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对平等,使得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发生的可能。准备战争、渴求和平是古代奥林匹克的催化剂,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成为古奥林匹克的思想内容,为国、为民族而战成为古希腊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正如苏格拉底曾说过的那样:“每个市民绝不能成为体育的门外汉,应该有最坚实的身体条件,一旦国家危急便能随时出征,尽自己保卫国家的义务”(转引自《奥林匹克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原文来自:今村嘉雄《两详体育史》日本体育出版社1961年版,34~35页)。因此,在古希腊体育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奥林匹克运动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在随后的发展中形成的“奥林匹克神圣体战”实际上已具备了军事调节功能,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政治色彩,并具备了政治功能。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产物的古奥林匹克运动,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而消解。其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而导致的社会制度的更替,虽然也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和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内在原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虽然一般认为古代奥林匹克的消亡是由于宗教信仰原因而被古希腊新的统治者罗马皇帝狄奥多下令废除,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信仰的差异能不反映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治的因素吗?
产生于一定政治背景的古代奥运会又灭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背景,但其和平、友谊、民族和国家利益等富有政治色彩的精神内容却被继承下来,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哲学基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同样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矛盾激化与发展的结果。三大思想运动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改革的成功而带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资本输出的需要,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社会背景。产生于各国资产阶级斗争(尤其是德法)之中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然难免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虽然现代奥运会的创始者们声称,奥运自身与政治无关,但由于其天然的政治特征而被认为是政治斗争的新舞台、新途径,甚至被称为是第三意识形态。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不得不借助于希腊王储等政府高官的事实,已明确不过地说明了现代奥林匹克开始就需要依附于政治势力的特征。
实际上,早在1405年,意大利国务活动家马泰奥就曾发表过政论,第一个公开提出将古奥运精神注入社会生活意识。1793年,德国体操之父古茨姆茨就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恢复奥运的设想。19世纪末德国崛起后,也曾企图通过恢复奥运会扩大国际影响,为军事扩张服务,因而遭到反对。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继承和发展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利用其献身精神和高超的政治协调能力使古奥运的圣火重新点燃。因此,现代奥运创始者们所规定的奥运理想、原则、宗旨等意识形态的东西,必然要反映当时的历史存在,使现代奥运会及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政治特质,并难脱政治影响。
2.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
由于现代奥运的创始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为民族、为国家利益服务并企图通过奥运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便成为奥运举办国和参加国的目的和理想。
通过奥运会显示的政治意志以及政治对奥运的影响,在奥运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连接不断。1908年第4届奥运会美国队旗手在开幕式上的抗议行动以及芬兰队对开幕式的拒绝,1914年国际奥委会英国委员由于国际奥委会没有清除德国委员而退出奥委会,1920年比利时对在一次大战中有罪于比利时的德国及其同盟国的拒绝等,都是例证。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两届奥运的停办,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受制于社会、受制于政治的本质特征。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介入,在早期实际并无多大的推动作用,相反其消极作用则较为明显。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舞台的斗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以敌视、限制、封锁等“冷战”形式取代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虽然奥林匹克运动没有受到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影响,但将奥林匹克运动尤其是奥运会作为特殊的政治斗争舞台却愈加明显。不同制度、不同国力的国家都无不视奥运会为展示自己国力、社会制度优越的极佳窗口,甚至一些刚刚独立的弱小国家也绝不放弃通过奥运会向世人确认自己国家存在的机会,哪怕只派一个人前往参加。因此,奥运会参加国增加而导致规模逐渐扩大。1952年,前社会主义苏联重返奥运会,1979年,中国重获奥委会的合法地位,表明世界的两大社会制度阵营共融于奥林匹克大家庭,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理想得以充分体现。
2.3 政治化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虽然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休战”的传统和时代赋予它的浅淡色彩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对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几乎没有丝毫实质作用,但各种政治势力对其的介入,却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虽然接受政治介入的确有力地并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以至于使奥运会的规模及社会地位达到了当今空前的程度,因为在社会政治斗争处于“冷战”的时代,“冷战”的双方在现代“文明”的限制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当代最能充分直观显示“冷战”战绩的这一天然舞台。“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提法,即是对此最生动的注释。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轨迹表明,“与政治无关”、“非政治性”的奥林匹克运动天然就是历史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政治特性难免受到政治势力的关照,各种政治势力、利益集团通过奥林匹克达到其政治目的已成为不可否认的现象并也是未来相当历史时期的必然。实际上,奥林匹克80年代以来的大发展,正是国际政治斗争对奥林匹克的不断介入、利用以及各国政府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的结果。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各国的奥运战略及相关的体系和保障系统,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没有今天的发展与辉煌。
具有国际性的奥林匹克运动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参与与支持,离不开各种政治势力的介入;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也在这种介入下不断发展自己。它虽软弱,但不失机智;虽有“非政治性”原则,但又充分利用政治;虽无强大的政治功能,却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以借助异化力量求得生存与发展。正是在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中,在有限地促进世界和平的努力中发展了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