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落的扎”六件作品研究_苏轼论文

苏黄佚札六则辑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黄佚札六则辑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对于《珊瑚网》、《赵氏铁网珊瑚》等明人书画录,明人孙凤《孙氏书画钞》的体系性或许不足,然而由于编者是装裱匠,所见书画作品流动性很大,因此是书保存了《珊瑚网》等书未收的资料,在辑佚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即有苏轼、黄庭坚佚札六通。

       一、《孙氏书画钞》源流、真伪考察

       《孙氏书画钞》原名《法书名画录》,凡两卷,明孙凤编。此书体例如《珊瑚木难》、《铁网珊瑚》等,以法书、名画分列。法书一卷,录原文及题记。名画一卷,仅录题跋。此书至民国间始由商务印书馆辑入《涵芬楼秘笈》第三集中,此前皆以抄本流传,而明清诸家书目亦不见著录。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卷六据以著录:“其何人所藏,与夫卷轴、种类、纸绢、尺度等,俱未记出,既系裱工随意抄录之本,亦难绳以著述体裁也。所录是否俱属真迹,尤不敢知。”①余先生对此书所录书画之真伪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书系抄本,且为装裱匠所钞录,真赝不辨,因此对其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谢巍对此书的考察可称公允:“余先生既知其为裱工,却责之未载藏家及书画形式。以愚所见明人画录书未有一书能达此标准,不过著其大略,亦有诸项有阙其一二者。孙氏为裱工,自不能以求装潢者姓名著录之,若是则犯大忌,无人敢求其裱书画矣。因而其不著录藏家,反而显得其曾装潢过此批书画。至于其所录,是否皆为真迹。迄今为止未见有人言明代某画录书所载皆为真迹……若需采用,必须取得佐证。”②昌彼得《陶宗仪生年考》在考察了王蒙《南村草堂图卷》上所载题跋后说:“即令这幅图卷出于饰赝,其上诗文的临摹,也必有所本,决非出于杜撰。”③参合谢、昌二先生之言,可以作为我们对待书画录的基本态度。

       虽然明清诸家书目不载《孙氏书画钞》,然而明清书画录却屡屡引及。嘉兴项元汴藏唐摹《兰亭》后有文嘉一跋曰:“……然余未见真迹,唯孙鸣岐钞得郭祐之诗跋、鲜于伯机长句。每诵二诗,慨然思欲一见而不可得。”④跋中所谓孙鸣岐即《孙氏书画钞》作者孙凤。显然,当时的鉴赏大家文嘉已将其作为鉴定书画的参考依据⑤。张丑《清河书画舫》(乾隆年间吴氏池北草堂刊本)卷九上载“灵辟石帖真迹”,注明“在《孙氏抄》”。又明遗民顾复《平生壮观》(道光间蒋氏宋体精钞本)自序云:“《铁网珊瑚》、《檇李题跋》、《孙氏抄》、《我家笔记》仅载卷轴之诗题,吾恐无诗题者不录也。……欲观诗跋则《铁网珊瑚》、《我家笔记》、《檇李题跋》、《孙氏抄》、《珊瑚网》诸书在也。”可见《孙氏书画钞》一直以来即是书画鉴藏者案头必备的书籍,在赏鉴发达的吴中地区更有其独特的价值,而当时的鉴赏家对此书并无异议。此书民国间经上海涵芬楼影印后,稍广其传。此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相继影印此书,才逐渐为学者所关注。

       二、苏黄佚札六首考略

       (一)苏轼佚札二首考略

       1.杨梅出时,记饷少许,昨日所言,试留意。轼又上。(《孙氏书画钞》卷上页二十一,以下同。)

       按此条以下有后人题跋数则,亦附录之:

       十八字乃内幅属托它事,借杨梅为言耳。元熙以小人之腹料君子之心,晦机此题殊有争席避灶之嫌,杜德机无乃失其初意。熙下世已八年,文采论议今不可得见矣。袁桷。

       此帖当与子敬《橘帖》并观,然坡翁以“昨日所言试留意”二语,多子敬六字,而读者或以为梅橘轻重也。国清昙噩书。

       坡翁之于《杨梅》,即右军之于《青李》《来禽》也。二公书法遒美,然皆一代伟人,而不能无求于世,口体之累人如此哉!鄞蒋景武。

       昔人有得虞永兴书,以“鹳口”二字换铜砚一枚,又“以他”二字换芝麻三升。余尝疑其妄。今此帖财十四字耳,而好事者既褾餙以卷轴,而士大夫又从题志而表章之,乃知永兴两字之可以贸物,亦非妄也。然余尝观张宛丘称东坡之书谓:“凤阁虎卧,天衢龙跳,欧书比肩,张虞可肖。”人皆谓公:“东坡即逸少。”不知此帖能似宛丘所称否,识者必能辨之。永宁高明。

       忆醉龙溪西锦坊,杨梅新熟荔枝香。风流谁似东坡老,不得同时送一觞。淛河杨彝。

       国清昙噩、蒋景武、高明⑥、杨彝而袁桷所云,则殊为耐人寻味。此札不具主名,所谓“属托它事”,今已不可考见。其中晦机指元初晦机元熙禅师,陈垣先生《释氏疑年录》卷九著其生卒年,云南宋嘉熙二年(1238)生,元延祐六年(1319)卒,年八十二⑦。晦机的跋语,在袁桷观跋之后当即阙失,致使袁桷之后的题跋者国清昙噩诸人只能就书法立言。据袁桷所云“熙下世已八年”,知其跋于元泰定四年(1327)。此跋亦不载《全元文》(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卷七○六《袁桷集》中。高明所跋,已为侯百朋先生辑入《高明诚文辑》(《文献》1982年第1期)。蒋景武短跋亦不见于《全元文》,杨彝所跋诗也希望能引起《全元诗》编者的注意。

       2.轼启:特辱临访,愧荷厚眷,晚来起居何如?迫行,无由诣别,乍远,尚冀保啬,不宣。轼再拜通直吕君阁下。(卷上页二十三)

       通直吕君,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中不及此人。查考苏轼同时文献,觅得数处踪迹。华镇《云溪居士集》卷二十五有《上海门交代知县吕通直启》,范祖禹有诗《送吕通直致仕南游归寿州》,米芾《书史》中载吕通直藏有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本,当与苏轼所谓“通直吕君”为一人。因范诗提及吕通直致仕归寿州,则寿州当为其原籍。而同时寿州吕氏,多吕公著一族。检范祖禹《左中散大夫守少府监吕公墓志铭》云:“公讳希道,字景纯,其先自太原副留守,始为河东人。……祖夷简,守太尉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秦国公,谥文靖,公配飨仁宗庙庭。考公绰,翰林侍读学士,赠司徒。……子男九人:之问,朝奉郎;延问,宣德郎;君问,通直郎;昭问,宣德郎;荣问,河南府左军巡判官;徽问,真州六合县主簿;舜问,泗州司理参军;刍问,假承务郎;次不及名。延问先亡。”⑧其中吕君问为通直郎,或即苏轼札中所谓“通直吕君”。然周必大《乾道庚寅奏事录》之“五月丙寅”条云:“丙寅,风定。鸡再鸣,乘月解维,过三山矶,入青灯夹,望鲁江口,遂入芜湖。泊吴波亭下,日向巳矣。知县吕通直昭问(忠穆公孙)、丞韩承务琳、主簿徐迪功士龙(宣州人)、尉王迪功椿(严州人),并相候。”⑨按,忠穆公指南宋名相吕颐浩(1071-1139),本籍山东齐州,与寿州吕氏不同。故周必大所见吕通直昭问与苏轼所交游者不同。且苏轼卒于1101年,其时周必大(1126-1204)并未出生,故周必大乾道庚寅(1170)五月所见之吕通直昭问,不仅与范祖禹《吕公墓志铭》中通直郎吕君问非一人,与宣德郎吕昭问亦非一人。

       故苏轼此札中所谓“通直吕君”当指寿州吕君问。苏轼兄弟与寿州吕氏颇多交游,苏轼有诗《送吕希道知和州》,苏辙有诗《吕希道少卿松局图》、《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等,皆赠吕君问之父吕希道,于此亦可见苏轼与寿州吕氏之交游。

       (二)黄庭坚佚札四首

       1.庭坚再拜。哀宗不腆,仰承大雅敦厚,以乡曲世契之故,许与特达,得以攀附末光,幸甚幸甚。先生文到魏,重辱赐书,勤恳感慰多矣。密迹未缘亲近,唯冀为甘旨自重。不宣。庭坚再拜上承甫长官亲家同年。(卷上页二十五)

       “承甫长官亲家同年”,诸种黄庭坚年谱皆无考。山谷同年中有名傅君倚者,疑即其人。检《山谷外集》卷四有《寄傅君倚同年》一首,诗题下任渊等注云:“君倚名肩,娶先生从姑。诗中有‘方策名’之句,附丁未岁。”⑩诗中云“有情清江水,东下投豫章。故人江上居,不寄书一行”,可知二人正是黄庭坚札中所云“乡曲世契之故”。所谓“亲家”当指亲戚之家,非姻娅之亲。山谷有子名相,娶泸州江安令石谅(守道)之女,而石谅并非山谷同年。有女名睦,适舒城李德素子李倩,李德素亦非山谷同年(11)。而傅君倚,名肩,若字承甫,名、字语义相关,亦熨帖。

       2.庭坚顿首。两日阻瞻望,庚伏之末,溽暑尤可畏,起居佳否?欲更辍十千宅库可那否?庭坚顿首岳阳耆儒。七月九日。(卷上页二十五)

       此札致“岳阳耆儒”,不详所指。考黄庭坚行踪,崇宁元年(1102)曾登岳阳楼,并有《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再至岳阳,则在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岁末又至长沙(12)。其间作《过洞庭青草湖》一首:“乙丑越洞庭,丙寅度青草。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可见黄庭坚崇宁元年在岳阳时的困顿生活。又宋黄

撰《山谷年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载:“崇宁元年壬午,先生是岁在荆南。……又有手书《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诗跋》云:崇宁之元正月二十三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太守杨器之、监郡黄彦并来,率同游君山。”同卷“崇宁元年十二月十九日”条云:“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追送。”下引黄庭坚《跋苦寒吟》云:“开封张德润,号为有急难之义。予晚识之于长沙,名不虚得也。泊船驿步门,与德润官廨相近,时时相过奔走。”其“岳阳耆儒”或为杨器之、黄彦、张德润之侪欤?

       3.晚刻佳胜否?偶得糟蟹,似可喫,漫分上,幸检至。庭坚顿首庭诲贤友。(卷上页二十五)

       黄庭坚集中多有与庭诲诗。如《庭诲惠巨砚》云:“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又《次韵庭诲按秋课出城》云:“风鸣落意地,露着晚瓜田。官道奔车气,经家煮枣烟。获人歌挃挃,公子骑翩翩。旁舍末隐举,明秋愿有年。”又《和庭诲雨后》:“小霁卧观书,凉轩夏簟舒。天青印鸟迹,云黑卷犀渠。新月来高树,清风转广除。雨师真解事,一为洗空虚。”又《和庭诲苦雨不出》:“端舌广文舍,暑服似纯绵。绿竹尘蒙合,红榴日炙蔫。披襟风入幌,洒面雨连天。莫惜角巾垫,勤来坐马韀。”从《庭诲惠巨砚》首句“郭君大砚如南溟”知庭诲郭姓。考《珊瑚网》(《适园丛书》本)卷一《王右军二谢帖》下有宋人跋语:“曹使君借观,出示通守郭庭诲,与观者五人:林师醇醇仲、余廙肃之、梁秉文宪古、林季渊万宗、叶常权之。绍圣五年三月二十日。”知庭诲喜好书学,当是黄庭坚的诗、书之友。另宋刘跂《学易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四有《次韵智夫并呈庭诲》三首,其二云:“卧随编草依龟背,行踏冰泥上马垠。却望高城在天上,故知李郭是仙人。”亦当是写与郭庭诲之诗。

       4.庭坚顿首。辱手诲,喜承晚来,体力轻安。布头何必更送,愧感宝板,极谢垂意。盐,元令置来了,此事不入供庖之会也。大轴先送其一。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卷上页二十五)

       《山谷别集》卷十九“书简”《与明叔少府书十七》收录十七通信札,可与此札并读。黄

撰《山谷年谱》卷二十六“绍圣四年丁丑”条下引黄庭坚文:“杨明叔惠诗,格律词意皆熏沐去其旧习,予为之喜而不寐。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故次韵作四诗报之。耕礼义之田而深其耒,明叔言行有法,当官又敏于事而恤民,故予期之以远者大者。”其后黄

有按语云:“蜀本《诗集》注云:杨皓字明叔,眉之丹棱人。官于黔中,时在山谷迁谪。后《与明叔书帖》可考。”则明叔少府指杨皓无疑。杨皓与黄庭坚为学侣,杨皓将自己的诗呈给黄庭坚求其批评,黄庭坚不仅对其诗文评价甚高,且对其为官寄予厚望。

       注释:

       ①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467页。

       ②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第331页。

       ③昌彼得:《说郛考》附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第409页。

       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唐摹禊序墨迹”条万历丁丑文嘉题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⑤参见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66页。

       ⑥参见徐永明:《高则诚生平行实新证》,《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⑦陈垣:《释氏疑年录》,广陵书社,2008年,第142页。晦机元熙禅师生平,详载明支提山嗣祖沙门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上“临济宗”南岳下十六世“育王观禅师法嗣”之“洪州仰山晦机元熙禅师”条,《卍续藏经》第138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民国十二年(1923)影印本。

       ⑧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二一五三,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5-19页。

       ⑨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五一六○,第33页。按,“日向巳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日向西矣”。

       ⑩黄庭坚撰、任渊等注、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16页。

       (11)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313页。

       (12)参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92页。

标签:;  ;  ;  ;  ;  ;  ;  ;  ;  ;  

苏轼“失落的扎”六件作品研究_苏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